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分类:毕业典礼发言稿 作者:倩倩 阅读量:          下载此文档

  各位老师,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今天x届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一千八百多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毕业典礼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今天是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的第一个毕业典礼,我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个幸福的时刻。也许同学们有着很多的怀念,有着很多的抱怨,但是学校将伴随你们一生。所以,你们应该感恩这个学校,感恩你们的父母。我有一个请求,同学们请起立,向台上的导师代表鞠上一躬。

  今年,学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宗旨,对研究生教育培养做了一些小小的改革,你们是实践者,也是受益者。一是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只要被编辑部正式接收,就视同发表,可以参加学位论文答辩;二是对所有博士学位论文一律进行盲审;三是在学位委员会决定授学位以后,如果论文已经发表,明天就可以拿着学位证去报到;四是从今年开始在全校评选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我们本来想各评10篇,但是专家组要求非常严格,只评出了15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虽然有些遗憾,我也相信一定能选出更多优秀论文;五是在今天的毕业典礼上,为到场的每一位毕业生授学位。

  我来学校五个月了,四月份时我请研究生院对在读研究生获得导师资助情况做了个抽样调查,涉及200多名博士生和800多名硕士生。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在承担导师科研项目时,没有获得过导师的资助,我很同情你们。所以学校决定从今年开始,对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资格进行最严厉的审查。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老师的最基本要求,老师要真正在这方面做一个合格的、完整的导师,我们也期待着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培养就不能实现最好的结果。同学们,求学的过程本来就是吃苦的过程,而绝不是享受的过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985工程”高校,你们应该为学校感到骄傲。合校12年来,学校已经为同学们创造了非常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大家要多些知足,少些抱怨。同学们要时刻抱着感恩的心,因为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学习经历只有一次,我请求同学多理解,多感恩。

  我特别请即将离校的同学们,要牢记“诚朴勇毅”的校训,其实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回首这些经历的时候,我相信那是难忘的,但是这也是同学们人生历程中的一小步,你们的精彩人生才刚刚杨帆。古语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们的校训“诚朴勇毅”也概括的非常精彩,我记得我在来校不久接受学生记者采访时就说过,我们的学生非常诚实,非常朴实,但“勇毅”稍显不够。同学们要感恩在学校成功的快乐,也要感恩在学校的痛苦的教训,任何一个没有经历磨难的民族,不可能珍惜它的盛世,任何一个人生,不经历磨难的过程,也是很难享受快乐的,你的这段经历将会跟随一辈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们即将踏入社会,如果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缺少“勇毅”的精神和品格,事业也很难成功。校训把“诚”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求同学们做事先学会做人,立业先学会修身。一个人不管情商多高、智商多高,如果没有崇高的道德,不能保证做正确的事情,有益处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德才兼备、厚德载物、明德格物。我们可以不做大事,必须做善事,这是社会发展的的根基和脊梁。

  12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喜庆和欢乐的日子,近4000名同学即将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跨入人生的崭新阶段。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深情的祝福!同时借此机会,向引领你们走上研究道路、陪伴你们走过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亲人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你们是十分幸运的一批毕业生。北京奥运、六十周年国庆、百年校庆等一系列国家和学校的大事,你们都一一亲历。在刚刚过去的百年校庆活动中,大家在纪念大会上感受清华百年的历史与使命,在校庆晚会上演绎清华人的精神和活力,在全球大学校长峰会上提供志愿服务,在为期一年多的百场学术论坛活动中增长见识、分享经验,还有近200对研究生同学在集体婚礼上,携手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这一件件大事,一幕幕场景,因为你们的参与和服务而更加精彩、更加动人。

  你们是勇于担当的一批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期间,你们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为发展学术贡献着智慧和汗水;你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你们积极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辛勤付出;你们在汶川、玉树地震之后心系灾区,表现出清华人的高度责任感……在社会对“80后”的关注和争论中,你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堪大任。

  你们是承上启下的一批毕业生。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清华已累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超过7万人,而在座的同学们是清华百年华诞后的第一批毕业生。你们受到了百年清华文化精神的熏陶感染,又肩负着以实际行动为清华新百年发展增光添彩的重任。你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学将离开校园,走上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很多同学选择了奔赴西部和基层,在祖国的每一片热土上,定位当代青年的时代坐标,续写清华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新的乐章。

  同学们: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xx亲切寄语清华学子和全国青年学生,要求同学们做到“三个结合”。我想,大家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将“三个结合”落实到一生的奋斗和实践之中。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德才兼备。清华改制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有知识的人“要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钱学森学长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王淦昌学长说“我愿以身许国”,这就是清华人的责任,也是清华人应有的人生境界。此外,大家迈出校门,是告别校园,但不是告别学习。同学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修养,有知识,并身体力行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这才是清华人最本色的“光环”、最显著的标志。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而又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创新成果。在学校,我们倡导和实施“创新性实践教育”,让大家在研究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走出校园之后,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当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提升,需要大家贡献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也为大家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正如刚刚发言的马国馨学长曾经说过的:“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就是世界水准。”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曾维康同学,辗转多个省区,采访了江汉平原上一个小村子里、在全国各地生活和打工的26名村民,写出一部25万字的村落乡民口述史,展现了真实的现代中国农民群像,成为一篇独具特色的硕士论文。这就是把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很好例证。衷心期望同学们把中国这块热土作为自己的创新舞台,深入社会、深入问题,得到真历练、获得真知识。

  1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为135名同学授予博士学位,为4126名同学授予硕士学位。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向顺利完成学业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同学们的成才呕心沥血的研究生导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含辛茹苦供养同学们完成学业的家长和亲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几年来,伴随着郑州大学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我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位点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达到44个,二级硕士点达到254个。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在校各类研究生达到13000余人,你们在校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200余篇,其中在sci、ei及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1600余篇,你们当中有47人次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174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特别是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实施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学校还被批准为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由5%提高到10%。在国家公派留学生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仅在今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第一批次中,我校就派出了71人,其中在座的同学当中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有60人,涉及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几年来,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扩大,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校正在由研究生教育大校向研究生教育强校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学们既是见证者,又是参与者、受益者。学校前进的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了你们拼搏进取的印记。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天的毕业典礼后,你们将告别母校,奔赴四面八方,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或走上工作岗位,用学识和才智回报社会。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作为校长和研究生院的院长,作为你们的老师和朋友,我想给同学们讲几句心里话:

  一是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素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在同学们完成学业的过程中,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需要我们铭记,需要我们感恩。要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要感恩家人和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支持和帮助;要感恩导师,是他们教给了我们知识和技能。还要感恩母校,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更要感恩国家,使我们生逢盛世,给了我们安心求学的好时代。可以说,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美德。一个人心怀感恩,才能上忠于国家,下孝于父母,家庭就能和睦、社会就会和谐。希望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长存报恩之情,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反哺国家和社会,反哺家庭和母校,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一个知恩图报、品德高尚的人。

  二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一种精神动力,能使人心情开朗,心胸豁达,精力充沛,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充满热情和信心。最近我有机会分别到井冈山和延安参观学习,给我最深的感触之一,就是当年红军那种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当年红军的生存环境可以说是极其的艰苦和恶劣,内部缺衣少穿,吃的是糙米饭、南瓜汤,住的是茅草房和窑洞,外部还遭受着强敌压境,每天都面临着流血牺牲的危险。就是在这么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红军正是靠着积极乐观的精神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坚持把革命的红旗扛下去,最终走向胜利。我想,在同学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不可能总会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影响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处理不好,便会心灰意冷,失去热情和信心。这就需要同学们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地对待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境遇,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正确地对待遇到的不公、不平、不顺,甚至是不幸。要以开朗的心情,豁达的心胸,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坚持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2

  作者:李大勇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我们相聚在一起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为XX届969名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刚刚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令我感触颇深,也曾经历过硕士毕业、博士毕业的我,深知流苏从右到左拨动的瞬间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由衷的祝贺!当然,今天过后,你们也将离开这写满了青春记忆的校园,师长的教诲、同学的情谊、开题前的迷茫、答辩后的兴奋都将与今天的典礼一道凝成终生相伴的记忆,陪伴着你们奔赴人生的下一站,在这个挥手说再见的时刻,同学们,请带上母校最为真挚的祝愿与祝福,你们的行囊里,永远不会缺少母校的牵挂与惦念!借此机会,请同学们与我一道,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所有关心、帮助你们成长进步的亲人和朋友、献给理工大学辛勤耕耘的全体导师、献给为学校研究生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教职员工,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时光飞逝,岁月流转。经历了多少次的入学和毕业,今天,又一次站在希望和梦想的起点上。回首往事,你们一定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春天,期盼着决定命运的分数线,一边哼唱着无人问津的歌谣,一边经历着等待的煎熬。终于,你们得以如愿在哈理工继续深造,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我知道,在这个校园里,你们体会过成功,也遭遇过挫折,有过种种不满和抱怨,更一直为学校的发展呐喊助威、贡献力量。我还知道,教师节的鲜花和贺卡道出的是师生间的情深意重,论坛里的赞美和批评诠释的是你们热爱哈理工的炙热情怀。我更知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求学苦读的同时又收获了令人羡慕的诸多成果,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多项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的获得,多个国家专利的申报获批,充分体现出了研究生应有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这个基础,你们就具备了与他人一比高低的基本技能。我们承认,哈理工不是名校,还要靠一届又一届学有所成、社会认可的理工学子不断扬名。“今天我以母校为荣”讲的是学生对母校的热爱,“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说的是学生对母校的承诺。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一定能用实际行动把“哈尔滨理工大学”这枚校徽擦得越来越亮!

  同学们,临别之际,我和老师们一样,在体会着教书育人带来的最大快乐的同时,总想再叮嘱几句。希望同学们牢记母校“知行统一,博厚悠远”的校训,做到思想与行动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博学厚德,志存高远、努力做一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希望同学们传承母校“诚实为人,踏实做事”的优秀品质,心底无私,襟怀坦白,不怕吃亏,甘于奉献,努力做一个组织放心、朋友信赖的人;希望同学们坚持母校“勤奋严谨,求是自强”的学风,脚踏实地,力戒浮躁,追求真理,坚忍不拔,努力做一个有头脑、善思考、勤实践、能干事的人;希望同学们弘扬母校“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校风,善于协作,精于实干,勇于创造,敢于胜利,努力做一个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哈理工人!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怀抱的时候,在这庄严的毕业典礼上,请同学们接受母校及所有的老师们为你们送上的最诚挚、最美好的祝愿——祝同学们一生平安幸福,生活永远充满快乐和希望!

  邢  莹

  (XX年6月17日)

  XX届全体本科毕业生同学们:

  你们在企盼中走进盛夏六月,走进这个绽放激情、放飞希望的毕业季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为你们举行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我代表学校,向全体毕业生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向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和成熟,付出心血汗水、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大学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几年的大学生活可曾引起同学们对大学的思考与回味?英国诗人约翰·梅斯菲尔德曾经这样诠释大学:“世间很少有事物能比大学更美。当防线崩瘫,价值崩溃,水坝倒塌,洪水为害,前途变得灰暗,古迹沦为泥淖时,只要有大学屹立在那里,她就熠熠闪光;只要有大学存在,人们那颗被引导去从事美满探索的自由心灵就会给人类带来智慧。”我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开篇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大学无论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还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和成功,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也正因为此,大学始终令人神往。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普希金的一句名言:“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将变成亲切的怀念。”暑来寒往,春秋更替,美好的大学生活转瞬即将逝去。几年来,你们浸润着新医的文化,沐浴着时代的新风,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己,成长为拥有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今天的毕业典礼,的确意味着你们大学生活的完美谢幕,但无论如何,新医这一园景色,卫辉老校的古朴典雅和新乡校区的清新秀丽,将永远难以遁出你们的记忆;新医这百年情怀,她晚清以降积淀而成的精神品质,她跨越世纪历久弥新的青春朝气,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你们的血脉,并将成为你们生命中的一种永恒。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从明天起,你们就要承载着母校的重托和亲人的期盼,再一次满怀憧憬与向往,或就业,或创业,或继续国内深造,或留学世界各地,总之是要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此时此刻,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与选择,面对与母校、与老师、与同窗好友的别离,相信你们的心情不会平静,除了兴奋、激动与喜悦,难免还有惋惜、纠结和忐忑。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假如能够重来,你一定会重新安排大学生活;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假如能够重来,今天的你应该是一个更加完美的自我。但是,历史不能假设,遗憾和懊悔不能改变既成的一切。大家所能够做的,只有立足当下,以更加负责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崭新生活。值此你们人生的紧要处,我不仅要向你们送上由衷的祝福和美好祈愿,还要寄予你们热切希望,希望你们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放眼生命的自由和理想的崇高,努力创造,成就事业,谱写辉煌。

  第一,希望你们做有思想的人。大学之大,缘起于大师之大,成功于学子之大。学子之大,在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养成。思想是人性光辉最根本、最有力的体现。有思想才有智慧,才有境界,才有品位,有思想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力量。无数的先哲圣祖、志士仁人,他们的生命早已化作轻烟消弥于尘世,然而,他们的思想却星辰般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照耀着人类探索真理的漫漫长路。哲学家告诉我们: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群体思想所能达到的深度和高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社情都在发生巨变,意识形态领域新旧思想之间的较量不断升级,现实生活当中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也在激化,从而使你们即将融入的社会更加纷繁复杂。希望你们坚定信念,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的人,是无根之浮萍、无魂之器物;没有思想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了无意义的人生。只有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能够真正领略人生的意义,坦然面地对浮华万象,多一份从容淡定,少一些浮躁功利;才能够恪守自己的人格尊严,多一份诚信光明,少一些虚与委蛇;才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看到真诚、善良、美丽和充满爱的世界,而绝不轻言“神马都是浮云”;才能够真切感悟生命是一种过程、优秀是一种习惯、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经受挫折是一种履历、尊重别人是本质意义上的尊重自己。只有拥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能够处事有方而不失境界,关注细节而不失全局,执著坚定而不失情趣,才能拥有真正精彩的人生。

  第二,希望你们做有担当的人。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蕴涵于心灵的人格力量。与其说担当需要一种勇气,毋宁说担当是内在品质的自然呈现。因为在一些特殊的紧要关头,只有内在的品质才会跨越思考的界限,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社会分工的差异越来越大,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人所担当的责任和使命也各不相同。作为社会精英和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承担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使命,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社会的良心和时代的楷模;作为人民健康保护神的医护工作者,承担着救死扶伤、履行人道主义的神圣使命,应当努力地成为博济惠民的苍生大医和当代中国的南丁格尔;作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承担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同学们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世人称之为“80后、90后”,并颇多微词。但大家不要在意你们身为“80后、90后”而可能受到的不公正评议,而要用充分的自信创造精彩人生。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唱红歌、颂党恩活动。追溯历史可以知道,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基本上就是由19世纪的“80后、90后”引领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都出生于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正是他们引领中国人民挺起胸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文化领域,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毕业于日本两所医学院的文坛巨擘,分别出生于19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正是他们擎起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面大旗。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进步为你们实现自我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你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光荣与神圣。12

  亲爱的xx届硕士毕业生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作为南开硕士生的最后一课。“硕士研究生”作为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学习阶段,现在已经结束了。这个阶段只有两、三年,不算长,但是不容易。和本科学习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特点在于“研究”二字。你们比较深入地进行了“课题”的研究,比较独立地以“课题”为线索运用已知探求未知。正是在研究中,你们的基本理论更加坚实、专门知识更加系统,并初步具备了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与授予硕士学位的要求,学校刚才郑重地向你们授予了毕业和学位证书。我代表全校的教师员工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我还请大家一起对你们的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以及在教务学务、图书资料、实验技术、动力维修、膳食住宿、体育场馆等方方面面为你们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时此刻,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手中的这份研究生毕业证书意味什么?是硕士课业成绩单吗?不是。是发表学术论文的证明吗?也不是。是你们研究成果的奖状吗?还不是。对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用心去思故,用行动作解答。

  此时此刻,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硕士学位,作为南开毕业的研究生,你们如何证明,如何昭示自己是南开人?靠证书吗?不能。靠紫色的衣服吗?还不能。要靠南开的“公能”精神!昨天,在本科毕业典礼上我谈了自己对“公能”精神的理解,要有“公”之志向,即振兴中华的志向;要有“公”之操守,即公德心、公益心和责任感;要有“公”之襟怀,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作名利之思,不作意气之争,一切以国家为前提;要“能”学习、“能”吃苦、“能”团结。这里我不再重复昨天的发言,而愿就我对“南开研究生”的思考与同学们交流。

  首先,请同学们回味一下自己的研究工作,再感受一下研究的乐趣。我觉得,作为南开研究生,应该以此养成研究的习惯,不论做什么事,都以研究的态度去做。作为南开研究生不是做一阵子研究,而是做一辈子研究,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为一个能于钻研问题、能于解决问题的南开人。

  要研究,就离不开“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这三个基本问题。而要做南开式的研究,就需要对这三个问题做南开式的回答。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式人生中不断地自觉思考这三个问题,并做出“南开式”的解答。我认为:南开人不论研究什么,其根本目的就是“为公”,为了“治国”、“强国”、“富国”,为了“知中国服务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的可持续的和平发展。再过三天,中国共产党将迎来他的九十岁生日,为什么全国人民都去隆重地庆祝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因为这九十年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走向复兴的九十年。九十年中,有许多南开人为民族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同志就是这南开人中最优秀的代表。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周总理用他生命最后的气力,再次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号令,这是周总理的遗志,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尤其是南开人的事业。 当今中国之科技要更加进步,社会要更加文明,政治要更加民主,国防要更加强大,经济要更加繁荣,人民要更加富裕,生态要更加改善,一句话,发展要更加科学。科学发展就是当今之“公”。这中间还有许多问题、许多难题需要破解,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南开人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你们现在20多岁,今后的三、四十年将是你们人生的大好时光。将是你们,用自己的脑和手去实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去实现自1840年以来,多少代中国人为之牺牲奋斗的民族复兴之夙愿。这是多么豪迈的事业,这即是你们的事业!

  12

来源: https://www.512406.cn/articles/wyb6.html

标签: 学位授予 致辞 典礼 仪式 研究生 毕业

专题:

推荐文章: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在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在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在毕业典礼暨本科生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在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上一篇:    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下一篇:    在2012届高三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