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师教育心得】教师教育心得:用宽容引导孩子走向成熟

分类:教育心得体会 作者:媛媛 阅读量:          下载此文档

  :教师应该学会宽容学会如何接纳学生的错误并加以指导,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用宽容引导孩子走向成熟》。

  教师应该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宽容的庇佑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英国亚皮凡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格外引人注目,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这两幅画的作者都是一个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麦克劳德从小充满好奇心,凡事总喜欢寻根究底,不找出答案誓不罢休。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看看狗的内脏到底是什么样的,于是便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将其宰杀后,把内脏一个一个割离,仔细观察。没想到这只狗正是校长的宠物犬。对这事,校长十分恼火,感到如果不严加惩罚以后还不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经过反复思考,校长做出了这样的处罚决定:罚麦克劳德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知道惹下大祸的麦克劳德决心改过自新,于是按照校长的要求,认真仔细地画好两幅图,大度的校长看后很满意,不但对杀狗之事既往不咎,还大大夸奖了麦克劳德一番。后来,麦克劳德成为一位著名的解剖学家,还与班廷医生一道研究发现了以前人们认为不可医治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获得19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校长对麦克劳德的处罚很特别,以宽容对待错误,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给了他一次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是老校长用他的宽容,将一个“特别学生”教育成日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特别学生总是给我们惹麻烦,但是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也许有着某些方面的天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宽容之心慢慢挖掘。

  全国优秀教师孙建锋老师说:“与这样的孩子相遇,或者说这样的孩子与你相遇是一种缘。太阳普照,但不要求植物都开一样的花,都结一样的果。”我们不应要求学生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尽我们所能让他们成为完整的人,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师爱如阳光,让我们把阳光播洒在学生的心田,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公众号:一个人的教育笔记

  :在教学的道路上,最美的风景就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成绩提高时的喜悦,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最美的风景》。

  闲时漫步湖边,享受着阵阵清风拂面。我的内心深处却涌起了层层波澜:回顾自己的教育之路,虽不似平坦,但一路上仍然坚定脚步,信心满满。行径处,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带给我的欢声笑语,脸庞时时勾画在我的眼前;落笔间,点点墨痕书写不尽我对这片教育园地的丝丝眷恋......

  如果说对于教师的向往是我小时候的愿望,那么自加入教师队伍的那天起,我的内心深处便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做好老师的种子。

  记得开始工作的那一年9月,虽有对工作十分的热情,由于经验不足,工作起来总是事倍功半,之前饱满的热情也很快消磨殆尽。直到有一天晚上,我才深切感受到做教师原来真的是一种幸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幸福感。这一切源于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人——刘静老师。

  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乡村教育辛勤的耕耘者!

  初次相遇,我很惭愧,直到听了她的介绍,才知晓刘老师的名字。开始工作那年,学校里大部分老师上下班搭公交车。那时候的自己,每天拖着沉重的脚步上公交,一路无语,直到家里!那天在公交车上与刘老师的相遇,我觉得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在公交车上,她对我关心不已,第一次感受到同事间的那种和蔼可亲,至今那种感受记忆犹新,初次踏上工作的路程,有人鼓励鞭策,内心充盈着一种莫大的温暖与感动!下车后已然万家灯火,灯火阑珊处我们一路相谈甚欢。

  无论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刘静老师都是强者,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工作的勤奋与执着!刘静老师经常说:无论生活给你什么,你都要微笑。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诠释的,每天她给予我们的都是甜美的微笑!她就是我们学校的一缕春风,拂过之处遍地生机!她就是我内心深处的那道彩虹,绚丽多姿,用爱谱写四季变换的音符!

  人们都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不顾四季变换守护着祖国花园中的朵朵花儿。每当听到这些,刘静老师总是莞尔一笑,谦虚的说:我宁愿是孩子一米见方旁的一盏台灯!

  见我们疑惑,她给我们耐心的解释道:学生与老师本来就应该互相促进,互相进步,而不应该是学生的进步建立在教师的牺牲之上啊,那样的比喻不是太贴切!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言出必行,以身作则!每天早读课,她总是提前进班,关心学生到校情况、教室卫生打扫情况,对待学生她温柔而不失严厉,宽严并济,学生都非常喜欢她!她是我们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她的语文课堂栩栩如生,学生们常常听得目不转睛。她经常说:我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送给孩子们的惊喜,因此课前我总喜欢思考,这节课该怎样上?该用什么方法来上?课堂上要设计哪些问题等等。她总说,每一节语文课都应该要模仿优秀教师的课堂模式,并加以推敲,形成自己的专业技巧。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只有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才能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由于她的课堂精彩纷呈,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因此,刘老师的课经常在镇级优质学讲课堂上进行展示,她本人也经常在新沂市优质课赛课中获奖,不仅如此,她热爱阅读,经常在省市级文刊上发表文章,并且多次辅导学生征文获奖。面对荣誉,她神态自若,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她依然那么谦逊,努力,并且虚心帮助他人,只要同事有什么难题请她帮忙,她总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刘老师的点点滴滴是滋润学生们的春雨,润物无声胜似有声。记得那个秋风萧瑟的中午,乌云密布,中午吃完饭我经过刘老师的办公室窗前,“都下课那么长时间了,刘老师还在里面,怎么不去食堂吃饭?”带着疑惑,我走进了她的办公室。看到她旁边坐着一个女学生,刘老师边给那个学生盛汤,边对我说:“这是我班的孩子,她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不回来,跟着奶奶生活,不知道什么原因奶奶今天没给她送饭,孩子又胆小,我只好买饭,在办公室吃了,等她吃完,我就去食堂。”

  走出了办公室,不禁回首看了刘老师的身影,我感到她的身影在我的内心再次高大起来。我想爱生如子,就如同刘老师这般吧。在教育之路上,她一直用自己的爱对待每位学生,似甘霖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刘静老师,一直是我内心深处的白杨。在双塘小学这片教育的热土上,她“二十年如一日”,辛勤地耕耘着,挥洒着汗水。她骄傲地说:我参加工作最早教的学生,现在也参加工作了呢,而且也是老师!“桃李满天下,硕果最芬芳”,刘老师用充实的每一天书写着自己教育之路的点点星光!

  静似彩虹,人如其名。喜欢刘老师的豁达开朗,喜欢刘老师的细腻沉稳,更喜欢与刘老师谈话,聆听分享她的教育经验。正如她喜欢的一句话: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好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刘静老师,愿我们的教学之路上,同行依然有你,相伴依然有你。静似彩虹,你就是那一道靓丽的风景!

  公众号:乡村教育家

  :无论怎样,风很轻、云很淡,敢做、并用心去做,就很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课堂设计漫谈》。

  明天在兄弟学校要上一节公开课,新的学校、新的学生,对老师本就是一种挑战,再加上这两天学校的维修工作进入尾声,很多细节性的处理都要和工人商议,有时候就是这些细节处理的不得当,日后在使用时会带来甚多麻烦。这样一来,时间更为紧迫,准备明显不足。

  明天要讲授《小数的混合运算》,对于学生而言不太难,按照常理来说,新的学校、新的学生,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练习总结、大不了再加个游戏,完全可以达到看似非常完美的课堂效果,可我想:掌握知识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吗?教育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通过一个知识点,能辐射到四周知识,形成一个面,或许才是我想要的。

  所以今天下午我临时决定对课堂进行设计,并制作了课件。有时候对于自己的较真,真的也感觉很无奈,好像总给自己过不去。这样大胆的设计,对于我而言,不仅是对个人驾驭课堂能力的一种挑战,更是对于“探究课堂”的一种挑战。但对于目前的我来说,哪有什么“好与不好”,只有“敢与不敢”。

  课堂流程如下:

  一、复习

  1.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①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按照——

  ②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再算——

  ③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在这一设计上是相当保守的,这节课就是把整数混合运算推广到小数,只有的设计最为合适不过。我没有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因为刚刚学习过的难度不大的知识,一般来说学生都掌握的比较牢固。)

  二、自主探究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出示自习提纲:

  1.请你找出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 试着做一下例题,看你会不会算?

  3. 在第一个问题的算式7.45+5.8+4.69的竖式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4.第二个问题的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两个算式让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运算的简便算法?

  (这一设计的1、2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难度的。2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一部分板书,也为了让学生在第3个问题的解答上便于观看,因为问题3稍微有些难度,学生回答的或许会有些艰难。问题4的设计就更为大胆,在不知道学生程度的情况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不好把握,问题4的第一个问题不仅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考察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师生探究。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并完成板书。

  (这个环节设计看似简单,恰恰是最不容易掌控的地方,对于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一种挑战。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问题的回答、以及思考问题能力都参差不齐,教师要完全依靠学生的回答进行一节课的梳理,完成整节课重难点的教学。)

  四、练习。

  一起玩游戏:

  (一)练习加法。

  1.你能用2、0、6和小数点组成一个小数吗?写在练习本上。

  2.如果老师组成小数是0.26,请你算出你、同桌和老师三个数字的和。

  (二)练习减法。

  如果让你挑选两种物品,你要哪两样?

  运动鞋:38.5元 跳 绳:4.8元 故事书:16.34元 皮 球:32.2元

  如果给你30元钱,够吗?如果够,剩余多少钱?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对于练习题的设计,我是比较满意的,数学练习最忌讳沉闷,第一题练习加法,我把同桌两个人不经意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做完之后,不用提醒,他们就会彼此检查对错,对于异议会进行商讨,对合作能力是一种培养。第二题减法练习,不同学生的选择就呈现出不同的答案,答案的多元化,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生活中的数学是如此多变。)

  最近觉得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课堂教学上不拘泥与以往轻松的按部就班,而是一直在寻求一种新的路子,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路子,并且在寻找的过程中,想法越来越胆大,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放手。

  公众号:3度梦想

  :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我们不得不承认,考试分数也不可回避,但同时,我们又不能唯分数论,彻底陷入应试的泥沼,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分数是硬道理》。

  (一) 分数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因此,不管是学生的需求还是对教师的评价,教学业绩的最重要指标就是考试分数。每一个负责任的教师首先都必须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负责,这毋庸置疑。有一位特级教师说,所谓优秀教师,就是在校内考得好,在市内上课好,在省内讲座好,在国内论文好,在国际外语好。这句话很有道理,考得好是前提,没有了这个前提,其他的再好,也不能算是一个优秀教师,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教师。对职初教师而言,分数尤其重要,它关系着你能否站稳讲台,关系着你能否被学生和家长承认,关系着你在学科内的地位和职业前景。因此,每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都不可生活在真空里,轻视分数,否则,你的专业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二) 分数的获得要讲规律、讲效率

  分数固然重要,但我们切不可做分数的奴隶。我们需要去研究考试、研究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高效的指导。一句话,应试也是要讲科学的。

  如今的校园里,呈现出一个普遍的现象:年轻教师所教的班考试成绩往往远高于老教师所教的班。这是不是说明年轻教师已经超过了老教师?显然不是,只要一到大考试,一到高考,年轻教师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甚至有的落后于老教师了。年轻教师取得好成绩,往往是靠着勤奋的态度(不断的加班加点)、严厉的要求(对学生抓得紧),这都还无伤大雅。最可怕的是课堂教学的功利化:考什么,就反复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比如阅读理解和作文,短期之内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很小,但语言基础知识、古诗文默写这些内容往往提升很快,于是不少年轻教师的语文教学就奉默写为圭臬,不断地默写字音、字形、古诗文等死的知识,而忽视文本教学和写作训练。短期来看,这种教法很容易取得成绩,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却是有害的,对学生的高考成绩也裨益甚小。

  对职初语文教师而言,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分数观。在努力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基本素养的提升,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教好每一篇课文,踏踏实实地写好每一次作文,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不打折扣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定会带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公众号:教书匠陈浩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的果都有它的因,找到因才能解决果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天上不会掉馅饼》。

  若干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有一天,村子里的一个年轻人因为到邻村去偷粮食,被人抓住,扭送回了我家旁边的大队部。老乡亲们都在旁边围观。邻村的人当着我们村的村干部在审问那个年轻人。

  我的母亲牵着我的小手,也在旁观者中。旁边一个中年妇女说:“这可不能承认,承认了多丢人啊!”母亲看了她一眼,说:“总想不干活儿就过好日子,天底下哪有那么美的事?丢人也是活该!”

  这个对话虽然简短,但过了这么多年,那个场景让我依旧难以忘记。我的母亲无意中给我上了一课:不要奢望天上掉馅饼,天底下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若干年后,我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也渴望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传递给我周围的人,在不止一次的教师培训中,我都讲到这个观点:天上不会掉馅饼,假如有一天奇迹真的发生,馅饼也会掉到有准备人的跟前。

  我知道,在听众里,不乏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的人:这样一个小孩子都懂的道理,难道还要你来教?是啊,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甭说是肉馅的,就是素馅的馅饼,也没人见过从天上掉下来,可偏偏有些人总是期望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评优评先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评了张三,却不评我?他没有真正去比对一下,自己和张三之间到底有什么差距;职称评定失败了,他们郁闷,怎么别人都过关了,就剩下自己被淘汰?他不肯真正对照标准去找找自己的问题;别人参加了全国、全省的公开课大赛,得了奖,名利双收,他们嫉妒,为什么派他去不派我去,好事怎么总是轮不到我?他没有认真想想,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出了多少相应的准备……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除了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认识外,其实骨子里,是否也存在了“天上掉馅饼”的思想?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爱民如子的国王,想让人民在他死后都能过上好日子,就召集有识之士,要找到一个让人民永远过上好日子、幸福的法则。三个月后,学者们把三本六寸的书呈给国王,但国王怕人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阅读那么大一本书,于是就让学者们继续钻研。两个月后,三本书就简化成一本,但国王还不满意。再一个月后,学者们就把一张纸献给国王,国王看了,十分满意,认为人民只要奉行这个道理,就一定会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张纸究竟写了什么?原来只有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成功的道路是不会出现在不为成功付出的人眼前的,幸运女神同样也不会降临在他们身上。你不付出,就肯定没有回报,就算机会在你眼前,你也抓不住它。很多教师很羡慕那些名师,也渴望自己能够一步登天,达到那样的高度,有名有利,但是,这现实吗?若是像《守株待兔》的农夫那样,捡了一个小便宜,就天天盼着好运再次降临,最终只能得到饿死的命运。

  于漪老师,将自己满满一柜子教案当作自己最大的财富,那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写下的教案付出的心血,注定了她的成功。我们有几个老师能够做到?李镇西老师,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他说:“如果每天坚持做到这五个一,一个教师你想不成功都很困难!”可我们有几个人敢于去尝试?朱永新教授和青年教师打赌说,如果谁坚持天天写教育随笔,坚持写20xx年还不能成为教育家的,他愿意赔偿100万元。可惜,满满一会场的青年教师,没有一个人敢于接下这个挑战……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着太多的付出。

  回想自己从教的二十五年,一点点努力,一点点积累,到现在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文章累计有了三百多万字,连自己都有些吃惊:我是怎么完成这看似难以完成的事情的?但回头去看,满是奋斗的快乐和幸福。

  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的,任何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曾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努力过,才能取得今日的成果。如果老是想着天上会掉馅饼,那你一辈子都很难成功!可惜的是,我们部分教师信念缺失,心灵的天平在倾斜,不劳而获的思想侵蚀着自己的灵魂。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悲哀!

  认真研究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处理好每一件看起来那么繁琐、细微的小事,用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去换取你想要的,只是空想是没有用的,即使想得再美妙,也终究是一场梦罢了。有时候做了不一定有回报,或者回报不会那么及时,但我知道,如果不去做,是永远不会有回报的。假如某一天上帝突然开恩,扔下一大堆馅饼来,对不起,也与你无关,因为,你从来没有做好准备!

  公众号:王福强的小院

  :大量的家庭作业扼杀了孩子的课余时间,让孩子无法读更多的经典,这是不好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多读经典吧!》。

  在辅导学生写暑假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学校作业得以大量扼杀学生时间,杀死学生学习兴趣的秘密。

  以一个问题为例:

  孩子问我:“‘农村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句话应该用逗号,还是句号?”

  我回答:“句号。”

  然后我猛然想,这个问题这么简单,为什么孩子回答不上来,还得问老师?

  记得当年我读小学时连哪里用单引号,哪里用双引号,都是自己从阅读中总结出来的。

  孩子读书不够多,见到的句子少;或者心里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是不敢确定。其实也是一种阅读匮乏的表现。

  如果让一个初中生,或者一个高中生,或者任何一个成人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太简单,so easy!

  但对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是天大的难题。

  那么,为什么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一定要能解决这样的难题呢?为什么不等孩子长大了再问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有这么重要吗?有必要非要在小学阶段搞定这个问题吗?

  小学阶段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损失吗?

  看清楚这些问题之后,您就知道应试教育对孩子,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伤害有多大了。

  这些成年后只要有足够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就知道的问题,大量类似的这些问题,都变成了小学阶段横亘在孩子面前的鸿沟,直接而残酷地消灭着孩子的时间、精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这些随着成长,随着读书,随着阅历,自然而然就会获得的东西,就不应该在孩子年幼时逼着她掌握。

  那么年幼时该干什么呢?

  当然干那些成年后干不好的事儿。

  比如积累,比如记忆……

  哪些是最值得积累的?

  哪些是最值得记忆的?

  哪些是最能训练孩子的恒心、耐心的内容?

  当然是经典。

  所以,无论孩子多大,带孩子多读经典吧!少做点儿题,少上点儿各种课外班,多读经典。你会收获一个勤学上进踏实肯干的好孩子!

  公众号:读书巴学园

来源: https://www.512406.cn/articles/gqma.html

标签: 教师教育 心得 小班 宽容 引导 走向 成熟 孩子

专题:

推荐文章: 【小班教师教育心得】教师教育心得:用宽容引导孩子走向成熟 小班教师教育心得_教师教育心得:最美的风景 小班教师教育心得|教师教育心得:课堂设计漫谈 小班教师教育心得|教师教育心得:分数是硬道理 小班教师教育心得|教师教育心得:天上不会掉馅饼 小班教师教育心得_教师教育心得:多读经典吧!

上一篇:    2021年最新关于教育教学的十篇心得体会

下一篇: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