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结范文
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生活较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418元,达到3901元。全年粮食产量65259吨,同比增3%,油料产量7272吨,增8%。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XX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XX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XX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XX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兴山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XX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xx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宜昌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宜昌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XX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XX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宜昌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XX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2011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生活较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418元,达到3901元。全年粮食产量65259吨,同比增3%,油料产量7272吨,增8%。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11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11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兴山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11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XX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宜昌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宜昌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11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宜昌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11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123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宜昌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11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网络,2011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11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XX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11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 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11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11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123
三是争取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按照长江委规划设计院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对2011年至2020年全县农业发展项目进行选定,编制了三峡库区兴山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共编写了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库区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库区渔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水域生态保护、库区遗留问题处理等8大类、56个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56个项目均已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长江委三峡后扶工作规划组的评审。
四是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社会化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农资金1805.8万元;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2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社会化发放城镇低保补助金900万元,救助城镇低保2465户5337人;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补助资金600万元,救助农村低保3961户8066人,全年新增五保供养对象102人,达到774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医疗救助18224人,发放救助资金235万元;完成300人扶贫搬迁和354人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兑现补贴资金30多万元。
123一、基本情况
锦江乡位于崇州市北大门,东与崇平、廖家两镇相邻,南与崇阳镇接壤,西靠西河与济协隔河相望,北与元通镇、观胜相连,面积18.69平方公里,人口16103人,辖一个白马社区和四个行政村新华、乌尤、天民、余塘村自然村,90个村民小组。锦江乡
交通便利,华怀路南北贯穿全境,是通往街子、怀远、元通、花果山等重要景点的重要节点。
二、具体工作
(一)、创新探索“紧密型土地合作”+“松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
今年以来,我乡紧紧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线建设工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群众满意为要求,在华怀路沿线的新华村创新探索“混合型”土地合作新模式。XX年11月16日,市委书记范毅率相关人员到我乡新华村调研土地合作社,听取乡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罗述林对陈家林土地合作社创新探索“紧密型土地合作”+“松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工作情况介绍,详细询问了土地合作社组建、运作模式及股东收益情况,对我乡创新探索“混合型”土地合作模式、“订单生产”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1、陈家林“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基本情况。
锦江乡陈家林土地承包经营权合作社成立于XX年3月,该社位于锦江乡新华村5组,目前共有入社农户68户,入社面积220.19亩,是锦江乡规模较大、运行较好的合作社之一。
该土地合作社创新探索了“紧密型土地合作”+“松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
紧密型土地合作:农户自愿将149.07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给合作社,预交生产成本费用(诚信金),由合作社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配。
松散型土地合作:农户自愿将71.12亩土地入社,预交生产成本费用(诚信金),合作社按照品牌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生产,实行订单种植,为社员种子、肥料、农药“三统购”,机耕、机防、机收、管理“四统一”服务,农户自行分配所产农产品。
2、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目前,新华村组建成立了8个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户321户,面积达950亩,采取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生产管理经理,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做好平时日常管理工作。今年,合作社采取“大春种粮,小春抓钱”的思路,与崇州市国家粮食储备库签订优质富硒水稻种植,平均亩产(湿谷)达1200斤,销售价格(湿谷)1.18元/斤,每亩分红590元,比未入社农户平均增收200元/亩左右;目前已有7个土地合作社与新繁泡菜厂果味觉公司签订了小春青菜种植协议,预计每亩收益可达700元。
3、陈家林“混合型”土地合作经营模式的亮点。
①创新土地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将“紧密型土地合作”与“松散型土地合作”有机结合,更加适应农民群众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
②适应农村劳动力的配置、过渡和转移。农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作模式,比较合理地解决就地务工、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劳动力的配置、过渡和转移。123
③找准产业确保稳粮增收。采用大春种水稻、小春种蔬菜的粮经复合生产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抓经济与抓粮食生产的问题,稳定农业生产。同时,通过合作社“找”产业、寻出路的主动发展行为,进一步稳定和壮大了合作社的发展。
(二)、顺利完成蜀鸿嘉水泥制品市场及小水泥制品企业拆除还耕工作,构建优美整洁新农村面貌。
小水泥制品企业是极具锦江特色的传统产业。由于小水泥制品企业占地大,破坏农田,沿路设厂等问题,为规范小水泥制品企业生产,我乡于XX年、XX年在市国土、规划、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对锦江乡小水泥制品企业违法搭建进行依法拆除。
在蜀鸿嘉水泥制品市场拆除中,锦江乡承担了市场拆迁的主要工作。由于拆除工作涉及群众面广,影响面大,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此项工作及其涉及的深化确权工作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分析,由乡党委一把手亲自带队对各业主和项目区的群众进行摸底、政策解释以及劝导和疏导工作,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认真接待各企业业主和群众的来访咨询,并采取集中回访,个别走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解答政策,疏导各类问题和矛盾。同时,我乡根据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措施。通过面对面、点对点的政策解释和耐心细致的劝导,我乡努力把拆除违法占地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处理在乡镇,化解在乡镇。截止目前,没有发生业主、群众因拆迁和深化确权工作到市政府及上级部门无序上访和其他过激上访情况。通过XX年5月—7月近3个月,上千人次的集中整治,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拆除和还耕任务,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同时,我乡进一步加大对怀华路沿线(锦江段)示范线建设整治力度,对尚未拆除到位的违法建筑进行再次清理和拆除。今年以来,我乡已累计投入人力500余人次,投入资金30余万元对怀华路沿线小水泥制品企业及摊点进行整治;我乡还专门抽调4名人员配合市国土局对拆除的小水泥企业用地进行还耕和整治,使200余亩违法占地得到恢复。
通过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我乡对怀华路沿线(锦江段)不断整治,如今的怀华路沿线(锦江段)不再是当初的“脏、乱、差”,而是环境优美整洁的田园风光。
(三)、构建完善保障改善农民民主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农民就业和增收新办法。
1、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好的规划才能实现农业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我乡在发展中确立了把锦江打造成崇州生态观光、运动休闲之乡的发展定位,在产业发展中把新型农民社区、发展规划村道建设规划、沟渠改造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村域发展相结合,产业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同时,在全乡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各村要建立相应的产业规划,实现产业的适度规模、产业互动和区域发展。
2、引导群众发展思路转变,内引外联促发展
锦江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一方面,我乡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强化与农发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对接,强化产业化项目信息的接收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调动乡、村、组干部,包括我们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乡产业发展提供好的产业项目信息和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引导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促进新项目、新产业的不断落户和发展;同时,也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的土地收入,提高了群众的务工收入,带动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123
3、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我乡在构建完善保障改善农民民主体制机制中,牢牢树立“抓产业发展,就是抓农村发展,就是抓群众增收”的思想。近年来,我乡先后引进了成都市温江区建超花卉园艺有限公司586亩花卉苗木基地项目,深圳林盛园林有限公司花卉及特种蔬菜繁驯基地项目,崇州市国家粮食装备库签订“富硒大米”生产项目及其他花卉园艺公司项目。
今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深圳林盛园林有限公司在天民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现已投入资金1000余万,完成基地项目建设300余亩。崇州市国家粮食装备库签订“富硒大米”生产项目,稳步推进。成都古味觉有限公司1000亩泡青菜项目正式签约。通过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四、几点启示
1、农业农村工作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我乡在发展中确立了把锦江打造成崇州生态观光、运动休闲之乡的发展定位,在产业发展中把新型农民社区、发展规划村道建设规划、沟渠改造规划等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村域发展相结合,产业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同时,在全乡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各村建立相应的产业规划,实现产业的适度规模、产业互动和区域发展。
2、农业农村设要与引导群众发展思路转变相结合。
锦江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益显现,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一方面,我乡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强化与农发局、科技局等部门的对接,强化产业化项目信息的接收和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调动乡、村、组干部,包括我们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我乡产业发展提供好的产业项目信息和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引导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促进新项目、新产业的不断落户和发展;同时,也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的土地收入,提高了群众的务工收入,带动群众发展思路的转变。
1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全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着力推进农业"五优工程",认真落实农村政策,先后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严重病虫灾害和秋季长期低温阴雨灾害,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势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93.3亿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3.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5元,比上年增52元。主要农产品除粮食因面积调减产量有所下降外,棉花、油料、水产、畜牧、蔬菜、瓜果等骨干农产品产量均比上年增长。全市粮食总产65.7亿斤,比1999年减5.6%;棉花总产186万担,增28.8%;油料总产827.8万担,增27.3%;蔬菜总产247.7万吨,增10.5%;生猪出栏289.4万头,增2.5%;家禽出笼3002万只,增5.1%;水产品产量44.3万吨,增8.8%。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高。截止11月底,全市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15.4%;营业收入293亿元,增16.6%;实现利税13.4亿元,增13.5%。
一、坚持抗灾夺丰收不动摇,确保农业增产丰收
XX年我市干旱、阴雨、病虫等自然灾害交叉重叠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十分不利影响。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抗全保的思想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全市共组织抗灾生产活动近20次,下发传真通知9份,做到有旱抗旱,有涝排涝,有虫治虫,有病防病,夺得了抗灾生产的全面胜利。一是搬大水抗大旱。XX年入春以来,我市气候异常,久旱少雨,3月至5月23日,全市累计降水比历年同期减少46-67%,受旱面积达532万亩,其中严重受旱346万亩。各级党委政府实行大员上阵,广辟水源,科学调度,精心组织,加强督办,做到了抗旱生产两不误。全市先后投入抗旱领导4274人,成立巡回督办协调组53个,投入劳力98万人,资金近亿元,机械3.1万套、56.3万千瓦,累计提引水7.2亿立方,抗旱面积达647万亩次,把旱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二是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战役。由于病虫害越冬基数高,加上持续高温干旱和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发生。全市各级先后组织了早稻一代二代螟、中稻稻纵卷叶螟、第三、第四、第五代棉铃虫等重大防治战役。特别是在棉铃虫防治上,全市上下认识早、行动快、力度大、工作环节抓得紧、防治战役组织及时。全市共组织592个督办组,投入119名县市区领导、6129名乡镇干部、16744盏高压汞灯、123万农村劳动力开展棉铃虫防治战役,采取汞灯诱蛾、药物防治和人工捉虫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控制了危害损失。三是狠抓抗灾秋播。9月初至10月28日,长期低温阴雨给我市秋播生产和棉花采摘、晚稻收获带来十分不利影响。全市共组织了近10次大型活动,开展了5次检查督办。经过艰苦努力,全市共完成秋播总面积637万亩,比市计划增加47万亩,其中油菜播栽面积350万亩,比夏收面积增加25.6万亩,且基本实现了"双低"优质化。
二、坚持市场取向和效益优先原则,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XX年重点狠抓了“五优工程”实施,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呈现三大可喜变化。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调减为731.9万亩,比上年减117万亩;油料面积增加到341.1万亩,扩大31.1万亩;棉花呈恢复性发展态势,种植面积127.4万亩,增加16.5万亩;瓜果菜、畜牧、水产等多种经营继续稳步发展。各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搞调整,面向市场抓规模,把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新项目作为主攻重点,鲟鱼养殖、珍珠吊养、网箱养鳝、鱼鳖混养、甲鱼两段养殖、稻田养蟹、大棚养鸡、黑药鸡养殖、以及大棚草莓、西甜瓜、脐橙、椪柑、蜜柚等项目在全市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观光农业开始起步。二是农产品品质明显改善,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优质稻(原部颁标准)面积达到340万亩,比上年增1倍;"双低"优质油菜面积311万亩,占夏收油菜总面积的96%;优质水果和西、甜瓜面积30.4万亩,增8万亩;优质三元杂交猪出栏占总出栏的36%;名特优水产品面积53万亩,增3万亩。全市创建农业品牌55个,其中有32个获得了部优和省优称号。三是区域特色经济初见端倪。各地依托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或几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更加突出,规模更大,全市基本形成一乡一业的乡镇达83个,占乡镇总数的65%。
三、坚持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管理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发展
一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以来全市共融聚资金40多亿元,盘活存量资产30多亿元,建成年产值达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1家,其中过亿元的18家,过5亿元的6家,有6家企业跨入全省35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蓝田、龙发、银欣、天荣等4家企业被列入全国首批151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年产值过千万元的31家重点龙头企业可实现利润总额5.83亿元,比上年增长97%,产值利润率达到10.8%,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上缴税金2.05亿元,增长13.%。
二是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快速发展。XX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市政府下发了25号文件,为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到3255个,从业人员5万多人。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全市实行订单收购的农产品达到农产品总量的30%以上,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土地和农户达到40%以上,农民收入增量中的50%来自农业产业化。在抓好流通服务组织的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建成了各类农贸市场280多个,年交易额40亿以上。市农委、农业局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荆州农业"网站,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乡镇企业保持较快发展步伐。XX年,我市乡镇企业始终把改革作为突破口,坚持依靠改革促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市有乡村集体企业9203家,已改革8461家,改制5446家,改革面达91.9%,改制面达59.2%。同时,大力实施"151"工程,全市纳入"151工程"的160家重点企业有80%可以完成预定目标。乡镇企业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1234
四、认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一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农业科技推广取得明显进步。XX年全市共培训农民100多万人次,组
织XX多名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重点推广了旱育抛秧、杂交棉、配方施肥、优化模式等10多项实用技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开始起步。全市10个农业科技园区先期投入资金3000万元,组建年生产200万株植物苗的组织培养室1个,连栋温室3.9万平方米,大中小棚近300亩,特种水产养殖示范面积3700亩,引进、试验种养业新优品种近百个,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水利建设登上新台阶。XX年冬春,全市水利建设共开工10984处,完成土方11897万立方米。其中江河湖库堤防土方3316万立方米,完成投资近20亿元。堤防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分蓄洪区建设步伐加快,泵站检修全部完成,水库岁修完成较好,平垸行洪工程全面推进,小型农水建设有新的提高,以堤防建设为重点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工程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绿化荆州工程"取得成效,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XX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17.5万亩,占计划的145%;四旁植树1200株,占计划的109%;林业育苗1.1万亩,占计划的136%,森林覆盖率13.4。XX年年底,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98.86万千瓦,拖拉机达到3.06万台,全年机械耕整面积达到492.4万亩,机械播种45.9万亩,机械植保997.2万亩,机械排灌1348万亩,机械收割147.2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0%。
四是气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血防和农村能源工作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减灾效益达到1亿元以上。全年血防工作完成普查钉螺面积152万亩,灭螺面积3.88万亩,治疗病人1.3万人。新建农村家用沼气池6000多口,推广省柴节煤炉灶4万多户,推广风力发电装置300多台,太阳能热水器1500台,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五、认真组织龙舟节和农民文化节活动,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XX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年。为切实抓好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农业开放开发步伐,全市农业系统积极参与“中国荆州端午龙舟节”和首届“中国蓝田农民文化节”活动,并取得突出成绩。龙舟节市直农口共组织参展名优产品近200个,现场销售10多万元,签订产品销售合同1769万元,共提出招商引资项目127个,向计委和外经委申报项目36个,有两个项目参加了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集中签约仪式,成交金额1.6亿元。其中湖北九联公司与马来西亚贝多恩公司合资建设的农产品贮藏保鲜项目,投资总额为1500万美元,被列为这次龙舟节活动外商投资额度最大项目。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两节”为契机,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全市共引进项目84个,总投资4.7亿元。这些项目既有龙头企业的增资扩建,也有一批新的农产品贮藏加工项目,还有一大批农业生产经营项目,如监利、洪湖、石首、公安、沙市等五个县市区引资3200万元用于湖泊和低湖田开发,发展河蟹养殖,比上年同期增加1000万元。
六、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政策,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XX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监利召开现场办公会后,市委多次召开书记办公会、常委会和"四大家"领导联席会,研究落实农村政策工作,并召开3次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会,3次县市区分管书记会,先后制订下发了《关于解决当前农村几个突出问题的若干意见》和《撤、并、减工作实施意见》。市经管局和减负办对减负工作共组织了两次全面检查和四次明查暗访,仅市里检查所涉及的乡镇就有60余个,占总乡镇数的50%以上,对重点乡镇进行了多次检查督办,最多乡镇重复督办5次。同时,全市各级把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作为减负化债的治本工作来抓,共组派农村工作组2107个,抽调清理人员XX年8人,民主推荐群众代表70236人,对全市2940个行政村的财务开展了全面清理,组织力量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并进一步强化了村帐站审制度。全市减轻农民负担、"撤并减"和化解村级债务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农民负担比上年有所减轻。全市纳入卡内农民负担总额为84763.5万元,比上年卡内方案数减6441.5万元,人平负担208.2元,比上年减15.8元,亩平负担142.5元,比上年减11.6元,多数地方农民实际负担水平下降30%以上。二是农村财务清理成效显著。全市2940个行政村共清出经济问题涉及金额1229.84万元,对清理出的经济问题,各地采取边清理,边处理,边退赔的办法,严格依法办事,狠抓了退赔工作,各类经济问题都得到了处理,对清理出的违规收费摊派金额463.15万元,也已组织清退,对于涉案人,严格依法依纪查处,全市受党纪政纪处分共106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7人。三是村组不良债务化解目标可基本实现。全市有1537个村开展了减债工作,占总村数的52%。全年村级债务总额下降20-30%,20%以上的村偿清债务的目标可以实现。四是“撤、并、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市359个管理区现已撤销339个,精减临时聘用人员2671人,已合并中小学662所,清退代课老师及临时工9321人,村干部严格按5-7人职数配备,并提倡村干部兼组长,共精减村组干部4932人。五是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及兑付工作进展顺利。XX年4月1日开展首期兑付,现已兑付股金16580万元,占应兑股金总额的61%,累计清收欠款10893万元,占放款余额的44%,其中石首市已全面完成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工作。全市二期兑付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同时,农村小康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XX年是我市组派农村小康工作队的第五年,也是结帐年,我们主要抓了组派工作队、检查督办、综合协调、总结验收等几项工作,确保了这项工作善始善终、圆满完成。1234
七、加快市直农口企业改革脱困步伐,确保企业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
市直农口共有各类企业35家,在册职工1802人,资产总额12608.6万元,负债总额12386.2万元。35家企业全部亏损,其中25家已资不抵债,资不抵债总额3094万元。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农工部成立了以部长窦华富为组长的农口企业改革脱困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深入企业实际,调查了解情况,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一是对14家有能力偿还债务、资产能变现、有足够资产买断在职干部职工工龄、安置好离退人员的单位实行全员工龄买断,并解除劳动关系,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二是对有资产可变现而又无力从事再经营的4家企业实行职工工龄、劳动关系买断后,保留法人管理物业,应付经济纠纷;三是对3家具
备全员买断条件的单位,在买断部分职工工龄后,推进股份合作制;四是对2家资金短缺、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且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公开拍卖出售;五是对2家有经营门面和场地,客观原因又不能实行买断或股份合作的企业实行风险租赁承包;六是对10家挂靠企业重新清理,通过法律程序,解除企业与各主管局的挂靠和依附关系,实行政企、事企彻底分开。同时,经多方努力,市政府已基本同意将农口企业脱困工作纳入市直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范围,享受市委[XX]12号文件给予的优惠政策,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
八、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XX年是全市第二轮文明单位创建评审命名年,农口突出抓了以下四项工作:一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作法,结合“向朱学安同志学习”活动,制定下发了《荆州市农委系统学习朱学安,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的方案》和《荆州市农委系统学习张家港,开展文明细胞工程建设的方案》,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二是以"持卡建林、美化荆州"、"重温革命歌曲卡拉OK比赛"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激发引导农口干部职工"创文明"的热情。三是及时发现并总结推广身边的典型人和事,努力创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四是找差距,抓督办,促进农口文明创建工作的平衡发展,环境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全市农口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全市农口系统共有28个单位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其中有11个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4个被推荐为省级文明单位,市危水工程管理局被推荐为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农委系统和气象系统被评为全市市级文明系统。全市农口省、市级文明单位个数比上届增加了5个,并涌现了2个文明系统和1个全省最佳文明单位。
同时,市委农工部根据中央、省市委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三讲”教育回头看工作,狠抓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领导,统一部署。XX年初,市委农工部主持召开了各局办一把手和纪检书记会议,对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反腐纠风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会上通报了199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表彰了4个先进单位党组书记,何文富同志与各局办一把手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并对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委副书记童水清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落实。二是明确目标,将责任制分解细化,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组织各局办制订了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责任目标。三是加强教育,着眼防范,筑牢防线。根据省市纪委的统一部署安排,以5月份"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和9月份"警示教育"活动为契机,市直农口广泛深入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和利用重大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活动。四是坚持制度,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对各局办通讯工具配备情况进行了自查,推广了公用办公电话IC卡管理;对领导干部住房和住宅公款安装电脑组织了全面清理;对公务接待费用实行总量限额,一卡双签,定期公布;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实行"法人经理负责制、工程招投标承包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制"等四制;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和企事业单位年度经济责任目标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纠正。五是重视信访,突出重点,狠抓查处。XX年,农口各局办共接待上访人员68人,收到信访件52件,调查查处45件,上报结果10件,立案7起,结案6起,基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对反映的问题,农委纪检组会同有关局办一起研究措施,制定对策,向市委提合理化建设,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灭在明芽状态,较好地保证了农口稳定。
XX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结构不优,产业化程度不高,结构调整没有突破性进展;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未能达到年初制定的增收目标;三是农民负担重,乡村债务重,减负化债任务艰巨;四是农口企业活力不强,经营状况不好,部分职工生活困难,存在一定的不安定因素。1234
XX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确保农民增收5%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稳定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业基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文明、富裕的新农村打好基础。
123420nn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市、区"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圆满完成了区委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
截止12月份为止,全区预计可完成农业总产值25.16亿元,比去年23.69亿元增加1.47亿元,增长6.2%;粮食总产达到19.6万吨,比去年17万吨增加2.6万吨,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10元,比去年4629元增加481元,增长10.3%。
一、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一是落实惠农政策刺激农业生产。20nn年,全区共发放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7.1万份,入户率100%,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6596.29万元。其中:粮食直补531.9万元;水稻良种补贴579.99万元,油菜良种补贴360.3万元,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42.81万元;农资综合补贴2800.8万元;能繁母猪补贴80万元;退耕还林现金补助143.49万元,退耕还林粮食补助1506万元;农机购机补贴551万元。国家惠农补贴项目的扩大和补贴资金的及时发放进一步刺激了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全区粮食作物收获总面积54.61万亩、油料作物收获面积43.36万亩,同比增长18.2%和35.8%,出栏生猪23.8万头,比去年的20.9万头,同比增长13.8%,出栏禽类2400万只,其中肉鸡2380万只,比去年的2213万只,同比增长7.5%。二是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区内招聘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年初,我区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回流的现状,区政府组织了四场大型的农民工就业招聘会,组织2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区劳保局、民政局、扶贫办、妇联、团委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通过免费培训,开办"春蕾班"、"宏志班"等,多种渠道开展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训职业技术专业人才。全年共培训2万人次,使我区转移农村劳动力5900人,新增城镇就业5016人,帮助下岗职业再就业1608人,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三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20nn年,上级安排我区老区建设项目14个,扶贫资金128万元,财政扶贫项目23个,扶贫资金186万元。通过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老区建设、移民扶贫搬迁等多种扶贫方式,使我区一大批村组产业有发展,设施有改变,生活有改善。
二、农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20nn年,我们把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农业的突破口,借助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农业发展。20nn年,全区共申报各类农业重点建设项目25个,目前已完工项目12个,在建13个,完成投资4100余万元。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于3月份正式挂牌,按照"一圈、二环、三带、四业、五区、六园"的设想编制了一个占地150平方公里的《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8月份,湖北咸宁森工科技产业园在区凤凰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一个规划产值50亿元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森工产业园区落户我区。晨鸣纸业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已完成了10.04万亩林地林权发证及林地流转,落实了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造林面积27343亩,其中委托造林面积17432亩,晨鸣公司自主造林面积9911亩。截止12月份,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5.5万亩,其中低产林改造1.5万亩,新增长防林0.8万亩,退耕还林0.7万亩,血防林0.3万亩,其它造林2.2万亩,上述成绩得到了省厅的赞扬,12月上旬,全省林业现场即将在我区召开。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淦河生态修复、南川灌区血防工程、星畈水利设施改造等重点项目相继动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11人上旬,全省水利建设现场会在咸安召开。
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20nn年,全区大力推进"科技兴区"战略,把"科普惠农,科技助力新农村"行动不断引向深入。巨宁公司、贺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川玉茶业公司被纳入省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双溪高支苎麻种植科技示范基地被纳入全省100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贺胜温氏畜禽公司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企业与农户加盟捆绑式发展,20nn年,全区建立禽类养殖小区14个,预计新增加盟户将突破500户,有望实现年初出栏肉鸡2800万羽的目标;金月獭兔养殖公司与区科技部门联手开展科技养殖示范户工程建设,新发展獭兔养殖户100户,出笼商品兔10万只。区财政和农机部门把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全年争取国家购机补贴项目资金551万元,是上年的2.7倍。有418户农民享受了购机补贴,共购进农机具达550台(套),带动农民投入资金近XX余万元。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不断拓展为实现今年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
1234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20nn年,全区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贺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使我区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家,新增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万山红农业生态园、桂源红酒业、国辰竹木、金桂园苗木、兴林富苗木、广祥物流、宏真米厂),使我区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建成产业化经营基地70多万亩,养殖小区30多个,参与产业化经营农户7万余户,形成了10多个专业村,44个专业合作组织,1000多个专业大户。6个茶叶、水果、禽类、水产领域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稳步提升为今年农业保增长、保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在省市区各级重视支持下,我区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热潮高涨。一是规划编制力度不断加大。区镇两级成立了工作专班,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和督办检查。区财政列支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全区重点乡镇集镇和村湾建设规划修编。目前已完7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和45个村庄的新村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二是试点示范成效显著。全区确定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1个,第二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重点乡镇1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7个,区级重点乡镇1个,区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湾45个。配合举办中国咸宁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我区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开展了107国道沿线和京珠北至刘家桥沿线的重点乡镇的集镇改造和村庄整治,目前贺胜、双溪、横沟集镇改造已基本完成。刘家桥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设正进入攻坚阶段,彭城古街1.7公里道路路基已经成型,中心景区26户房屋拆已完成21户,刘家桥至白沙51户仿古装修已完成44户,年底可望完成100户。刘家桥景区水网改造、大叶野茶基地等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双溪桥镇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在市区大力支持下,计划投入2300万元,目前已投入近千万元,双溪大道两侧2800米下水道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人行道改造及管线入地工程现已动工在建,电力线路改造同期进行;临街面700户房屋立面改造工程,已完成房屋立面改造28000平方米,屋顶平改坡4000平方米,主街道绿化亮化、集镇自来水厂等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之中。三是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区各乡镇大力推进村湾整治,编规划、建新房、改旧屋通过"三改一建"努力改变村容村貌,涌现出了一批卫生村湾典型。浮山旗鼓村借长江工业园区开发之机,集中拆迁还建,高起点规划,统一建设样式,建起了370户别墅新村。官埠桥镇紫坛村郭李、黄库两村湾召集村民开会动员,号召村民捐资建家园,共募集资金40余万元,通过修公路、铺晒场、改水塘、建公厕、搞绿化使村湾面貌大变样。贺胜桥镇桃林村唐角涂依托温氏养鸡,带动该组经济发展。在没有外来资金的情况下,群众不等不靠,自发捐资修通了1.6公里水泥路,并通过家家户户投劳硬化地面,集资对全组48户房屋进行搓沙改造,村湾面貌大变样。大幕乡东源村山下湾群众自订卫生公约自我管理,让旧居卫生管理井井有条,古朴整洁。
六、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
20nn年,全区各级各单位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贯穿活动始终,使农村民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网络进一步健全,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20nn年10月1日至20nn年9月30日全区出生人口6185人,人口出生率为10.16‰,其中政策内出生5720人,政策外出生46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2.4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5。以"双千"为内容的生育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区落实"双千"帮扶户326户,落实帮扶资金165万元,落实帮扶致富项目183个,协助落实资金360余万元。民政救灾、社会救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抵御了自然灾害影响,及时发放救灾资金249万元。农村低保扩面新增低保户XX人。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区委袁书记的带头参与下,全区1462名党员干部广泛参与到"双扶"活动中,共为双扶户捐助资金250万元,帮助发展致富项目389个。交通公路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82公里,改造危桥12座。能源办加大农村沼气入户和"改厨、改而、改圈"支持力度,全区共建成农村沼气用户1820户,同步"三改"1418户。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全区农村民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1234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成绩可喜,但仍有不足。主要是:农业产业化进程还比较慢,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特色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农民增收渠道不广增收压力增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期望还有差距,农村民生事业还需大量资金投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0nn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基础,全面落实和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和调控,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新型农村,推动咸安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是:20nn年,全区力争完成农业总产值27.42亿元,比20nn年增长9%;力争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610元,比20nn年增加500元,增长9.58%;
一、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民增收
1、着力构建板块农业。按照区委既既定的"八大板块"和五大小区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优质粮油、油茶、丰产竹木、有机水果、桂花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以温氏养鸡、神童牧业、金月獭兔为代表的特色养殖。明年确保全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45万亩;完成造林面积5.5万亩,其中优质油茶园1万亩;全力抓好"桥乡新村"和鄂南大竹海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把全区楠竹采伐量控制大230万支以内;继续加大对三大特色养殖业发展支持力度,扩大养殖补贴覆盖面,力争养鸡户达到1000户,出栏肉鸡2500万羽。生猪万头养殖小区达到3个,全区生猪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户达到300户,出栏10万头。獭兔科技示范户达到150户,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只。
2、深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以巨宁森工、精华纺织为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实国家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力争明年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上有突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5家。着力加强双溪蔬菜基地建设,加速引进外来投资,通过土地租赁或农户加盟方式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的超市蔬菜种植配送基地,让基地直接联接市场。
3、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服务产业。借助温泉谷、碧桂园旅游项目给咸安带来的名片效应,大力发展以林果基地结合旅游休闲农庄为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做强做细做精乡土特色农产品加工,推动餐饮等服务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咸宁武汉城市花园旅游品牌。
二、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
1、加大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加强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的监督,强化一折通规范化管理,确保所有补贴资金直补到户。加强农民负担监督检查,确保全省农村集体建设项目"一事一议"制度执行不走样。
2、加大惠农强农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农业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农民有田种,种好田。要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农田改造、土地整理、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维护加大农机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加速农业机械化推广,减轻农业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让老百姓有更多从事致富产业的时间和机会,从而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三、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
1、加大农村困难群众扶贫救助力度。做好农村"五保"和低保户扩面工作,确保农村特困群体社会救助全覆盖。逐步提升社会救助标准,不断完善与我区财政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
2、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镇村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加强规划管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独具特色的致富产业,为改善村组公共设施和村湾公共事务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充分发挥农民自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群众自筹,村组补贴、区镇支持、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强村民自主创建和自主管理,突出示范带动,做到建一处成一处。
1234
四、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认真学习国家正在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切实转变对农村农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注意在农村致富能人和带头人中培养发展党员,特别优秀的吸收进班子。要加强农村党员特别是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向他们通报政务村务,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同抓好村组公益事业发展和村务管理。
2、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妥善解决好农村土地林地纠纷、维权纠纷和拆迁移民、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矛盾,快速处置群体突发性事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234XX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民的生活较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6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418元,达到3901元。全年粮食产量65259吨,同比增3%,油料产量7272吨,增8%。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XX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XX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XX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XX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XX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XX公斤以上。1234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XX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XX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XX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XX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网络,XX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1234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XX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XX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发布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XX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XX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 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XX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XX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1234
三是争取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按照长江委规划设计院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细则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对XX年至2020年全县农业发展项目进行选定,编制了三峡库区xx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共编写了生态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库区面源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库区渔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水域生态保护、库区遗留问题处理等8大类、56个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56个项目均已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长江委三峡后扶工作规划组的评审。
四是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社会化发放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农资金1805.8万元;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252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提高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社会化发放城镇低保补助金900万元,救助城镇低保2465户5337人;社会化发放农村低保补助资金600万元,救助农村低保3961户8066人,全年新增五保供养对象102人,达到774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1800元,医疗救助18224人,发放救助资金235万元;完成300人扶贫搬迁和354人的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兑现补贴资金30多万元。
1234上一篇: 2016年新农村经验总结范文:内强素质求发展构筑和谐新农村
下一篇: 农业局长工作总结范文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1.2010年度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 1
- 2010年度大学生村官个人工作总结
- 2023-10-03
2.农电工作部工作总结
- 2
- 农电工作部工作总结
- 2023-10-03
3.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 3
-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总结
- 2023-10-03
4.农村信访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 4
- 农村信访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 2023-08-10
5.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讲话稿
- 5
-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讲话稿
- 2023-10-03
6.新农村建设指导组的工作总结范文
- 6
- 新农村建设指导组的工作总结范文
- 2023-08-10
7.农村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 7
- 农村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 2023-08-10
8.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4篇
- 8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4篇
- 2023-08-10
9.乡镇人大工作总结
- 9
- 乡镇人大工作总结
- 2023-08-10
10.2016国土局信访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10
- 2016国土局信访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 2023-08-10
一周热榜
2016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总结范文
2023-10-03
优秀青年志愿者事迹材料
2023-05-02
农民入党志愿3000字
2023-11-12
建议全国共享人口户籍信息解决重户多房议案
2023-11-30
第一学期团委书记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2023-05-15
学院工作人员的辞职报告
2023-05-24
最新文章
新农村建设指导组工作总结
2023-10-04
村委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23-10-04
新农村指导员工作总结汇报
2023-10-04
驻村工作个人总结
2023-10-04
2011年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2023-10-04
乡镇年度农业工作总结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