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科技园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分类:经验交流材料 作者:珠珠 阅读量:          下载此文档

  近些年来。××社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大力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社区组织有关人员对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状况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有关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本概况

  ××社区位于××镇的西南部,辖9个村民组,220户,居民912人。现有耕地面积1237亩。××社区农业科技示范园,交通方便,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000亩。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调整生产布局,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以前,社区群众农作物主要以传统的水稻、油、麦为主,收入较低,群众增收缓慢。2011年以来,结合××社区拖萝畈“农发”工程改造区,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据统计,园区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147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32亩,平均亩产489公斤;西瓜种植面积325亩,亩产4750公斤;还有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种植面积50亩,无性系育苗50亩,瓜蒌50亩。群众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制约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代农业建设道路还十分艰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还应看到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高度开放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有60%以上的农村强壮劳动力投入到了非农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75%,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带动我市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实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到2013年,园区基本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田达到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经营基本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园区建设时间2011年7月-2012年6月,建设计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9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有: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计划投入资金24万元;建设设施大棚面积100亩,投入资金300万元;建立蔬菜喷灌面积100亩,投入资金250万元;配套农业机械100万元;完善蔬菜贮藏、保鲜、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配套仪器需要投入资金50万元;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156万元;园区设计规划前期工作经费20万元。

  四、推进示范园建设的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镇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高标准、高起点抓好示范园规划。要根据示范园自然资源条件及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利用本地区位、交通优势,以建设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叶为主,依托茶叶公司为经营支撑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面积200亩,配套名、优、特、稀果蔬新品种引进示范园,加工、贮藏、保鲜、精包装等项目,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大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为我县大力加快土地流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生产力状况,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园区种植业的主产品生产走向规模化,区域化生产,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以实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即将实施的土地平整项目,改造中低产田面积300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开挖疏浚渠道1公里,衬砌排灌渠道2公里。通过项目实施,完善田间排灌渠系,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园区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现代标准农田,为示范基地建设打好基地;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喷灌、滴灌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计划建设喷灌面积100亩。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产业化经营。采取“扶大、扶优、扶强”的手段,进一步加大对皖润茶业有限公司扶持力度,带动农民增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带动农户200多户。抓好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工作,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充分利用示范园区资源、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化生活潮流的观光旅游农业,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利用园区内正在申报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移民一条街,结合司空山整体开发、××名木古树、田园风光,将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先进农业科技示范与生态旅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市委政法委的直接推动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院两部”要求,立足刑罚执行、勇于探索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探索建立“三支队伍”,凸显政府与社会资源整合优势。一是建立以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主体的刑罚执行队伍,承担刑罚执行职责。上海以“准矫正官”为标准,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较为过硬的社区矫正刑罚执行队伍。

  二是建立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专业化帮教队伍,用帮教服务促进刑罚执行。充分运用社会管理理念,将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帮教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社团———“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组建起一支近500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其中57%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9.4%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62%具有社工师资格。

  三是建立以社会帮教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为社工专业化帮教提供资源支持。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逐步构建了遍及18个区县的志愿者组织网络,建立起一支包括心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人才及社会热心人士在内的近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并吸纳了400余家企业作为团体会员。目前,上海为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成立一个由社工和志愿者参加的帮教小组,形成了立体帮教网络。

  探索构建“三大支持系统”,凸显社区矫正开放性优势:

  一是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出发,着力构建社区服刑人员“生存支持系统”,保障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有效预防其因生存问题而重新违法犯罪。XX年至XX年,上海共建成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356个,累计成功推荐社区服刑人员就业2103人,组织参加技能培训1868人,帮助解决住房困难170人,助学复学362人,协助申请低保4045人,解决养老金278人,解决临时性补助3972人。

  二是构建心理支持系统,重建融入社会的健康心理。努力为社区服刑人员构建“心理支持系统”,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几年来,全市共建立93个“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室”,培养了127名社工心理咨询师,发展了282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组建了来自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的9名专家组成的心理矫正督导组,在全体社区服刑人员中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254次,对3045名心理异常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个案心理咨询,委托专业医疗机构对162名有严重心理疾患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治疗。

  三是构建社会支持系统,营造促进回归的良好氛围。首先,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努力在社区服刑人员周边营造一个平等、接纳、宽容的小环境。第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大环境,引导社会民众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彰显巡防队伍风采 严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原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大中型企业集中,破产企业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外来人口多,人、财、物流动性大,治安十分复杂。社区巡防队作为一支专职治安防范力量,在打击、震慑、预防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区636人的社区巡防队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成立3年来,由于组建时间相对较短,在组织、保障、装备、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完善,加之队员素质参差不齐,队员相对不够稳定,管理难度较大。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平安中原,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把巡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健全组织,规范管理,落实保障,有效使用等措施,打造出了一支“素质高、形象好、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治安防范生力军。今年元—6月份,我区巡防队员共抓获扭送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80名,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各类案件36 起,调解矛盾纠纷1016起,抢险救灾12起、为群众办好事569件;辖区发生在居民区内的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四项机制,切实管理好巡防队伍 (一)完善思想教育机制,增强巡防队伍的组织性。一是开展以“珍惜社区巡防光荣称号,塑造社区巡防光荣形象,谱写社区巡防光荣篇章”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光荣”活动,唱响由社区民警李怀宝谱写的《巡防队员之歌》,增强了队员的荣誉感;二是在巡防队中成立党支部,使其中的120名共产党员过上了组织生活,增强了队员的归属感,发挥了骨干作用。三是在全区开展了“流动红旗”及“居民满意的巡防分队”、“勇为先进巡防分队”月评比活动,增强了队员的责任感。秦岭路、汝河路等街道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同时,还自编自印了《巡防快报》、《巡防周报》,通过曝光台、光荣榜、评比栏来讲评、推动工作,极大地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增强巡防队伍的战斗力。针对巡防队员文化素质较低,专业技能较差,纪律性不强等问题,我们规定,各社区每周对队员开展一次为期半天的业务技能训练;各乡(镇)、街道每月对队员开展一次为期3天的业务培训;区巡防办每季度对队员开展一次为期1周的业务、实战轮训。今年4、5月份,区巡防办在区人武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为期23天的春季大练兵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强化体能、技能训练,增强了巡防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实战能力。 (三)完善督查监督机制,增强巡防队伍的纪律性。一是礼仪督查。在设立巡防监督举报电话、聘请群众义务监督员的基础上,对区街两级专职督查队员从着装、言谈举止、督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改变了个别队员衣冠不整、态度恶劣、吃拿卡要等不良习气;二是案件倒查。对每月居民区内发生的可防性案件进行通报,发案情况与社区评先和巡防队员工资挂钩,发生一起可防性案件的,视案件性质对当班队员分别给予扣10分,工资下浮50元、30元或10元的处罚;连续3次被处罚的到区巡防办待岗培训。巡防队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脱岗、漏岗现象明显减少。 (四)完善温情管理机制,增强巡防队伍的凝聚力。一是对违纪队员,实行教育为主、离岗培训,改变了过去罚款、开除、辞退等简单的处理方式;二是坚持每月讲评的办法,有功必奖,激发了队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三是坚持各级领导节日慰问,不断改善队员福利;四是从生活上关心、爱护队员。不少办事处每逢队员生日,送上生日卡;组织巡防队员联欢。通过温情管理,使他们更加热爱巡防、更加认真履行职责。 二、整合防范资源,切实使用好巡防队伍 (一)在社会面,成立“机动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两抢一盗”高发案件特点,我们在全区确定了40个重点区域和路段。同时,抽调100名巡防精兵成立了3支“机动巡逻队”,动静结合、灵活多变,加强重点部位、路段和时段的巡逻,有效遏制了“两抢一盗”案件的发生。同时,巡防队员还积极参与“两严一创”等专项斗争和多起突发性xx的处置工作,成为维护辖区稳定的一支重要机动力量。 (二)在居民区,实行专职巡防队与义务巡逻队、保安及内保队伍互联互动,密织社区防范网络。一是在杂居型社区,整合使用好巡防队与“夕阳红”、低保义务巡逻队。社区巡防队重点加强后夜、背街小巷等案件多发时段和地段的巡逻;低保义务巡逻队分成若干组,重点加强白天和上半夜的巡逻防范;夕阳红义务巡逻队重点在白天看楼护院,发现可疑情况,及时向民警和巡防队报告。二是在保安进驻型社区,整合使用好巡防队与保安队伍。巡防队员重点加强院外路段巡逻,保安重点加强院内巡逻,巡防队员和保安实行三班双向签到,既互相监督、沟通巡逻情况,又加强了联系和配合。三是在单位主管型社区,整合使用好六支队伍。巡防队与以内保人员为主的内保联防队、以低保人员为主的低保义务巡逻队重点加强夜间巡逻,以楼栋长、门卫为主的定岗盘查队、以保洁员为主的区域流动巡逻队和以离退休人员为主的‘夕阳红’义务巡逻队重点加强白天的巡逻、盘查。四是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社区防范水平。今年,我们提出了6月底前楼院封闭率100%的目标,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截止6月底,全区757个楼院已全部封闭,为社区防范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大力推行技术防范。目前,全区共有21个社区63个楼院、207个单位安装了技防设施,提升了防范水平和效率。 (三)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实行专职义务相结合,完善三级巡逻体系。一是打造“须水”新模式。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区综治委和须水镇党委、政府通过建立镇专职巡防队,发展义务巡逻队,建设治安联防警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筹建企业自治安防协会,形成了“专职为主、义务相辅、三级巡逻、十户联防、点线面结合、综合治理、区域控制、重点防范”的“须水”新型防范模式。“须水”模式重现生机。二是加强城中村巡逻防范。在32个城中村,推行小岗刘“居民自治式管理”模式,每个村建立不少于10人的专职、义务巡逻队,实行暂住人口旅栈式登记、动态数字牌式、分片划块责任式、微机自动化、三个一台帐式、制度化六种模式化管理,形成了“城中村社区化、出租房屋旅栈化、租住人口常住化、服务管理物业化、治安防范自治化”的城中村防

  范模式。  三、落实“四项措施”,切实保障好巡防队伍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巡防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健全机构。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正科级的社区巡防管理办公室,配备了5名专职工作人员;各街道也都成立了巡防管理办公室,确保了巡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配齐设施。区里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区巡防办调配了5间办公室和1个会议室,配备了1辆工作用车。为提高巡防队的机动性和参与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又专为巡防队购置了一批对讲机和1辆运兵车。三是给足经费。将巡防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出30万元专项经费,平时有大的活动随时追加,今年已将队员服装经费列入了计划。每年区委、区政府都拿出50万元将巡防队员与其他综治稳定先进一起表彰奖励。各乡镇也将专职巡防队员工资纳入了财政预算;各街道对巡防经费实行了实报实销。四是完善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巡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区巡防办建立了《学习教育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在全区推行了《月工作百分考核制度》、《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制度》、《留言板制度》等,使巡防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区的巡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姚书记提出的“严格要求、树立形象、威达社会、震慑犯罪”的要求、与其他兄弟区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巡防工作,为我区乃至省会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近年来,县委紧紧抓住实施城镇化战略这一有利契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工作实践,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努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全县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着力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多年来,县委始终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摆上县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强化领导,突出“三个到位”,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矗

  1、澄清模糊认识,思想统一到位。城镇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嫩江镇党委和街道社区党总支部的大部分干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区党建不是工作重点,抓不抓无关紧要的思想,甚至个别领导也存在着社区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党委,没有必要上升到县委行为的模糊认识。如何转变这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模糊认识,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就成为了摆在县委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县委通过“四条腿齐步走”的办法,从上至下逐步统一了社区党建与机关党建、农村党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二是由分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县委领导带队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三是请盛市有关专家到嫩江举行有关党建理论演讲和干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理论认识水平。四是由县委和嫩江镇分别主持召开不同单位代表和不同社会层面代表参加的讨论会。通过这样一系列举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认识,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统一。

  2、完善组织体系,领导功能到位。形成共识后,~年11月县委决定,将原有的51个居民委重新调整划分为17个社区委员会,撤消了街道党总支部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由嫩江镇党委直接对社区居委会、街道党工委直接对社区党支部从宏观上进行管理,赋予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等多方面职能,同时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调整原来的居民委党组织设置,同步组建了社区党支部,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县委又先后制发了《嫩江县社区建设三年规划(~—~)》和《嫩江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部、总工会、民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了《党员处级领导干部抓社区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员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扶。同时为每名党员处级领导干部都确立了一名局级社区党建联系点联络人,确保工作上下对接,渠道顺畅,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3、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保障到位。县委统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党支部集体决策制度》、《社区党支部书记职责》、《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工作考评机制》等13项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还建立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联席会制度。工作中,做到了党建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重视程度一样,投放力量一样,考核激励一样。同时对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决策议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社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建设。加大了社区工作民主决策力度,社区党工委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个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和联席会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通过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以及居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评议和监督,从而增强了辖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使各社区党组织树立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意识。1234

  二、立足实际,突破难点,全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薄弱环节

  县委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特点,针对社区办公无场所、无经费、社区干部素质偏低、工资待遇难以兑现等制约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整合社区资源,着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深入的开展。

  1、配齐配强社区党务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借助城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有利契机,县委在撤并街道党总支部和办事处的同时,采取原有街道党总支部书记和办事处主任中高素质、能力强的留任一部分、在嫩江镇党委选派一部分优秀的年青干部的办法,配齐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全部由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干部担任,保证了社区党政一把手优中选优。原有街道其他干部也在全部解聘后,推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并通过层层筛选,严格选拔,将其中优秀人才都充实到了社区其它工作岗位,一改过去那种“老大妈”式的街道、居委会干部构成方式。调整后,社区书记和主任中有4人是副局级干部,其他都是股级干部。社区干部的平均年龄已降到34岁,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也只有32岁,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社区委员会成员年龄形成梯次结构。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统计,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文化程度达到了47%,若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统计,则达到了76%以上,其他社区干部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则达到了81%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有效地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干部素质。同时,县委加强了对社区干部的管理教育,按照1:1的比例建立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并通过举办社区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大庆、哈尔滨等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了社区干部对新岗位的认知感和业务能力,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2、整合现有社区资源,改善办公条件。县委把解决社区党支部“三无”问题作为工作难点实施重点突破,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使“三无”问题最终得到全面解决。一是多渠道解

  决社区党组织办公室、活动场所问题。县委经常委会研究制定了“新建楼房按建筑面积的3‰建设社区用房或按建筑面积2.50元/平方米的标准缴纳社区基础设施费”的政策规定,在县领导的包扶和辖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长期借用、无偿提供、改造更新等方式,17个社区党组织100%解决了办公和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近80多平方米,实现了“有址办公”的目标。借助建立社区社会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契机,县委又投资32万元,为社区购置了电脑、电视机、办公桌椅等设备,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二是积极解决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和人员工资问题。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社区书记、主任月工资按公务员工资按时发放,其他社区党务干部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月补贴每人不少于300元,县委还议定了将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每年1万元的标准,纳入了财政预算,按时拨款,达到“有钱办事”的目标。每年由县委组织部从县管党费中专门拨款为社区党组织订阅《黑河日报》、《社区党建》、《党的生活》等党报党刊,并补充部分党建经费,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1234

  3、强化社区党组织地位,赋予合理权利。为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充分履行好已有职责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县委又赋予了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单位和干部职工的监督权和双重管理权。即辖区单位评选先进单位,干部职工入党、入伍、提职、评选先优等必须先征求推荐对象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对社区党组织不认可的推荐对象坚决不予表彰。在~年推荐盛市、县“先优”表彰对象时,就有一个家住邮政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在社区党组织协审时因为其未能按时交纳卫生费、对社区工作不支持等原因而被取消了评选资格。

  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平台

  县委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1、以做到“五为”为标准,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县委以“五为”(即为社区发展所需要、为社区单位所理解、为社区组织所支持、为社区居民所拥护、为社区党员所欢迎)为工作目标,以“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群众需求想到位、为民服务干到位)“三满意”(社区单位满意、社区党员满意、社区居民满意)为活动载体,不断探索有效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特别是在市委没有提出开展党员“xxxx”责任区活动以前,县委就借鉴农村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在社区街居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党员责任服务区”活动。活动中共划分了81个党员责任服务区,发放党员服务卡片1万多张,建立党员群众联系信箱81个,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23支。为居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300多件,帮助56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的道路,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240人次。墨尔根社区在活动中的“三必谈,三必访”(社区成员有思想问题必谈,情绪波动必谈,出现矛盾必谈;居民住院必访,外来人员必访,家有困难必访)及针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对象、定项目和定效果)服务都曾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党员“xxxx”责任区活动在全县社区中全面推开后,县委不仅补充了活动的内容,又及时提出了“双争”(争当学习标兵,争做服务模范)标准和“亮身份、树形象”的活动要求,并结合社区“街居恳谈”、“党员服务队”活动内容,把党员在责任区内的服务内容扩大到“十到户”,丰富了载体内容,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受到了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称赞和好评。

  2、以“三个面向”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根据社区职能的变化,县委及时提出了开展“面向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社区人情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的“三个面向”服务活动,努力抓好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群众生活、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1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仅近两年就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000多个,累计登记求职人员近XX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23人次,实现(再)就业近1500人次(输出劳务人员465人,本县内948人)。此外,社区党支部建立了以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无偿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思想和生活上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建立了社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为辖区单位和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1234

  3、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重点,拓宽服务领域。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等设施,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初步满足了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区共建消夏文艺晚会上,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学龄儿童,纷纷登台一展风采;在青少年书法、绘画展中,年轻一代找到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在社区广场架起的大屏幕,使久违了的露天电影又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由繁荣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夕阳红老年秧歌队,每晚坚持演出,寓政策宣传于秧歌表演中,亦教亦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共享、共创美好家园社区新风尚的形成。

1234

  近年来,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品质社区、和谐家园”的目标,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服务功能,落实经费保障,严格督导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受到了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一、我区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情况

  目前,我区正在建设的农村社区试点村有靳庄、何庄、刘庄、王堂、小赵等12个,正在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有4个,分别是商桥镇中心社区(大闫社区)、商桥镇和谐社区(小杨社区)、裴城镇三丁社区、裴城镇中心社区(苏侯社区)。

  其中,商桥镇中心社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建设居民住房800户,社区内文化广场、学校、超市、卫生室、敬老院、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建成后,可容纳周边建制村800户群众入住,可置换复耕土地1000亩。目前,一期100套住宅的房屋主体工程已建至第二层;商桥镇和谐社区,辐射周边五个建制村,涉及总人口11050人、总户数2280户,建成区占地面积294亩,可置换出土地3606亩,计划分五期建设,五年内将建成57栋居民楼。目前,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即可完工。同时,该村对建成后入住社区并及时拆迁旧宅基地的群众,按每分宅基地1000元进行奖励,直接抵顶社区购房款,激发了群众入住社区的积极性;裴城镇三丁社区,规划占地260亩,全部建成后可吸纳本村及周边建制村1000余户、5000多人入住。规划设计以商业街为中心,向街道两侧延伸发展的整体布局,形成居住、经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商住小区。目前,350米长的主商业街两侧门面房正在建设,年底前可全部建成;裴城镇中心社区,规划占地314亩,可供一万余人入住,社区总体规划已设计完毕,正与土地部门协调做土地规划设计。

  二、做法成效

  (一)合理规划,健全组织,增强农村社区建设动力

  1、健全组织,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台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日程。今年9月份,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民政、财政、建设、国土、农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的良好格局。

  2、开展调研,明确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新课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工作贵在实践、贵在创新。由民政部门牵头的农村社区建设调研小组,深入到各乡镇、村进行调研,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征求各方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研讨,共同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今年9月份,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农村开展社区建设,将城市社区管理理念向农村延伸,城市社区服务方式向农村拓展,城市社区文明向农村传播,使广大农村群众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共建共享和谐品质生活。

  3、抓好试点,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经验。为积累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我们选择了12个不同类型的村开展试点,根据满足“个体”需求的思路,确定了“一村一社区”的模式,把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切入点。从试点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同步推进。同时,我们又根据各乡镇实际及群众意愿,选定商桥镇、裴城镇作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试点乡镇,规划建设商桥镇中心社区、和谐社区、裴城镇三丁社区、中心社区等4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目前,商桥镇中心社区、和谐社区、裴城三丁社区一期已初具规模,裴城镇中心社区已完成社区规划、土地等手续审批,年底前可动工建设;靳庄、何庄等农村社区试点村,新建或通过改造村委会办公大楼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村级组织办公室、党建办公室、警务室(综治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社区服务设施完善,为社区开展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的平台,初步形成了“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1234

  4、部门参与,形成农村社区建设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程。自XX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区直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从各自职能出发,争取资金政策,开展对口指导,服务基层,服务农村,为农村社区建设添砖加瓦。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建立了区直部门与试点村结对机制,结对单位每年至少要为结对村办一件实事。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同、村级组织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激发农村社区建设活力

  1、“一村一品”,提升凝聚力。今年,我们还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引入城市社区建设和服务理念,通过完善社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按需设置项目,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生活品质。

  2、满足需要,提升向心力。服务群众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围绕农村群众“建设农村社区,过城里人生活”的愿景,开展听民声、办实事活动,全面推行以察民意、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民情恳谈会”、“说事会”,畅通农村社区居民的民意表达渠道,夯实群众基础。通过此举措,村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村级班子的向心力不断增强。

  3、加大投入,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近5亿元(含上级财政投入),用于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文体事业、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今年,区委、区政府又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列出专项资金,进行经费补助,促使农村社区建设深入推进。

  4、抓好服务,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社区服务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在新建的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及试点村普遍设立了图书或科技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民政和社会保障站、卫生或计生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村务公开栏、宣传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学校,室外健身休闲广场等,同时,指导村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红白理事会、文体活动团队、社区志愿服务等各类组织积极开展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生活。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永葆农村社区建设生命力

  1、加强考核力度,保证有效运行。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力度和长效管理。

  2、抓好队伍建设,强化服务质量。一是严把用人关口。以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契机,通过推行“自荐海选”,依法选举出了300多名新一届的村委会成员,真正把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深受群众拥护的人员充实到农村工作班子中,有效提高了农村社区干部统筹管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我区还积极拓宽村委会干部培养、选拔的路子,面向社会广泛招聘大学生“村官”,基本实现“一村一大学生”,有效改善了农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二是先后多次举办由农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参加的村级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邀请市、区有关领导、党校教授系统地辅导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知识,增强了他们建设农村社区的信心和水平。 1234

  3、深化村民自治,提升治理水平。积极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目前,全区达到区级以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占70%以上,区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占75%以上;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创新民主决策新机制,村民代表议事会在全区163个村全部建立,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村民自治。

  三、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我区农村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政策体系还没有全面形成,试点村和乡镇范围小,辐射面不够广。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是体制障碍。各涉农部门都有部分农村社区建设管理职责,《意见》出台前,各部门按照职能开展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前期缺少统一管理,对农村社区建设重点定位不明,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客观存在,如户籍制度改革、“村改居”等情况复杂,使农村社区处于“亦农亦居、非农非居”的特殊状态,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定位、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阻碍了资源的城乡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政策制约。重点是土地制约,如用地指标紧缺、不能跨村建房等因素,造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困难;还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政策“瓶颈”的突破及财政的扶持力度,与现实需求距离较大。

  三是资金不足。社区建设及管理需要大量资金,可大部分农村社区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短缺,影响了工作开展。也影响着建设的推进,特别是集体经济缺乏的村,公共资源难覆盖,服务功能难发挥,社区建设难起步。

  四是观念滞后。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认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全,居民综合素质偏低,基层干部能力欠强,农村社区建立条件还不成熟等。更有农村干部习惯于传统方法“管理”农村,村民也习惯于接受行政权力的“保护”,安于现状。

  五是管理薄弱。社区建设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工作方法、管理内容发生改变,他们个人事业忙与社区工作多的矛盾也更突出。我区至今还没有专职农村社区工作者,影响了社区管理的正常运行。

  六是活动难搞。组织活动是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凝聚力所在。但目前农村社区活动还比较单一,主要是社区服务功能有待完善,人们的参与热情有待提高,民间组织介入农村社区服务也不足。特别是一些规模少、人才缺、基础弱的社区,活动开展更难,如社会志愿者、义工、慈善活动等。

  上述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今后工作中,建议要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宣并举,深化认识。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群社区意识,营造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一是动员发动。要适时召开全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对下步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再动员,明确当前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和落实措施;二是深化认识。采取召开现场会、经验推广会、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解,提高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深入认识;三是强化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对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专题宣传报道,通过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显著位置设置标志牌、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广大干群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营造氛围。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社区建设情况汇报,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主动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各阶层广泛征求意见,寻求建设农村社区的良策。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农村社区及群众中间,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营造社会各界人人关注、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1234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狠抓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乡两级成立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相关涉农部门做好配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农村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农村社区建设形势,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大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捆绑使用涉农资金,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村集体积累为主,涉农资金、单位帮扶为辅,社会捐赠等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三是做好建设规划。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建设、国土、农业等部门按照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实验标准,科学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及考核验收标准;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认真落实政治、生活待遇,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探索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推动者,“两委”成员为主要组织者,以社区工作者为骨干,以社会广泛参与为基础,以单位帮扶为补充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志愿作用,形成“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群众参与评议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建设评估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列入对各级绩效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三)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全新工作,要赢得群众支持,打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新局面,必须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一是着眼于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支农”战略,扶持农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农村社区的本领;二是着眼于农民群众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制,将群众跑腿变成干部服务,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障、五保老人生活保障以及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灾害救助、老人救助、困难群众住房救助等体系;三是着眼于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和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等活动,加强农民群众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力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村村有图书室,镇镇有文化中心站”。开展“捐赠图书下乡、共建农村书屋”活动,为培育新型农民提供智力支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平安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庄创建活动,实现村村有警务室的目标;四是着眼于农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人居环境整洁景观生态的要求,快速推进以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和绿化的“四通四改一化”为重点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五是着眼于农民群众的民主诉求,大力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建以农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农村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农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比例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社区内具备条件的新型经济组织、各类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都要建立党组织,以开展“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加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力度,建立农村经济合同和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1234

  行风建设对于建设服务型企业,转变企业作风,转变公用企事业单位行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努力践行公用事业的社会责任,认真规范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整合窗口功能,优化服务质量,完善监督机制,在推行供电服务办事公开制度,形成了公开、服务、监督一体化的模式,建立了稳定规范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建立“三个规范”,全面推行办事公开

  面对新的形势,办事公开的重要意义为越来越多的电力员工所认知。实施办事公开,提高服务质量已经不仅仅关系到电力企业形象问题,而且成为电力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效益之本。基于认识上的深化,公司已由“要我公开”变为“我要公开”。公司以抓好办事公开、提升服务质量和树立企业新形象为目标,以改革为手段,大力规范办事公开行为,以此作为改善服务质量的基础。

  规范公开内容,让客户知情。在公司的所有营业场所不仅将客户最为关心的《吉林省电网销售电价表》、《收费项目》统一予以公开,还将《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供电服务“十个不准”》、《报装接电流程图》、《营业窗口服务项目》、《营业窗口工作人员岗位纪律》,以及全国供电服务电话“95598”、国家电监会东北电监局监督举报电话“12398”等也统一公开,不断扩大客户的知情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规范公开载体,注重公开效果。我们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和方便客户知情、办事、监督的原则,对不同的公开内容采取了不同的公开形式。一是投资200多万元,对各供电分公司营业大厅重新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和省公司统一模式,进行了装修和建设,农村供电所100%达到了规范化标准要求,公开了电价标准、电力法律法规、用电常识及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实施“首问负责制”和“一站式办公”的服务方式,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不仅设置电子触摸屏、便民服务箱、宣传资料台、饮水机等便民服务设施,还设置了意见箱、投诉箱。二是投资近1000万元实施了银电联网,与市工商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交通银行合作,充分利用各个银行的服务网点,方便客户缴纳电费。并在各供电营业厅增设储蓄窗口,方便客户就地就近缴费。三是开通了95598供电服务热线,通过电话、传真、语音留言、电子信箱等多种形式,实行24小时用电咨询、电量电费查询、故障报修、投诉举报、计划停电信息发布等服务业务,建立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形成服务的闭环管理机制。

  规范公开时限,确保公开及时。针对办事公开的不同内容,我们确定了长期公开、定期公开、逐步公开、时时公开四种公开方式,即:各类电价、收费标准、电力法律法规、服务内容、岗位纪律、服务承诺等进行长期公开;对计划停电信息提前7天,对临时停电提前24小时定期公开;对时间跨度长、涉及内容多的工作分阶段逐步公开;对客户的电量电费情况进行时时公开及时时查询,对重大事项和客户反映的热点问题也随时进行公开。

  二、深化“三个公开”,拓展公开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推动供电服务工作向健康深入发展,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和服务领域,让客户享有充分的政策知情权、依法监督权、工作质量评判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为此我们结合供用电的性质特点着重抓了“三个公开”。

  一是“三点公开”,即难点、热点、焦点公开。供电服务的难点、热点、焦点多是聚集在用电政策的落实、供用电产权分界、供电与客户之间的勾通理解等。为此我们把客户关心的这三点作为办事公开的重中之重,严格掌握政策界限,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通过与电视联合创办的《阳光生活》栏目,以新颖的形式、宽泛的视野、前瞻性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成为办事公开的有效载体。因此在策划《阳光生活》栏目上,我们本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用电政策、用电常识、服务举措,解决供用电难点、热点、焦点作为主要内容,以万元大奖作为激励手段,拉动广大客户自觉缴费意识,在追求企业与客户双赢的同时弘扬企业文化。本栏目每月一期,每期40分钟,分为<电力月报>、<服务在线>和<光彩时刻>3个版块,<光彩时刻>是为每月15日24时之前不欠电费的居民客户设计的抽奖环节。经过精心策划,《阳光生活》栏目共播出20期,在广大电力客户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为办事公开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123

  二是“三费公开”。即电量电费、工程收费、验表费公开。首先,在电量电费公开方面,为使客户明明白白消费,我们以多种形式公开客户电量电费,如电子触摸屏查询、多媒体终端查询、95598语音和人工查询、印发全年客户电量电费帐单等;我们还从建设“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战略角度,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难题。全面实施“透明工程”,下发了100多万张客户购电阳光卡,每月微机打印电量、电价、欠费金额等,使农村用户真实了解和掌握自家用电情况;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完成20万块杆上表下移,使客户用上了放心电、明白电。其次,在工程收费公开方面,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我们开展了大范围的城农网建设和改造,在工程实施前均公布工程收费标准,公布工程实施的意义,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在客户工程上我们专门成立管理部,对内部机构重新整合。对10kv及以下客户工程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服务。在每个营业厅公布工程取费标准,并实施业务主办负责制,即每个区域设一名业务主办,对客户的业务受理、勘查现场、制定供电方案、图纸审核、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协调管理;开展“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理顺服务流程,实现“内转外不转”和闭环管理机制。加强对客户工程的跟踪考核,制定《业扩新增装工作时限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工程办理进度和时限进行跟踪考核。设立“客户明白卡”,公布客户工程进度、步骤及时限,客户可以根据此卡监督客户工程办理时效,帮助客户进行工程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和把关,降低工程成本,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对工程物资采取严格的招投标制度,提高工程质量,使客户工程服务更加规范。再次,在验表费公开方面,我们针对客户对电表有疑义,开设了外校业务,公开了验表收费标准,深受客户的欢迎。

  三是“三聘公开”,即聘用员工、聘用导师、聘用监督员公开。XX年起,我们按照“年轻化、知识化、学历化”的标准和“公开、公正、择优、竞争”的原则,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将122名有知识、有热情、素质高的年轻人充实到抄收队伍,同时成立了抄收员工服务中心,将抄收员工纳入其中心管理,精心组织了抄收员的聘任工作,全面推行挂牌上岗制度,工作时一律佩戴标注姓名、职务的《工作证》,从而将他们的一切行为全部纳入客户的监督之下;今年,为更好地服务客户,开展了聘用导师工作,将业务素质好、有服务技巧、深受客户欢迎的员工聘为导师,制定了《导师带徒管理办法》,以促其不断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在本系统形成比、学、赶、帮、超,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为了加大外部监督,提高监督质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有群众威信、热爱电力事业的284名来自不同行业的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随时提建议,对已采纳的建议公司予以奖励,有力地促进了公司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健全“三项机制”,确保办事公开落到实处

  办事公开工作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为了落实好此项工作,我公司建立健全了办事公开“三项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办事公开领导机制。为加强对办事公开的组织领导,我们坚持把落实办事公开列入“一把手”工程,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依法行政之中。专门成立了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用电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办事公开领导小组,对办事公开工作实施全方位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职能部室分工负责的工作局面。123

  二是规范运作,建立办事公开考核机制。我们将办事公开工作纳入各级组织年度业务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从建章建制、强化职责、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入手,认真扎实地抓好各项办事公开制度和配套制度建设,对因责任心不强,政策运用不当、办事程序不规范,工作出现差错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责任;凡是办事公开落实不到位,内容不规范、更换不及时以及影响办事秩序和办事效率被投诉的全部列入年度考核中,在全公司通报批评并在年度优质服务专项考核中被一票否决。

  三是取信于民,建立办事公开监督机制。我们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将办事公开置于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员工的有效监督之下。对内,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优质服务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对外,聘请监督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设立意见箱,实行服务承诺制,健全举报投诉监督网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从而在全公司营造了浓厚的办事公开工作氛围和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全公司办事公开工作的全面落实,促进了全公司依法用电的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的提高,实现了行业作风的进一步转变,提高了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行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虚心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满足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经济发展做出供电企业新的贡献。

123

来源: https://www.512406.cn/articles/ro2a.html

标签: 科技园 经验 材料 建设 工作 社区

专题: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作风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推荐文章: 社区科技园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区巡防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供电公司行风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上一篇:    中介组织工作经验材料

下一篇:    安监局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