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得】家长教育心得:告诉孩子,他确实挣钱多,但绝非我们想要的生活
(一)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21岁,就已经“工作”了9年,挣了186万,买了一套房,你说不定会钦佩不已。要知道,我们工薪层,辛苦一生,无非就是买一套房,剩下些积蓄而已。
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年轻人,他曾经每天挣800元,年入近30万元。如今,他每天都收入500多元,算起来,年入依然达18万元。
仅仅21岁的孩子就这么能挣钱,这对于年轻人而言,简直是大神级的楷模了。要知道,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乍参加工作,也不过月薪万元上下。他何以如此神通广大,挣起钱来,如囊中取物呢?
如果仅仅把挣钱当做人生成长的标准,21岁就挣下了186万,他绝对是时下年轻人的楷模了。
且慢激动。先了解一下21岁的年轻人是什么职业吧。
在山东济宁,有两个年轻人在对话,一个在轿车里发问,一个在车外回答,巧的是,他们都是20多岁。
接受问话的小伙子来自四川,普通话说得不错,他说,他在广西呆了6年。问他在广西做什么工作,小伙子说,要饭,要钱。要了几年呢?要了9年。要了多少钱?要了186万。哇,那在济宁能买楼了。小伙子说,就买了一套,买多了也没用,剩下的钱都存起来了。
(二)
接下来的对话就毋庸赘述了。现在我们都弄清楚了,21岁的小伙子是职业乞丐,他乞讨了9年,挣了186万。即便时下在济宁,每天依然乞讨500元,算起来每月能挣15000元。
挣钱是不少。单看挣钱的数目,我们这些工薪层都会为之心动。可是,他是乞丐,是乞讨而来的钱财,我们为了这样的“年薪”会做乞丐吗?尤其是,我们会让自己的孩子,把这个21岁的“百万富翁”视为楷模吗?
绝对不会。只有神经病家长,才会让孩子去街头乞讨,以获取那186万的巨额收入。因为,做乞丐,是时下社会上很不体面的职业,是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看看视频中21岁年轻人的模样,我们就会搞到,那种乞讨的生活,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
这一下,我们就一下子明白了,挣钱不是工作和谋生的唯一目的了。如果单纯为了挣钱,那干脆就让孩子做乞丐得了。选择一种职业,打造一种生存模式,尽管必须有物质收入做保障,但挣钱绝对不是唯一的选项。
除了挣钱,必须要体面。这种体面,是社会大众的认可程度和尊重程度的统一。什么样的工作是比较体面的呢?一句话说不准。打个比方就知道了——我们身边的丈母娘选女婿时,喜欢选择什么样的女婿,他们的工作就是体面的。
上述21岁的小伙子,有了婚房,再把100多万都做了彩礼给了丈母娘,恐怕也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把闺女嫁给一个乞丐。
通常意义上,体面的工作收入稳定,普遍受社会大众尊重。公务员、医生、教师等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都属于这一类的工作。
(三)对于一个心高气傲的丈母娘而言,未来女婿的工作仅仅体面,还是不够的。体面之外,那就是发展前途。21岁挣了186万,除了缺乏谋生的体面外,再就是没有任何的前途。即便他经过艰辛的努力,混成丐帮帮主,也依然难以赢得社会尊重。
一个理想的职业,除了收入之外,还必须有前途,有发展的前景。例如,公务员有更高的级别,教师、医生有更高的职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工作,即便收入高,也未必不体面,但依然不是丈母娘们选择女婿的范围。譬如,清洁工、摊煎饼果子、建筑小工、厨师等,他们的工作会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但是相对而言,类似工作仅仅是为了谋生,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
我是两个男孩的父亲,我希望俩儿子将来有着体面且有发展前景的工作,除此之外,还必须有诗和远方。
诗,就是生活除了谋生外,还要拥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快乐。远方,就是不要被生存的困窘束缚住自己,世界这么大,要能够走得远,飞得高。
因此,一个年轻人闯荡人生,仅仅有挣钱的保障是不够的,这顶多能解决生存问题。要想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可和独特的人生享受,必须有体面、发展前景、“诗和远方”。
(四)
挣钱、体面、发展前景、“诗和远方”,支撑起上述几项标准的,必须是生存技能和才华,而读书是练就生存技能和才华的唯一手段。有一所理想的大学去读,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享受浪漫的青春,人生发展有广阔的前景,这才是理想的人生旅途。
21岁的乞丐,年级轻轻挣了186万,有什么可羡慕的呢?10多年的乞讨生涯中,他又遭受了多少人的唾弃和不屑呢?卖煎饼果子月入3万元的大妈,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即便她确实年入30多万,又有几个年轻人会去摊煎饼果子?有几个青春韶华的年轻人,愿意让自己的年华与风吹日晒为伴?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某些家长把挣钱视为培养孩子前途的唯一标准时,显然忽视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的体面、发展前景和诗意。
让我们不要做这样短视的家长,让我们的孩子把眼光放长远些。请记住,诗歌和远方的种子,都埋于手下的书籍中,读书,是青春时代无尽美好的享受。
【本文作者:胡子宏 (微信公众号:胡说)】
:相信给为家长对孩子不愿意学习英语这一问题非常头疼,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孩子哀伤英语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让孩子对英语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刚接触一种新知识时,都会跃跃欲试,但是家长一味的追求高效,不讲究方法,让孩子感觉有难度,产生叛逆心理。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采取不同的形式提高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1、利用实物和孩子一起说英语。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大人感觉特别容易的事情,孩子可能做起来很有难度,学习英语不能怕麻烦,就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放学之后家长可以询问他的课程,然后利用实物和孩子一起说英语。比如:apple,家长可以拿一个苹果说,我家宝贝想吃apple吗?
2、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如果置身于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就相当于不断的巩固旧知,也不知不觉的学习新知。家长英语说的比较好,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和孩子说英语;如果家长英语水平不太好,就要多留意孩子的英语进度,在生活中多问孩子:这个用英语怎么说,教教我?
3、创设夸张的情景激发孩子兴趣。
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喜欢表演,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学习的内容,创设夸张的故事情景。比如:Good morning,我们可以创设刚起床的情景,闭着眼夸张的伸懒腰,然后突然睁开眼睛,微笑的说出来。
英语的学习主要就是多读多练,会说英语的家长还是经常和孩子多说英语,创设多种情景教学,让孩子不知不觉的掌握,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让孩子失去学英语的兴趣。
公众号:3度梦想
缺失的父爱
儿子近段时间经常会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儿子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上幼儿园的时候才被我们带回来养。小时候他认为最重要的人是外婆和妈妈。上小学以后,他说跟爸爸在一起是最好玩的,因为爸爸不会跟他说那些不能吃,而且还会带他玩游戏等等。
陈先生在政府部门工作,大家的潜意识都觉得应该是很清闲的,其实完全不是。他们要做到的是随叫随到,特别是近一年多,因G20、瑞安的创卫生、文明城市等,周末的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偶尔的应酬,晚上回来时,儿子基本上已经睡觉。陈先生自去年夏天从塘下调到南滨上班,路上都要花费40来分钟,所以都会早早的出门迟迟的到家。这一年里,儿子经常问的一句话是:爸爸,你什么时候可以早点回来接我放学?儿子在我学校上学,日常的上学放学都是我自己带着。当他看到别人的爸爸接送的时候都会很羡慕。因工作的需要,陈先生下周调回塘下,儿子知道后开心的不得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那爸爸就不用这么早出门去上班了,可以先送我上学再去上班。下班了也可以来接我放学了。儿子的这个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
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手机和电脑!陈先生经常是在家玩手机和电脑,忽略了陪伴孩子。我经常会说他:手机比我们娘俩重要!他也会说:要改要改!但效果不明显。
我想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我家,很多家庭中的妈妈是主角,爸爸只充当了配角,完全把自己置身事外!在《三字经》中就有: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很多爸爸会认为孩子应该是妈妈带,这种“甩手掌柜”的观念是不可取的,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久了会形成孤独、抑郁、自闭。其实孩子的第一偶像是爸爸,孩子心理对父亲有着天然的崇拜,所以爸爸更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本文作者:池一平 (微信公众号: 越读居)】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一则报道,说的是一个叫沙拉的妇女和她的富豪子女的故事。
沙拉曾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婚姻失败后她带着孩子远赴以色列定居。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她用来谋生的却是在中国学到的做春卷的手艺。
开始她也如同大多数中国父母那样,把孩子送去学校,然后回家做完家务就到街头卖春卷。以色列国家犹太人很多,她的邻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就警告她这样做是不对的,会不利于她的孩子成长。
于是她就研读了“劳动伦理学”,并结合实际对她的家庭生活做了规划,最终把几个孩子培养成了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富豪。
她说过这样的话:与父母共同奋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他会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那里做什么,都能做好。
有偿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赚钱,而是让他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这是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培养孩子怎样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而非凭她自己一人的辛苦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不劳而获的富足环境,让他们养成理所当然、很有依赖性的虚荣优越感。
世人都惊讶、羡慕于犹太人生来就具有的生意头脑,却不知他们在培养孩子方面,从小给他们灌输的是,家庭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这样的教育手段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反观我们中国父母在教养子女上,沙拉总结了三点,认为这些父母走入一个误区:娇宠溺爱,过多关注,偏重智力教育。以分数衡量子女成功与否,以智代德,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培养。
无独有偶,我有个远亲,他家有个小女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漂亮,周围人都喜欢她,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但这孩子因为家人的过分宠溺,养成了娇纵、霸道的性格。
她喜欢玩,看到新奇的玩具、衣服等,一定要买到手,如果不给买就会大哭大闹,说要去找爷爷、找姥爷或家里谁谁去要钱买……他妈妈很生气,就打电话给他们不让随便给孩子钱。
谁能想到这孩子居然咬牙切齿咒骂自己母亲“真不是东西”。气得她妈妈扬手想揍她
,她就飞快的跑了……过了没多久,这孩子居然又出现在他妈妈面前,还把新玩具显摆的给妈妈看,意思相当明显:你不给买,我还就要来钱买到了,哼!她母亲就吊着脸斜着眼睛瞪她……
后来,她妈妈就发愁说这孩子没法管,她一旦要教训孩子,出来反对、指责的一大群,孩子借势更是肆无忌惮。
就说这次孩子要买玩具,肯定又是孩子姥爷给的钱,因他最宝贝这个外孙女,无论孩子对与错,总是第一个反对她惩罚孩子,搞得她像个后妈似的。
她说这孩子不“坏” ,有时候也挺孝顺听话,可犯拧的时候根本不管错与对,在她的意识里,她家很有钱,她有需求就应该满足,拒绝是不对的。
她父母有时候会告诉她,家里并不像她认为的那样有钱。她就会理直气壮的问,没钱你们不会去挣?给我说就能有钱了?噎的她父母半天说不出话。后来他们咨询我,问我孩子是否到了叛逆期?
我觉得这孩子的表现不是叛逆期孩子应有的表象,应该是娇纵的不懂道理。十岁的孩子,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如果不加一扭转,任由她继续发展下去,她以后的人生不会太顺心,也不会有多大作为。
这类在娇宠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他们成年的时候,是否能独立行走于社会?是否可以独自扛起一个家?
他们从小到大,事无巨细都是依靠父母解决,完全形成了依赖心理,最终会被培养成一个空有抱负和梦想的平庸无能的人;也有可能当父母不能再依靠的时候,为了生存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作父母的都知道,教养子女是自己应负的责任、应尽的义务,那就有必要考虑,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家庭教养不能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人生第一课不是学知识,而是跟着父母学会如何做人和生存!
目前在国内,一个普通家庭,一对在社会底层谋生的普通夫妻,在对待子女学习文化知识的问题上,也不管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一窝蜂的争相效仿,给孩子花大价钱寻找课外辅导,导致孩子在课堂不能安心听老师讲授知识,把期望寄托在补课老师身上,从而造成学校教育的延伸,阻碍了家庭最基本的教养。
在吃穿上更是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愿望。都认为自己小时日子苦,不想子女步自己的后尘。多年后,难道就没发现,你已经把原本属于平民阶层的孩子,培养成了具有富二代思想、不知回报、把索取当成理所当然事情的废物?这时又一味的谴责社会分配的不公,谴责孩子的自私,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为了下一代能成为有社会责任心、有作为,有担当,有富豪梦想,有远大目标的人,我觉得沙拉的做法值得借鉴!
本文作者: 若岚 来源公众号:一瓣书香
春天,是一个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季节;又是一个躁动不安的季节。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春天。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时而充满着希望与激情,时而又满怀着失望与沮丧。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的时期。中学生对这个世界既感到新鲜、好奇,又感到陌生、不解。为此,我们在促使他们学习的同时,必须先解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难,每解决一个困难,他们就向成人迈进了一步。
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每个家长想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体会。
一、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要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综合能力
对孩子的教育不光要教他们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力和素质。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包括品德、性格、习惯、爱好、心态等方面。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不可轻视,父母必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律意识。
注重培养孩子的耐挫折能力,刺激他对精神压力的耐受性,促进孩子康复能力的提高,增强孩子承受逆境考验的能力,当他考试失败时,应该要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安慰他,鼓励他。让孩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加倍努力学习,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诚实守信,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行为负责的态度。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误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为自己愧疚承担责任,以取得心理平衡。但由于孩子缺乏自己调整的能力,他可能会逃避责任,可这恰恰是给予诚实守信教育的良机,要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
孩子也常常也会碰到不愉快的事,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合理的亲情教育,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稳定的情绪,不呵斥,不强求孩子去做他现在不想做的事,给一个时间自我去调节。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对每位家长来说也十分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科技兴国的年代,要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只有勤奋读书,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学到本领。
现在的孩子,高中阶段以后,离开父母的时间较长,单独住校生比较普遍,每周跟父母的接触只有1~2天左右,而且现在孩子学习的激情普遍不够自觉,更需要家长的监督与引导。
一个孩子没有天生的聪明,只有后天的勤奋。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家长的重视、引导是分不开的,家长要学会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正面主要是鼓励与期盼。比如说,帮助孩子确立近期的学习目标和将来的理想和目标;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做准备,将来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12
逆向教育也该提倡,使学生感到有压力,如不好好学习,就将一事无成,甚到使孩子感到“扫大街,掏厕所”的低等工作都可能与你擦肩而过,更谈不上英雄无用武之地。迫使孩子感到学习责任的重大与紧迫感,人一旦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就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加强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相互理解,沟通家长与孩子的心灵。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孩子又理解长辈,才能沟通家长与孩子的心灵,才能施以有效的家庭教育。要理解孩子,首先,要进行心灵感化,就是真心实意地从多方面去关心孩子,使他们觉得家长可敬、可亲、可爱、可信,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掏”出来。家长与孩子由于年龄的不同,认识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往往不容易一致,这就要求家长,不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还要把孩子看法搞清楚,遇到问题,先不要急于去教训孩子,而且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一个孩子,对此心理如何”。这样既能缩短心理距离,又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赞美的力量,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的需要,赞美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赞美的要求更强烈。这就要求家长把注意力放到发现和赞美真、善、美的闪光点上。在赞美的同时,严格要求孩子;在肯定睥同时,指出不足。将爱与严结合起来,既能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缺点,又能缩短家长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五、 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
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留给孩子一个自主的空间,一次成绩或实践的失败不代表什么。对孩子,家长应该多一点鼓励和关心,少一点责备和埋怨与孩子们一起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教育他,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只有留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孩子才能更放松地学习,到书的海洋中求知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当然,没有压力,孩子可能会缺乏责任,但压力过重,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成就的人,可是当前在整个的社会和家庭教育中还存在很大的弊端,我们应当早日走出家庭教育存在弊端的误区,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12:性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时间都不迟,越早开展越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成人片事件》。
今天讲一个让人有点儿耸人听闻,却又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
四年级时某一天,我们在做语伴练习,其中有一道题目是:
下面这段话插入文中哪个部分合适?
考察的是孩子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段落承前启后功能的认识。
在我读题的时候,下面有几个小声音,悄悄地说:“插入?嘻嘻……”再仔细一看,几个男生之间相互挤眉弄眼,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
当时我很奇怪,这有什么好笑的呢?
下课后,问几个男孩子,才知道,原来他们曾经在三年级时,被班里某个男孩“启蒙”,让他们回家百度搜索“插入”一词,他们就照做了。然后就看到了很多让他们惊讶的内容。
更有甚者,还看了一些成人视频……
而今天上课时,老师读题,又让他们想起了那次经历……
在探寻那位“启蒙导师”的成长历程时,我了解到,原来,因为他识字特别早,父母对他接触各类知识,非常支持,大量的书籍和网络,全都开放给他随便探究,导致他读到的,懂得的,特别特别多,但网络是个双刃剑,在孩子带来新鲜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该他这个年龄接触的东西。
针对这件事情,我开了一个男生的小班会,引导他们明白,这件事情虽然神秘,但也是一种知识。
对这个好奇是正常的。但这些东西不应该是他们现在的年龄应该了解的,建议他们不要再接触这些东西。
而且,这些事情是隐蔽的,不应该成为大庭广众之下的谈资。如果仍然好奇,可以回家跟父母询问了解。
可惜同学们的好奇心成长速度越来越快。
五年级时,班级又开始出现一些不良苗头。
比如排队上课的时候,个别男生抱住前面的男生,用臀部去顶别人的屁股,还故意发出啊啊的声音……课间,有男生在楼道里大声喊叫:**被我插死在厕所……
看来这件事情必须再重新认识。
我把涉及到的孩子家长拉到一个群里面,把事情前后的经过跟家长们交流了一遍。
家长看过后,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惊讶,都说一直以为孩子还是不懂事儿的小豆包,怎么也没想到居然已经对这些“高端”知识了解很多了。
也有妈妈很担心,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认为这件事情是不道德的,肮脏的。
最终的解决让这位妈妈放了心。
我特别邀请年级里学心理学的慈老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理卫生课。同时也教会了我以后如何跟男孩子谈论这件事情。
首先,慈老师问孩子们,都了解了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刚开始孩子们还不好意思说。
慈老师反复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知识了,对这些好奇和想去了解,探寻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产生的念头。
于是,他们就开始说自己了解了哪些内容。
我在旁边听得汗如雨下,这真的是五年级的孩子?他们懂的东西,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懵懂无知呢。
接着,慈老师询问孩子们还想了解什么内容?还对哪些东西好奇?
男孩子们的问题,又一次让我汗颜。
比如为什么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回发出“啊啊”的声音,什么时候射精等等,慈老师都落落大方地详细解答。
最后,慈老师把着眼点落在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在马路上,随时会看到有小狗交配,因为它们是动物,一切按本能行事,没有文明可言。
而你在马路上不会看到人类如此行事。
因为人类文明约束着每个人,大家都知道这种行为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是可耻的。
因此,我们不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此事高谈阔论,或者做类似的动作当游戏,这是不文明的,可耻的行为。
同时,慈老师还提醒男孩子们,男性生殖器是外置的,风险很大。我在旁边马上举了几个例子,之前学生小鸡鸡被踢伤后如何痛苦,如何可能影响一生等等。嘱咐孩子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殖器,一旦受伤很难修复。
听完慈老师给孩子们上的这节课,我推翻了自己以前的想法——认为这些东西应该对孩子保密,孩子提前接触是对孩子的一种玷污。
其实,成人越是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孩子就越能从中获益。
孩子出现问题,不必把问题看做洪水猛兽,而应该去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一切未知或成人讳莫如深的东西,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当他们已经接触到了这些,索性就把一切摊开给他们看个够。同时,把教育和修养,融入到知识中去。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提升了他们的修养,一举两得。
所以,坦然面对,这个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成人那里,非常重要。
知易行难。砥砺前行。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上一篇: 生活中的心得体会感想:台风,泥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1.最新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
- 1
- 最新大学生大一生活学习体会
- 2023-01-16
2.暑假生活感想与体会汇总
- 2
- 暑假生活感想与体会汇总
- 2023-01-16
3.我的暑假生活总结与体会【三篇】
- 3
- 我的暑假生活总结与体会【三篇】
- 2023-01-16
4.2020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感悟及体会
- 4
- 2020生活垃圾分类活动感悟及体会
- 2023-01-16
5.关于军训生活的心得体会
- 5
- 关于军训生活的心得体会
- 2023-01-16
6.初中生活心得体会
- 6
- 初中生活心得体会
- 2023-01-16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 7
-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 2023-01-16
8.换个角度生活更美好班主任心得
- 8
- 换个角度生活更美好班主任心得
- 2023-01-16
9.关于军训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 9
- 关于军训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 2023-01-16
10.学生生活心得体会3篇
- 10
- 学生生活心得体会3篇
- 2022-10-26
一周热榜
镇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
2024-01-21
祖国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诗歌
2023-04-13
校长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稿
2023-02-22
四有教师演讲稿:我阳光我自豪
2023-04-01
汽车维修电工年终自我总结
2023-09-18
最新文章
大学生活的心得体会
2023-01-16
关于生活习惯的心得体会
2023-01-16
关于军训生活心得体会范文
2023-01-16
换个角度生活更美好班主任心得
2023-01-16
初中生活心得体会
2023-01-16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读书心得
20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