[简短家庭教育心得]家庭教育心得:别让你的话伤害了孩子
:有时候,家长无心的一句话会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别让你的话伤害了孩子》。
“你懂什么?小孩子一个!”“你怎么这么笨!”这些话是许多家长老师的口头禅。你可能没意识到,正是这无心的一说,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中学生莹莹极度内向不自信。她说,小时候,父母被生活所累,她就是出气筒。父母骂她“笨”、“废物”。哥哥姐姐比她大很多,也会经常嘲笑她,“就你最小,什么都不懂。”
她记得每每听到这些话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心里屈辱和不甘,由此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时间久了,她不再表达自己的想法,总觉得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反正也是被忽略的那一个,渐渐地变得敏感、多疑。这种想法渐渐形成一种思维像是一个地雷一样,时不时地出来恐吓她一下。
海灵格曾经在《爱的序位》中提到,“孩子在潜意识里是会追随自己的父母的,无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父母都是天生的催眠大师,如果是长期反复地用某一种语言刺激孩子,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深受影响,甚至是认同父母所说的。
重要的是孩子当时感受和情绪并没有得到表达的机会,于是,都有可能会储存在心灵深处。
这些心灵上的种子,遇到诱因的时候,就会瞬间爆发。
长大之后,虽然有些人的生活远离了父母,然而,内在父母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小觑。像是某种魔咒一样,限制着你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是,成为不可碰的敏感地带。
“怀疑自己什么都不懂,因而不值得爱”。
“怎么这么笨?”
也许只是情侣间的小小调侃,然而,你却迅速切换到:
“怎么这么笨?什么都干不好!”
“怎么这么笨?你这个废物!……”
然后,甚至可以联想到ta不爱我。
这就是为什么,往往身边人会觉得是当事人过于敏感,而当事人自己都不得而知背后原因。
只不过是之前的经历埋下的地雷被踩响。
我们最大的不小心就是:说话前什么也不想。
曾经获得戛纳国际创意节大奖的谢勇老师作品《语言暴力》用几句暴力语言拼成了武器,震撼了很多人。
他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
15岁的小王,小时候学习成绩一般,母亲经常数落他“就知道吃”。在数落中长大的他身体肥胖,脾气也很暴躁。
他在沈阳一家饭店做厨师时,老板说他是“愤怒的小胖,就知道吃”,勾起了他屈辱的童年。
等到老板深夜熟睡时,他将匕首插进了老板的腹部。
“母亲说我,我没有办法,他凭什么那么说我?”
这是一个极端的个例,但却暴露出了一句话能够带给人多么长久的伤害。
语言是有能量的,积极有建设性的语言就像魔法棒一样会照亮一个人的生命。
而贬低的侮辱性的语言却能让一个人伤痕累累。
也许,由于我们过往的经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不愿意被触碰的雷区。
曾经总是被说“你这么笨”的人,最忌讳然而也最认同的或许就是自己很笨。
曾经总是被说“我不相信你了”的人,往往变得敏感多疑,对人对己都缺乏信任感。
在比较和评判中成长,压抑和焦虑泛滥,这是现在人的常态。
年幼时,孩子往往通过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去判断自身的价值,长大了又习惯于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一个评判体系去评价自我。所以,做父母和老师,在评价孩子前要谨言慎行。
公众号:向日葵作文
:不要总把眼光集中在别人的孩子身上,也要注意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要知道你的孩子在别人眼里也很棒》。
之前,在新浪微博上,一则“别人家的孩子”的微博就有一万六千多条,并且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其中之一是这样的:从小我就有个夙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次次考试年级第一。研究生都考上了,一个月七千工资。会做饭,会家务,会八门外语。上学在外地一个月只要400元生活费还嫌多……这个小段子引起了广泛共鸣。别人的孩子如此优秀,自己的孩子呢?自己的孩子其实也优秀,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罢了。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也有各自的缺点。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需要做的是竭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真心地赞扬、鼓励和引导他们。
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需要的教育是训导与惩罚,对孩子的优点、长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要不动声色;而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心理,他们会失落,会伤心,而在长期的抱怨和批评中,他们会丧失自尊和自信,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不良行为。
一次表扬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不能吝惜赞美之词,要肯定孩子的长处,放大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肯定与赏识成为开发孩子创造力、加速孩子成长的催化剂,使孩子在肯定和赏识中变得越来越优秀。
著名“知心姐姐”卢勤有一次去中央电视台谈“怎样教育淘气的孩子”,一个看上去挺“蔫”、好像并不淘气的男孩坐在那儿。一开拍这个挺“蔫”的男孩子冲着镜头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每次我爸说我的时候,都要说:瞧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瞧你怎么怎么差,瞧人家孩子多聪明,瞧你多笨……我心里很不服气,我老想你要觉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给人家孩子当爸爸算了,干嘛给我当爸爸!”听了这话,孩子的爸爸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样,嘴咧得老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等节目录制完成之后,孩子的爸爸流着泪来找“知心姐姐”说:“我是一个司机,就这么一个儿子。我对他那么好,挣钱全是为了他,他凭什么这么冤枉我?”卢勤说:“您爱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爱和赏识,您赏识的只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认为您不爱他。”其实,这种烦恼的孩子和家长为数并不少。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优点,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家长和教师总是能一眼就能洞察别家孩子或者是别班学生的优点,却对自家孩子或学生的长处视而不见。我们也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夸赞别家孩子的优秀,却对自家孩子吝惜一句真心的赞美。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来看待,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予赞美之词,你会发现孩子变得开心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众多原因,每个孩子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此孩子即时的、外显的行为没有优劣之分。聪明的家长和老师都是不断的表扬孩子,对于幼儿来说,他的自我意识最初是通过成人的评价获得的。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家长能够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之处,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你充满感激。
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那个孩子优秀的一面,其实有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在其他的父母眼里,我们的孩子也是“别人家”那个优秀的宝贝。我们需要转化我们的思想,让关注的眼光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充满自信地成长。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眼下,随着家庭教育知识的日益普及,“重教轻罚”已成广大家长的共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家长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其实,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性行为。错用、滥用惩罚以致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而适当、适时、合理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惩罚不当是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的,尽管如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惩罚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当孩子缺乏自制力、认识能力时,要解除其不良行为只有用惩罚。同时,要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正常人,就应该体验各种情感。如果不体验被惩罚的悲哀,也就不可能体验到奖赏的快乐。关键是要罚得得当。
一是弄清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在现实中,家长往往比较冲动,当怀疑孩子做错了什么或者听到老师、朋友、邻居等关于孩子问题的一些猜测,便不问青红皂白,怒火中烧、大发雷霆,根本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极容易误会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弄清楚情况相当重要,事实清楚,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二是及时惩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当错误行为已过去很久,再执行“惩罚”,效果则大打折扣。
三是莫翻旧帐。家长应就事论事,有许多父母因孩子犯了某一错误,就拣起“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将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这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再无做好人的机会,从而丧失自尊心、自信心。
四是指明出路。惩罚不是目的,让孩子引以为戒,改正错误才是归宿。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他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房间。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辞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五是要求一致。切忌不能随自己的情绪来选择惩罚的力度。情绪好,则对错误可以轻描淡写;情绪不好,轻错重罚,甚至无过受罚,父母小题大做,会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如果此时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惩罚无限制地升级,则往往会激化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因此,建议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后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绪低落、脾气暴躁时惩罚孩子,以免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要求一致还指父母双方在对待孩子错误上的态度应该一致,不能意见分歧,莫衷一是,这样会使所有的惩罚失效。
六是惩罚适度。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皮实,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度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七是事后说理。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仍会依然如故。家长在罚了孩子以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下去将有什么后果。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不能罚也罚过了,哭也哭过了,但孩子依旧对错误“模糊不清”,这就失去了“罚”的意义。
八是点到为止。在教训孩子的时候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然后观察孩子的反应再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不是为了让孩子难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惩罚的目的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其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研究惩罚的艺术,才能真正达到惩罚的目的,让孩子更为健康地成长。
:彼此温暖、适当放手或许是和孩子相处的最佳方式。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和孩子相处的最佳方式》。
1
山花烂漫的季节又到了,周日朋友一家想去爬山,可是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做完。朋友只好白白等待儿子做了半天的作业。
中午吃过午饭一家人就急忙出发,可是上天从来不善待急匆匆的人,路上居然堵车了,朋友生气的骂着儿子:“都是因为你,如果周六就把作业做完,今天怎么会出来这么晚,现在还堵车”。孩子听了朋友的这句话,本来绽放在脸上的笑容马上消失了,愉悦的心情因为这句埋怨也变得沉重起来。
路上朋友和爱人边走边商议去哪座山游玩,决定之后儿子好像不满意的埋怨了一句:“那里没什么好玩的”,朋友一听,又忍不住训斥道:“你有什么资格参与意见呢?本来早上就该出来的事情,为了你的作业,我和你妈妈等到现在,要不是想带着你,我们早就玩痛快了”。
孩子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埋怨,赌气的说:“你们可以不用等我,我本就没有想着出来玩”。一句话尴尬了气氛,弄得一家人非常不愉快。
半天的游玩可想而知,每次孩子的眼神触碰到朋友的目光,都会马上躲闪,最后干脆不和朋友走在一起,和妈妈一起走在朋友的后面,拍照、聊天也总躲着朋友。而妈妈在朋友和孩子中间也显得非常为难,只能劝说儿子下次要早点做完作业,儿子这才解释说,这周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
一家三口外出游玩本是件开开心心的事情,为了等待孩子做完作业而晚出发了半天,孩子心里已经有内疚的成分。半天等待的时间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恋与牵挂,既然选择和孩子一起行走,就要兴致勃勃的玩耍,不要在行走的路上遇到点意外的事情,就把责任压到孩子身上。如果一味把对外界发泄式的埋怨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为大人发泄情绪的垃圾桶,而朋友“要不是想带着你,我们早就玩痛快了”这句话,更是触痛了孩子本来内疚的心,最终成为外出游玩放松心情最大的障碍。
其实,孩子在我们面前都是弱者。因为弱,有什么事情我们往往不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一味的把自己的心甘情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然后又打着亲情的旗帜来绑架孩子的道德情感,弄得孩子仿佛欠下我们许多的债务,甚至到了生养的债务。其实,作为父母,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应该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2
敏儿是个农村姑娘,外出到城市打工,遇到现在的老公就走到一起,很快踏进婚姻的殿堂。老公在某单位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足够两个人消费,平时还总能进出饭店、闲暇可以外出旅游,小日子过的也有滋有味甜甜蜜蜜。
但这甜蜜在一年后被彻底打乱了,儿子康康降临到这个家庭,康康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敏儿喜得贵子的喜悦,更带来了相夫教子的忙碌,每天看孩子、教育孩子成为敏儿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情。
孩子上学之后敏儿觉得压力更大,每天忙碌的工作,可是工资总是不够康康交学费、买吃食,更何况为了让康康英语成绩进步,为了让康康有个特长,还报了英语补习班和特长辅导班,一个月1000多块的补习费用真是吃力。
平时敏儿对康康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如果不是你,我和爸爸哪有这么大的压力,原来我们两个总是去饭店吃饭”、“如果不是你,这1000多块的补习费我可以买一件好漂亮的衣服呢”、“如果不是给你交学费,我和爸爸又可以外出旅游一次了”。在这样的说教中,康康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自卑。
康康十几岁的时候,敏儿和老公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家里每天战争不断、“小三”、“狐狸精”、“去死”等字眼整日弥漫着这个家庭。康康回到家里,一看到屋内狼藉一片,就知道爸爸妈妈又在开战了,康康劝妈妈离婚,妈妈坚定地说:“为了你,我不会离婚,我不会让你成为没有爸爸的孩子”。
看着妈妈的一意孤行,康康选择了沉默。可是在那以后,每当家里再出现争吵的时候,康康莫名其妙的会出现在混战中,妈妈总是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受这种气,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气死那个臭男人”。
终于,在一个寒冬的清晨,红日还未升起,康康拿了爸爸口袋里的400块钱,离家出走,只给这个家留下了极为简单的几句话:“爸爸妈妈,我走了,没有了我,你们可以过你们想要的生活”。
敏儿痛哭流涕、后悔万分,其实敏儿最开始只是把康康当作倾诉的对象,慢慢的却把对生活的抱怨强加到康康身上,把自己所有不幸福的根源都加注到康康身上,最后更是把自己婚姻的不幸归结到康康身上。这所有的负能量都堆积到康康身上,孩子最终再也无法忍受,离开或许真的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意愿一厢情愿的变为孩子的愿意,可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大人“为了孩子好”的亲情绑架,很多时候都让孩子痛苦万分,我们不离不弃的心甘情愿有时候并不是孩子心底的想法。
公众号:3度梦想
:这个世界很美丽很美妙,但是同时也十分的残酷,适当的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真相,才是让孩子更好成长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适时告诉孩子世界很残酷》。
刘胡兰之类的革命先烈纪念馆要不要孩子参观?是让他们保持一颗天真纯洁无邪的心,还是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伴随着暴力、伤害的残忍?
老师组织孩子去参加刘胡兰纪念馆,家长知道后给老师发了一封信:
“C老师你好,不论是哪个领导人倡导别人学习刘胡兰,我都以常识和是非来理解发生在60年前这件听起来就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这些人让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去参加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当同龄人还在草地上天真烂漫的追逐嬉戏的时候,她却和一群大人杀了她们的村长。而后不久又被对方捉到同样残忍的把她的头铡了下来。从这里面我看不到有任何值得称赞的品质和任何值得坚守的理想。相反包括后来那些心智和谋略非凡的大人物对她的嘉奖和称赞都将是耻辱的记忆。”
“我也同样是在这种斗争、仇恨教育中长大,所幸我最终挣脱。”
“当女儿还是抱在怀中婴儿的时候我就担心她的心灵被这个社会的阴暗所裹挟。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孩子是在一个原谅、包容和关爱等等散发着人类自然天性的环境中成长。”
“当一个人的心里从小被种下了血腥、残忍和仇恨种子的时候,长大后精神扭曲的果子就会跟随他一辈子。”
“我想,任何一个理智的家长,都不会想让自己的孩子像刘胡兰一样,在上小学或初中这个年龄的时候,就参与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小就被一些大人教导着去杀人,而后又被别人残酷的杀害。”
“所以,想到我的孩子被教导去学刘胡兰我心如刀绞。出于一个父亲的责任,我本能的想为孩子去抵挡可能对她心灵带来的戕害。望C老师理解。以后,这个活动请允许我们放弃。谢谢!”
家长担心孩子模仿刘胡兰的暴力,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心情可以理解。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斗争,没有暴戾,没有杀戮。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和善的心,人与人和平相处,人与人善意相待。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没有血色,没有疾病,没有暴力,实际情况呢?
这样的的场景只是一个乌托邦,这样的场景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童话里的故事往往都是骗人的:公主不一定嫁的都是王子,害人的妖婆往往笑到了最后。
我认为,这种完美、美化世界的做法,只会害了孩子,只会让他们脆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很多孩子上大学后,心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完美世界”思想造成的恶果。真善美和假丑恶出现冲突,他们一下子变得茫然,有的人不知所措,甚至开始怀疑人生,逃避世界!
而有的孩子对周围的人毫无防备,没有戒心,结果被陷害,被贩卖,甚至被杀害!
女孩善意地帮助孕妇回家,谁知被设计陷害,险遭强暴,最后被杀害,不知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被害学生的心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仰慕老师的孩子被教师猥亵,甚至xx,孩子的心灵是一种多么残忍的创伤!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故事,悲怆,无奈,苍凉)
扶起老爷爷奶奶可能被诬陷,吃了陌生人的糖果可能被拐卖,街道乞讨的残疾人原来都是装的,大学女毕业生找工作被拐卖,被骗到传销组织,等等,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世界到处潜藏着各色各样的危机。
因此,应该适时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很美好,这个世界很阳光,这个世界很美妙。但是,人心险恶,美好的背后,有时也很冰冷,有时很残酷,好人多,坏人也很多。
玫瑰花很美丽,但是一味欣赏美丽,就可能被花瓣下的刺扎的鲜血直流。不要想着陷害别人,但也要时时提防被人陷害算计。家长能保护孩子一时,但不能保护一世。适时告诉孩子一些假丑恶的信息,让他们看清世界黑暗的一面,不仅不会让孩子消极面世,反而能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
向往美好,追求美好的同时,家长应该适时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很复杂,每一个人都会有险恶的一面,让他们时刻保持一个警惕的心,不能浪费了世间的美好,但也不能被世间的污浊浪费了生命。
公众号:戴月荷锄归
:有时候教育还真的需要善意的谎言,帮助你让孩子知道你是站在他身边,帮助他,保护他,支持他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你和孩子之间,缺一个垫背的》。
“你和孩子之间缺一个垫背的”。我承认这个题目有点标题党。
但是一时之间,还真没有找出一个更好的名词来代替,你和孩子之间那个人的称谓。
曾经,在职业生涯的开端,有次无意中中午来到师父班里,正好看到这样一幕:
师父拿着手机,表情是焦急的,神色是慌张的,语气是恳切的:“孩子,你自己看看,校长都给我发短信了,说又看到你在操场上逃值日了。让我一定要严肃处理。你说怎么办?你这个问题如果再不改,我也没法帮你了。”
对面的孩子瞬间被雷中,哪有心情欣赏短信?
原来这个孩子屡次在中午该做值日时,当逃兵出去玩。被校长发现了,发了短信给师父,让她严查此事。
当时心里非常纳闷。校长怎么认识这个孩子?这孩子如此有名?我怎么不知道?校长还真是事无巨细啊,这样做校长多累的……
孩子当下唯唯诺诺地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好好做值日——来表明改邪归正之决心。
孩子欢天喜地被大赦一般欢呼着去做值日去了。
我道出自己的困惑。
师父粲然一笑说:“这你也信!”
原来,告密的不是校长,是小干部。短信是假,错误是真。被校长勒令改错是假,被老师严肃警告是真。
看出来了吧,师父和孩子之间就因为多了校长这个垫背的,引导和教育变得非常顺畅而美好。
如果事情换一种处理方式会如何?
老师找到学生:某某告状说你又逃值日。
学生首先会恨某某,然后可能会说,某某自己也没好好做。
然后一起看向某某,可能某某当时正好赶上休息一会儿,不幸躺枪。
逃值日的学生会用表情对老师说:你看是吧。
老师如果继续追究,学生势必不服——凭什么就说我。
老师如果就此罢休,未免太无节操了。以后小干部也就离心离德了。
事情一定不会如师父处理的那样巧妙而不露痕迹。
有句话说的很对:亲其师,信其道。
当学生觉得跟你很亲,很近,的时候,做老师的再去督促、帮助,甚至惩罚学生,都能真正起作用。
后来,在我自己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屡次使用此计,均取得良好效果。
亲近+督促=引导成功
抵触+督促=逆反抗争
的的确确如此。
在家做父母,跟孩子之间的那个垫背的,可以选择更多。
可以是学校老师,可以是长辈,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
比如今天,我家就发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带一岁半的女儿吃饭时,女儿还没吃完就指着储藏室的门,想要饼干。
那个饼干是我答应她吃完饭后,奖励的饭后甜点。
可是这个根本无道理可讲的小家伙,根本无视规则,在饭还没有全吃完的情况下,一定坚持要拿饼干,并已经咧开小嘴,准备了一点哭腔出来。
我灵机一动,创造了一个垫背的。
“瑶瑶,你听见了吗,小天使在说话,它说如果你不吃完饭,就拿饼干,它就把饼干全都吃掉,一个也不给你了。”
她似懂非懂。
我又重复了一遍。
懵懂中,她收了哭腔,埋头把剩下的饭吃完了。
写到这里,我已经给“垫背的”这个词找到了一个新的代名词——你和孩子共同的“敌人”。
“敌人”一出,你就和孩子站在了统一战线上。有些事情,本来是发生在孩子和你之间的矛盾,瞬间,矛盾的双方转换成了“你和孩子”与“敌人”之间的矛盾。
敌变友,一致对外,矛盾轻松化解。
有时候,一个“垫背的”就是如此重要。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上一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爱,同一个方向
下一篇: 班主任的教育感悟体会:悲壮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1.小学语文远程教育研修心得体会
- 1
- 小学语文远程教育研修心得体会
- 2023-01-14
2.班主任教育心得感悟
- 2
- 班主任教育心得感悟
- 2023-01-14
3.语文教师教育心得
- 3
- 语文教师教育心得
- 2023-01-14
4.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心得|教育心得:一路成长,一路风景
- 4
- 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心得|教育心得:一路成长,一路风景
- 2023-01-15
5.2021学校组织观看《叩问初心》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10篇
- 5
- 2021学校组织观看《叩问初心》警示教育片观后心得10篇
- 2023-01-15
6.学习爱德工程教育心得体会
- 6
- 学习爱德工程教育心得体会
- 2022-10-26
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感5篇_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大全
- 7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感5篇_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大全
- 2023-01-15
8.企业举办安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900字
- 8
- 企业举办安全教育活动心得体会900字
- 2023-01-15
9.2021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精选3篇
- 9
- 2021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精选3篇
- 2023-01-15
10.亲子日记中的教育经验心得:培养良好习惯
- 10
- 亲子日记中的教育经验心得:培养良好习惯
- 2023-01-15
一周热榜
[简短家庭教育心得]家庭教育心得:别让你的话伤害了孩子
2023-01-14
海口市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2023-12-28
2021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2023-11-26
学生会文体部招新工作计划
2023-06-07
银行营业员年终总结与计划
2023-09-22
车辆管理员岗位说明书
2024-01-18
最新文章
新老师的教育培训心得:汲取营养,为教育成长
2023-01-15
关于家庭对孩子教育心得体会5篇
2023-01-15
亲子日记中的教育经验心得:培养良好习惯
2023-01-15
和孩子沟通孩子不说话咋办|孩子教育心得:孩子不说话是什么原因
2023-01-15
2021基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精选3篇
2023-01-1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感5篇_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心得大全
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