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学科几乎所有的概念和规律都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吧!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篇1
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搞好实验教学,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成功,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在“导体的电阻”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3、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压强的定义时时,我先让学生去思考速度、功率和密度的定义,接着让他们与压强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讲解清楚压强、速度、、功率和密度的概念,物理含义。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几个物理量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以上是我近几年物理教学工作心得,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自觉·果断·坚韧·自制。对于教师来说,必须把所要达到的目的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果断性与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自觉性,首先要引导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暗示,善于把周围的事物及活动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注意听课的最优时间指向重点的环节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较长久地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集中于教师的讲述中,从而抑制与听课无关的活动,使授课活动能有清晰的反映和体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而及时调整,这并不难做到。立足于大部分的学生,引导他们注意各种生活中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况下,以浅显、形象的比喻对理论进行解释,这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识从模糊认识向清晰认识过渡。
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自制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增加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如何以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学习中的各种客观规律,由表及里,从初中的表面现象到高中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这本身就是教与学双方都得努力才能达到的。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单靠教师的灌输,通过强制记忆,是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但这只是单纯的记住,无法掌握和应用,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概念表达清楚。我在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学生的解答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训练快速敏捷反应的能力。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篇2
通过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对上学期整体工作的回顾,我有如下一些具体心得:
1、课程标准走进我的心,进入我的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物理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课堂教学,我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深知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在集体备课中,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电路、图型连接、各种物理电学公式的计算、实验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的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反思、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我在总结自己教学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物理教学与现实实践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篇3
进入初中后,有一门新的功课叫做物理。很多孩子对于物理的学习都感到很困惑,怎么学都学不会。为了帮助同学们轻松学好物理,小编给出以下指导。
想要克服一个困难,首先要明白问题所在。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学困生呢 物理学困生什么表现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 该如何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呢
一、初中物理学习中学困生的表现和分类
学困生具体表现为:
1、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对物理知识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
3、对课本知识找不到重、难点,不能理解。
4、对物理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积极思维,学习困难,持消极态度。
5、不能理解、掌握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不能迁移旧知识、旧技能,去解决新问题。
总体表现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后是放弃。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学习暂时困难型;该类型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能力较好,学习中所遇问题,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2、 学习能力缺乏型;这类学生主要特点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能力,都较低,但学习行为习惯较好,意志比较坚强。
3、学习动力缺乏型;这类学生的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低于上述两类学生,主要由于自身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
4、学习整体困难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较差,求知欲低,意志和好胜心不强,所以总体能力和个性发展水平均较低。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造成,这里仅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缺点所致的三个原因。
1、教学思想有偏差导致教不得法,学生学习情感难于建立。
这个问题突出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忽略多数学生实际水平,违背教育客观规律,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学优生上;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重点班级;注重统考学科而忽略常识科目,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不到发展和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体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也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愿望重视不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失去学科吸引力,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弃学心理,学习情感无法正确建立,最终成为学困生。
2、教学过程中缺乏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法和教学艺术,从而导致学生学困方面的最终形成。
(1)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铺垫,使学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体抽象物理感念或规律的情景。
中学生抽象思维逻辑能力较弱,形象直观思维占有相当比例,恰当地给学生提供,较丰富的感性材料,主要是利用教具、课件、录象、实物等感性材料,减缓知识坡度,逐步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知识同步。例如:讲到“惯性”内容时,可以通过课件或录像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刹车,车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人坐在汽车中,车启动人向后倒;拍打身上的灰尘等
(2)新课教学过程中知识迁移和联系的忽视,使学生未形成良好知识体系,也是形成学困的主要原因
新课教学前,对学生已掌握的已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但是如果即使抓不住新知识,生长点和支撑点,不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事例寻求联系点,会造成新旧知识脱节,不能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会造成新知识的学习和接收造成困难。例如:讲“电流的形成”内容时,可以对比水流的形成,加强知识概念铺垫,迁移和形成。欧姆定律公式的讲解时I=U/R可以与速度公式V=S/t联系讲解。
(3)教学节奏过快或教学要求过高,使学生学习知识兴趣冲减,
高质量的物理课是高效率、高密度的,这并不代表节奏快则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欲速则不达。使学生思维无法与教学内容同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思维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物理兴趣,学困生也会随之而生,同理,若忽略学生认识水平,凭借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使多数学生无法达标,结果是个别优生表演,多数学生当观众,严重挫伤多数学生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演变为学困生。
3、教学中缺乏正确了解学生个体发展了解忽略学生自身因素
(1)忽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面对严峻的考试形势,高密度、高难度的题海战术;讲实验、背实验等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考试、为做题而学习、而教学,禁锢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缺乏开拓钻研精神。这样既有悖于大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又造成学生思想僵化,观念淡泊,反应迟钝,因而成为学困生。
(2)学生未正确树立学生观、知识观,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对待,反差强烈,偏爱学优生,歧视学困生,对学困生少提问少过问,指导缺乏耐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意识,并逐步对学习物理丧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难勇气,丧失学习乐趣,最后放弃对物理的学习,成为学困生。
三、学困生如何进步
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立足教学实际,实现学困生转化。
(1)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抓住有利学习时机,积极开展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要深入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平时、听课、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征、智力水平等情况,结合测验考试成绩,分析找出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树立能够好的信心,努力搞好学习,从而走上正常学习轨道
(2)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畏惧困难与挫折,学习本身就充满了困难挫折与挑战,因而要引导学困生战胜困难,压倒挫折,在练习中克服重重阻力,在情景中循序渐进,不断磨练,逐步养成习惯,提高自我克服困难能力,逐步提高学好物理信心。
(3)教师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消除学生学习上心理阴影,使他们自尊、自信,让潜藏在内心的热情激发出来,兴趣才会产生,同时鼓励同学们亲近、信任、关心、热情帮助,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突出人文关怀特点,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氛围。
综上所述从教学角度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的某些失误或不当而造成的,而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工作,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手段,注重教学小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学困生形成与发展,为教育学生素质整体提高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编提醒,不仅仅是物理,各个学科都可能有学困生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偏科”。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应该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就要及时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工作,本学期由于学校的工作变动,我便开始了初中物理的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好物理?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总复习?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工作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23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123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123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工作,本学期由于学校的工作变动,我便开始了初中物理的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好物理?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总复习?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工作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23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123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123音乐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做到课堂教学的改进任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呢?通过这次教训培训,浅谈几点体会。下文是初中音乐参加教学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我们都知道:中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欲特别强,富于幻想,敢于创造,而音乐活动的设计的出发点正是使学生不受约束完全出于内心感受、内心需要。它能使学生大胆地、无忧无虑地在音乐的天地中表现自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
因此,音乐课堂活动的开展能够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开拓性人才。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每一次音乐活动又是一项多种感知器官协调工作的感知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音乐课堂活动体现了中小学生新课程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音乐课堂活动教学模式的建构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创新求异等基本理念。
初中音乐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实录重要性,譬如一堂音乐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做到课堂教学的改进任务。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学习了音乐课后,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正确看待学生的闹,鼓励学生的创造
本案例中,该同学表面上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出,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3、创新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才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本案例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4、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5、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讲,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我有信心我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初中音乐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今年初一音乐教材改版了,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知识,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自我的更新与发展。研究了一番,以下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鉴赏好审美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用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得认识和理解。以审美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欣赏美、表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还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渗透不同的文化知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鼓励学生尝试音乐的创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作新人,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和个人品德的修养。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实录重要性,譬如一堂音乐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准确及时地做到课堂教学的改进任务。在新课改的教学中,课堂观察不仅是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以及准确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依据。
初中生既不象小学生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遇事经常会破涕为笑,也不象高中生那般老练,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他们往往是既懂得一些事理,又不能彻底了解,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调控能力,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相对脆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还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学习了音乐课后,我觉得以下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应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情绪变化,用亲切、幽默、诙谐、委婉的言语或技巧营造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
2、正确看待学生的闹,鼓励学生的创造
本案例中,该同学表面上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出,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3、创新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
音乐可以不依赖谱而存在,音乐才是生来就有的。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教学的实效性。本案例中,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比学习,较好的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个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特殊性。
4、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能完全预测课堂上所要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有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这种能力。传统教学以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把定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的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有明显的变化,有所提高。
5、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的接受。同时,教师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欣赏换成了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对课失去兴趣。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来讲,需要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我有信心我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初中音乐教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初一音乐教材改版了,作为一名初中的音乐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知识,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地自我的更新与发展。研究了一番,以下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
新编教材给我们提供的音乐作品在思想、音乐形象方面都是接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较强的参与、表现潜力,这些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提供的较大的发挥空间,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入手与学生产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与同伴交流的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音乐、应用音乐的习惯。音乐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鉴赏好审美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用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真、善、美、假、恶、丑得认识和理解。以审美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等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欣赏美、表现美、感悟美、创造美,还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渗透不同的文化知识,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鼓励学生尝试音乐的创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作新人,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和个人品德的修养。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音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要真正把新课标落实到每一节音乐课上,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抓住音乐形象,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多一些理性的去思考,让学生能静心体验音乐的美,用心去表现音乐的美,使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美育的途径,学生的人格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心得(2):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地理的目标是通过7——8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地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重要出发点,一改以往片面注重结果,关心结论的做法,对学生在探索、体验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
12
对于新课程的教学,我认为应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的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容易理解的,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替换例子,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了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重要形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与提高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领导与调控,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调控关键在于对教学内容的导入上。恰如其分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使学生的活动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作好铺垫。因此恰如其分的导入是地理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虚心学习,努力提高。
12洛新中学
杨 瑜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深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遵循基本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潜心做好备、教、改、导、辅教学五环节,密切关注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力求在教学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下面是我教学过程中所得的四点体会: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搞好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以下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针对七年级新生在学业水平、认知能力上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摸索采取分层教学、课堂互动、设置不同评价体系第形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学习困难的学生最主要的成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发现、会提问”的习惯,而课外又通过认真地检查、批改作业,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成果等形式潜移默化培养学生“会预习、会复习、会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做好课外辅导工作是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4、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顺应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一年的七年级教学,我深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外做好学生的心里疏导,有时显得比教学本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12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大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平稳上升。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潜心育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12上一篇: 见习老师心得体会总结
下一篇: 观看河南省最美教师心得体会总结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1.优秀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感言
- 1
- 优秀教师业务学习心得感言
- 2023-01-06
2.幼儿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 2
- 幼儿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 2023-01-06
3.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 3
- 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 2023-01-05
4.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 4
- 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 2023-01-05
5.中学生学习体会
- 5
- 中学生学习体会
- 2023-01-05
6.新入职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5篇
- 6
- 新入职教师岗位培训心得体会5篇
- 2023-01-05
7.关于学生作业的思考
- 7
- 关于学生作业的思考
- 2023-01-06
8.大学班主任心得体会
- 8
- 大学班主任心得体会
- 2023-01-06
9.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感想
- 9
-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心得体会感想
- 2023-01-06
10.优秀教师自我学习心得感言
- 10
- 优秀教师自我学习心得感言
- 2023-01-06
一周热榜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2023-01-06
工厂工人入党志愿书
2023-11-04
2020年内科护理工作计划
2023-06-21
农民预备转正思想汇报范文
2023-11-08
我的中国梦:让梦想开花
2024-01-09
党校学习心得体会感想范文
2023-01-06
最新文章
小班幼师心得体会
2023-01-06
新教师听课学习心得体会3篇
2023-01-06
数学教师教学心得3篇
2023-01-06
优秀教师理论学习心得总结
2023-01-06
青年教师心得体会总结范文
2023-01-06
教师守纪律讲规矩心得3篇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