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分类:调研报告 作者:真真 阅读量:          下载此文档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xx市以民为本实施“三个一”机制夯实社会稳定基石

  地处首都南大门的xx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超前化解、控制越级、减少群访、避免重访、严防激化为主要目标,探索推行了信访稳定“三个一”工作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夯实了“护城河”工程的基础,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自1999年以来,该市已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进京、赴省、到保定市越级集体上访。

  一、构筑一个网络,打造亲民“阳光”窗口

  为了给群众信访提供更广泛的途径,减少和避免越级上访,xx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着力构筑立体交叉的信访接待网络。首先是将信访领导接待范围广泛延伸,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接待网络。该市在原市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基础上,向乡镇、部门延伸,在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和30个市直部门全部建立了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周四和周五,由各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在本单位接待群众信访。其次是将信访接待内容广泛拓展延伸,构筑内容丰富、时间充足的信访接待网络。2004年以来,xx市将市级领导接待日,由每周的一天增加到每周二天,同时每周增加一天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日,即:每周二、周三为市级领导接待日,每周二为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日,由市政法委牵头,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的主要领导参加。截止目前,该市政法系统已集中接访40次,共处理涉法案件244件,彻底办结181件。

  为保证立体接待网络的实际效果,该市从规范接待工作程序入手,以保证领导到岗、到位、尽职、尽责。首先是公开接待日程。通过电视台公布领导接待的总体日程安排,并在市信访局和各乡镇、市直部门门口公示每周接待领导的姓名、职务和分管工作。其次是严肃接待纪律。该市要求信访接待工作由市委书记、市长,各乡镇、市直部门一把手亲自挂帅,无论工作多忙,领导必须到岗接待,遇有开会和外出学习考察,要向单位主要领导请假,并由当日接待领导本人自行调整。第三是规范接待方法。为保证接待效果,该市专门制定了“五要五不要”的接待原则,即:对上访群众要满腔热忱,不要态度冷漠;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决,不要敷衍应付;对群众的过高要求要阐明政策,不要动辄训斥;对能够当场拍板解决或明确答复的问题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对一时不能解决或政策不允许的,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要一推了之。第四是明确接访责任。为提高领导接访工作效率,减少交叉重复接访,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该市实行首接责任制,即:每一位接待领导对所接待的信访案件从接待、批办、立案、协调、调度、回访等一直负责到底,直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不能按时办结或解决问题推诿扯皮,而导致集体访、越级访或重访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并列入年终考核。

  为使接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该市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从上到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2004年以来,该市四大班子领导的信访接待从未出现空岗现象,已接待来访群众513户,943人次。特别是保定市委副书记、xx市委书记于群同志和市长黄恩桥同志,身先士卒,不但按期接访,遇有其他领导外出开会不能正常接访时,还主动替其他领导接访,把大量的苗头和隐患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把大量的矛盾问题解决在了当地。有一次,是保定市委副书记、xx市委书记于群同志从上午8:30分一直到下午4:30分连续接访8个小时,连午饭也没有顾上吃,先后接待来访群众46户。123

  二、创新一套程序,畅通爱民“绿色”通道

  为从根源上解决推访、拖访、压访、堵访、瞒访等现象,化解缠访、无理访、重复访、越级访等问题,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xx市自2004年8月份探索建立六项制度,努力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及时,有信必办,办理及时。

  一是实行信访接待微机登记、备案、告示制度。该市规定信访人到相关部门信访,接访部门首先把信访人的相关情况,如:时间、单位、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反映的问题、要求等按乡镇和单位全部输入微机登记备查。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接待领导和答复解决意见也同时输入微机登记备查。二是探索信访三联单制度。为避免和减少越级访的发生,该市规定凡信访人越级上访至市一级,如属初访由信访局向有关责任单位下达《越级信访通知单》,限期解决。信访人如向有关乡镇、部门反映问题,责任单位要和其签订《双向责任书》,办结后出具《信访答复意见书》,两个材料一式三份,上访人、责任归属单位、信访局三方各持一份。信访人到市信访局或市直有关部门申请复查,须出示《双向责任书》和《信访答复意见书》,否则不予接待。三是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为提高信访工作效率,该市推行谁接待谁负责到底的办法。市级领导到市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实行首接责任制,即:谁接待谁负责,对所接待的信访案件要按照“四明确”的要求,从接待、批办、协调、调度等一直负责到底,直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推行信访案件调度会制度。为使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该市按照领导接访首接责任制的要求,实行谁接待谁调度,从领导接待之日起计算,一个月后两个月内,由相关领导组织信访案件调度会,遇有突发信访案件随时召开调度会。被调度单位要随时把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向有关接待领导汇报、反馈,集体分析案情,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并进行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截止目前,该市已召开协调调度会36次,协调解决疑难问题38件。五是无理访确认制度。就是一个信访案件是不是无理访,先由市信访局提出意见,再由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定,经会议认定为无理访的,首先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其次要向信访人下达《无理访通知书》,要求其认识错误,息诉罢访,如不听劝阻,依然无理缠访、闹访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旨在收到打击少数,教育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的目的。六是信访工作通报制度。为达到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讨信访工作新思路的目的。市信访局把每月市领导接访情况、市领导主持召开的调度会情况、每月信访情况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信访问题采取的举措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全市乡镇、部门每月一通报;市委办、政府办负责将每季度信访情况进行通报;半年和全年信访情况由市委、市政府通报。而且专门出台了《xx市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信访工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对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信访工作实行量化动态管理,并严格考核。对年终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评定为末位档次的,实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单位不得评先,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123

  通过实行信访接待微机登记、备案、告示制度、信访三联单制度和无理访确认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程序,维护了信访秩序,对有效防止无理缠访、闹访、重访、越级访发挥了效用。据该市信访局统计,自2004年8月份实行新的制度以来,信访量呈逐月下降趋势,特别是重访量明显下降,已由原来的65%下降到现在的25%,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越级访也在低位运行。领导接待首接责任制制度、信访案件调度会制度和信访工作通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有效地发挥了市、乡两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越级访的发生。

  三、前移一个关口,架起惠民“金色”桥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xx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的意见(试行)》,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实行领导干部“一线”接访。

  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架起群众和领导有效衔接的桥梁,该市要求领导干部下访前要做到“三明确一做好”。一是明确下访地点。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每月下访一次,到所分包乡镇、接待群众;各乡镇领导同志每月至少下访一次,到所包村街、社区接待群众。二是明确下访日期。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下访日定在每月的10—15日之间,各乡镇领导同志下访日定在每月5—10日之间。在规定接访日,市乡领导要按时到所分包乡镇、村街接待群众来访。三是明确接待方式。市、乡两级领导下访,对群众敞开接待,同时和约访相结合,下访领导可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共同参加接访。四是做好预前宣传。在每个下访活动日之前,通过广播、电视、公示等方式,提前一周向广大群众公布下访领导的姓名、职务、接待的具体场所和时间。

  领导干部在下访过程中,做到接待、批办、交办、督办、调度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协调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在认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及时掌握了基层信访动态和群众所想、所盼,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依据。

123

  ——xx市以民为本实施“三个一”机制夯实社会稳定基石

  地处首都南大门的xx市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超前化解、控制越级、减少群访、避免重访、严防激化为主要目标,探索推行了信访稳定“三个一”工作机制文秘部落,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夯实了“护城河”工程的基础,为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自1999年以来,该市已连续5年未发生一起进京、赴盛到保定市越级集体上访。

  一、构筑一个网络,打造亲民“阳光”窗口

  为了给群众信访提供更广泛的途径,减少和避免越级上访,xx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市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着力构筑立体交叉的信访接待网络。首先是将信访领导接待范围广泛延伸,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访接待网络。该市在原市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的基础上,向乡镇、部门延伸,在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和30个市直部门全部建立了信访接待日制度,每周四和周五,由各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在本单位接待群众信访。其次是将信访接待内容广泛拓展延伸,构筑内容丰富、时间充足的信访接待网络。XX年以来,xx市将市级领导接待日,由每周的一天增加到每周二天,同时每周增加一天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日,即:每周二、周三为市级领导接待日,每周二为涉法涉诉信访接待日,由市政法委牵头,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的主要领导参加。截止目前,该市政法系统已集中接访40次,共处理涉法案件244件,彻底办结181件。

  为保证立体接待网络的实际效果,该市从规范接待工作程序入手,以保证领导到岗、到位、尽职、尽责。首先是公开接待日程。通过电视台公布领导接待的总体日程安排,并在市信访局和各乡镇、市直部门门口公示每周接待领导的姓名、职务和分管工作。其次是严肃接待纪律。该市要求信访接待工作由市委书记、市长,各乡镇、市直部门一把手亲自挂帅,无论工作多忙,领导必须到岗接待,遇有开会和外出学习考察,要向单位主要领导请假,并由当日接待领导本人自行调整。第三是规范接待方法。为保证接待效果,该市专门制定了“五要~要”的接待原则,即:对上访群众要满腔热忱,不要态度冷漠;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决,不要敷衍应付;对群众的过高要求要阐明政策,不要动辄训斥;对能够当场拍板解决或明确答复的问题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对一时不能解决或政策不允许的,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要一推了之。第四是明确接访责任。为提高领导接访工作效率,减少交叉重复接访,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该市实行首接责任制,即:每一位接待领导对所接待的信访案件从接待、批办、立案、协调、调度、回访等一直负责到底,直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不能按时办结或解决问题推诿扯皮,而导致集体访、越级访或重访的,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并列入年终考核。

  为使接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该市市级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从上到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XX年以来,该市四大班子领导的信访接待从未出现空岗现象,已接待来访群众513户,943人次。特别是保定市委副书记、xx市委书记于群同志和市长黄恩桥同志,身先士卒,不但按期接访,遇有其他领导外出开会不能正常接访时,还主动替其他领导接访,把大量的苗头和隐患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把大量的矛盾问题解决在了当地。有一次,是保定市委副书记、xx市委书记于群同志从上午8:30分一直到下午4:30分连续接访8个小时,连午饭也没有顾上吃,先后接待来访群众46户。123

  二、创新一套程序,畅通爱民“绿色”通道

  为从根源上解决推访、拖访、压访、堵访、瞒访等现象,化解缠访、无理访、重复访、越级访等问题,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程序,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xx市自XX年8月份探索建立六项制度,努力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及时,有信必办,办理及时。

  一是实行信访接待微机登记、备案、告示制度。该市规定信访人到相关部门信访,接访部门首先把信访人的相关情况,如:时间、单位、姓名、性别、年龄以及反映的问题、要求等按乡镇和单位全部输入微机登记备查。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接待领导和答复解决意见也同时输入微机登记备查。二是探索信访三联单制度。为避免和减少越级访的发生,该市规定凡信访人越级上访至市一级,如属初访由信访局向有关责任单位下达《越级信访通知单》,限期解决。信访人如向有关乡镇、部门反映问题,责任单位要和其签订《双向责任书》,办结后出具《信访答复意见书》,两个材料一式三份,上访人、责任归属单位、信访局三方各持一份。信访人到市信访局或市直有关部门申请复查,须出示《双向责任书》和《信访答复意见书》,否则不予接待。三是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为提高信访工作效率,该市推行谁接待谁负责到底的办法。市级领导到市信访局接待群众来访实行首接责任制,即:谁接待谁负责,对所接待的信访案件要按照“四明确”的要求,从接待、批办、协调、调度等一直负责到底,直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四是推行信访案件调度会制度。为使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该市按照领导接访首接责任制的要求,实行谁接待谁调度,从领导接待之日起计算,一个月后两个月内,由相关领导组织信访案件调度会,遇有突发信访案件随时召开调度会。被调度单位要随时把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向有关接待领导汇报、反馈,集体分析案情,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并进行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截止目前,该市已召开协调调度会36次,协调解决疑难问题38件。五是无理访确认制度。就是一个信访案件是不是无理访,先由市信访局提出意见,再由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认定,经会议认定为无理访的,首先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其次要向信访人下达《无理访通知书》,要求其认识错误,息诉罢访,如不听劝阻,依然无理缠访、闹访的,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旨在收到打击少数,教育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的目的。六是信访工作通报制度。为达到表彰先进、鞭

  策后进、交流经验、分析形势、研讨信访工作新思路的目的。市信访局把每月市领导接访情况、市领导主持召开的调度会情况、每月信访情况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解决信访问题采取的举措落实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全市乡镇、部门每月一通报;市委办、政府办负责将每季度信访情况进行通报;半年和全年信访情况由市委、市政府通报。而且专门出台了《xx市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信访工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对各乡、镇、办事处、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信访工作实行量化动态管理,并严格考核。对年终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评定为末位档次的,实行信访工作一票否决,单位不得评先,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123

  通过实行信访接待微机登记、备案、告示制度、信访三联单制度和无理访确认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程序,维护了信访秩序,对有效防止无理缠访、闹访、重访、越级访发挥了效用。据该市信访局统计,自XX年8月份实行新的制度以来,信访量呈逐月下降趋势,特别是重访量明显下降,已由原来的65%下降到现在的25%,信访秩序明显好转,越级访也在低位运行。领导接待首接责任制制度、信访案件调度会制度和信访工作通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有效地发挥了市、乡两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越级访的发生。

  三、前移一个关口,架起惠民“金色”桥梁

  为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进党群、干群关系,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xx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制度的意见(试行)》,将信访工作关口前移,实行领导干部“一线”接访。

  为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架起群众和领导有效衔接的桥梁,该市要求领导干部下访前要做到“三明确一做好”。一是明确下访地点。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每月下访一次,到所分包乡镇、接待群众;各乡镇领导同志每月至少下访一次,到所包村街、社区接待群众。二是明确下访日期。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下访日定在每月的10—15日之间,各乡镇领导同志下访日定在每月5—10日之间。在规定接访日,市乡领导要按时到所分包乡镇、村街接待群众来访。三是明确接待方式。市、乡两级领导下访,对群众敞开接待,同时和约访相结合,下访领导可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共同参加接访。四是做好预前宣传。在每个下访活动日之前,通过广播、电视、公示等方式,提前一周向广大群众公布下访领导的姓名、职务、接待的具体场所和时间。

  领导干部在下访过程中,做到接待、批办、交办、督办、调度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亲自接待群众来访、亲自协调解决重大信访问题,在认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同时,及时掌握了基层信访动态和群众所想、所盼,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依据。

123

  1 会议概况

  由中山大学、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及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市旅游局、美国北亚利桑那州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可持续与可替代性旅游”国际会议于XX年7月儿-13日在桂林阳朔成功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奥地利、挪威、伊朗、中国台湾和澳门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28位海外学者与来自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5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名国内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桂林市旅游局、阳朔县人民政府、北亚利桑那州大学地理规划与游憩系、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承办。

  2 会议开幕式与主题发言

  2.1会议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国际地理联合会旅游、休闲及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北亚里桑那州大学alan lew教授主持。阳朔县人民政府县长谢灵忠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可持续与可替代旅游”国际会议在阳朔召开,是对阳朔旅游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将给阳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桂林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刚先生指出,中外学术界的精英聚集桂林,必将进一步增进各国各地区旅游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突破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推进世界旅游业繁荣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桂林旅游在全球的影响力;必将对桂林旅游业的新发展、新繁荣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期望通过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重要渠道和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精英的交流和深度合作。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林娜教授指出,本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研讨可持续和可替代性旅游,充分探讨应对金融危机中旅游业蕴含的发展契机,促进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倾斜社会资源,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旅游业将金融危机期作为旅游市场培育期,实施重整重振计划;促进国际间旅游合作交流,实现互助共赢。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保继刚教授表示,再次选择桂林作为会议地点,不仅因为“桂林是中国30年来旅游发展的缩影,阳朔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还因为“这里有很多关注旅游发展和旅游研究的朋友”。他希望学者们应用知识,帮助阳朔,希望阳朔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路越走越好。保教授还表示,国际学术研讨会不但能加强中国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增加国内学者学习国外研究成果的机会,还能让国外同行深入考察中国旅游发展的现状,加深对中国旅游研究的了解, 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中国学者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能有效改善国内学术界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学术贡献混淆为一体的局面。

  2.2大会主题发言

  4位学者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南京大学张捷教授作了题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中的长尾市场特征”的报告。他通过定量的研究方法证明了旅游业中存在地理长尾分布,并指出引力模型可用于分析长尾分布的地理特征,但从电子商务属性分析地理长尾还不是典型长尾。1234

  中山大学孙九霞副教授在多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就“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这一论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她发现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旅游开发强度的目的地社区,旅游对当地的族群认同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如云南迪庆的雨崩村,在低强度、深接触下的旅游作用保持了自然景观社区的族群认同;第二种如西双版纳的傣族园,在高强度、浅接触的旅游作用下,人文景观社区的族群认同得到了强化;第三种以各类主题公园化的民俗村为典型,在该类型社区中,高强度、异接触的旅游作用分化了社区的族群认同。

  美国北亚利桑那州大学alan lew教授作了题为“持续性、环境变化与旅游:来自尼泊尔的案例”的主题发言。他表示在尼泊尔的旅游发展中总体来说是正面的(发展),但不是理想状态(改变),而可持续发展应该不仅维持旅游业的经济增长,而且维持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人类应该努力控制环境、适应环境并且创造与地方历史相关的地方连续性。他表示可以通过环境上的循环与补给,经济上的多样性与发展,社会方面创造优质群落与高质量生活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suosheng wang教授以“生态旅游政策比较研究:变革与机遇”为题作了主题报告,选择中国、韩国和日本的生态旅游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应该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重视关于生态旅游的教育,促进适度的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大力支持开发生态旅游的旅行社,为生态旅游发展树立范例;将生态旅游发展看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发展进程,此外,也应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

  3 专题会议

  除主题发言外,大会还安排了14场专题会议,使与会者能够就可持续旅游、可替代性旅游、社区旅游、旅游影响等主题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思想碰撞。纵观中外学者的成果,研究内容涉及可持续旅游、可替代性旅游、社区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背包旅游等方面,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多学科渗透趋势。

  3.1可持续旅游专题

  可持续旅游专题作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举行了7场关于该主题的讨论会。一方面,与会的国内外代表就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涵和理论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华东师范大学的汪宇明教授就“旅游循环经济与可持续旅游”提出了新观点, “旅游循环经济”提出的以3r为起点的基本原则、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为组分的系统结构、以经济效益和科技创新推进实践的思想、以企业清洁生产和区域耦合共生为代表的实践方式丰富了可持续旅游的理论内涵与操作工具;福州师范大学的林岚副教授等以上杭县紫金矿区为例表达了对矿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再认识,提出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化优势转化、加强矿业旅游品牌化培育等主题理念,以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旅游服务机制、拓展多样化旅游市场营销、完善地方经营体制等促进上杭县紫金矿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辅助建议;中国地质大学的周玲博士和华南 师范大学的林清清博士作了题为“特殊兴趣爱好者在特殊兴趣旅游地建构中的作用研究”的报告,她们的研究从社会空间的视角来分析特殊兴趣爱好者如何生产出自身的组织空间及不同类型的爱好者在其中的作用,发现这一空间的生产虽然具有权变性,但它是基于特殊兴趣爱好者推动和维持其特定社会交往需要建构的,特殊兴趣爱好者圈子的形成与旅游地形象的确立之间具有共生同构关系。另一方面,代表们也针对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以多个案例地做了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的唐文跃博士和南京大学的张捷教授等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分析了皖南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特征;中山大学的叶圣涛博士等以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核心传播地为例诗意地阐释了“故事与空间”的关系,他们认为被空间阐释的故事是一种意义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建立在简单的生产关系之上,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性赋予过程,表现为空间的自然格局与主观的意义赋予的结合。被故事阐释的空间是一种资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建立在复杂的生产关系之上,是一种经济、政治、社会过程,表现为故事的资本化与被任意改造的空间的结合,社会生产模式的转变必然导致空间生产模式的转变。国外代表也带来了关于各自国家可持续旅游的最新研究,如挪威的 thor flognfeldt教授就生态旅游中如何开发更可持续的产品做了报告,日本学者carolin funck以日本南部某岛上的旅游发展为例阐述其关于可持续性生态旅游的研究,约旦学者jihad abu-ali和shatha abu-khafajah也发表了该国旅游发展中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利用研究。1234

  3.2可替代性旅游专题

  可替代性旅游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研究者们探讨了可替代性旅游的目标、形式及内涵,来自中山大学的硕士生王莎等梳理与回顾了过往国内外可替代性旅游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 alternative tourism(at)的起源、概念和内涵、与大众旅游的对比以及旅游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目前有关at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学者们针对可替代性旅游的细分市场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多位代表分别以体验式体育旅游、志愿者旅游、背包旅游等可替代旅游的不同形式做了深入浅出的报告。此外, 学者们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对可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进行了比较,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学者dogan gursoy就“可替代性旅游与大众旅游发展中本地居民感知研究”做了相关报告,他发现旅游产生积极经济影响的居民会支持大众旅游和替代性旅游,但对替代性旅游的支持程度更高。

  3.3社区旅游专题

  社区旅游作为近年来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此次会议上同样引起了参会者的热烈讨论,话题涉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等等。浙江大学的周永广副教授等做了题为“基于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开发模式研究”的汇报,得出在中国背景下,由于旅游开发的社会意义、利益追求、参与主动性、参与方力量对比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影响,以外源型发展为主的、村民参与旅游服务但不参与旅游经营决策的、从属的、被动的社区参与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应选取以内生式发展为主的、能实现地方控制与本地化、决策民主化、产业链本地化、合作共生化等的社区主导开发模式;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周丽君讲师与中山大学的保继刚教授以广东丹霞山为例探讨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他们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这一视角出发考察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通过对丹霞山景区发展历程以及景区内部和周边几个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历程中的部分典型事件的重点分析,发现该案例地社区参与旅游的委托代理不很显著;河南大学的高更和教授以河南省化山村为例,分析了旅游专业村形成历程及影响因素,发现专业村是在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服从“s”形曲线创新传播规律;中山大学的博士生翁时秀以楠溪江古村落群为例阐释了权力关系对古村落社区旅游发展的影响,认为在现代中国古村落社区中,如果不能建立古村落保护的合法性,古村落的破坏将不可避免,旅游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

  3.4旅游影响专题

  旅游影响在国外有着众多成熟的研究,也是国际上长盛不衰的热点旅游研究话题,因此,该主题的分组讨论得到了最多国外代表的响应,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代表们各抒己见,都以严谨、富有学术价值的研究参与到旅游影响研究的讨论与交流之中。新西兰学者anue—marie d’hauteserre探讨了太平洋艺术节对于太平洋群岛的旅游发展究竟是作为本地文化表现还是推广手段;瑞典学者 saithong phommavong就旅游政策实施中的网络管制对老挝贫困程度减低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伊朗学者mehdl momeni也以伊朗旅游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为题和与会者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国内学者在旅游影响研究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这一点在会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山大学的张朝枝副教授等以开平自力村和马降龙村的案例研究了乡村社会的场所依赖对旅游感知的影响,认为乡村社会的变迁过程直接影响了其场所依赖的结构与维度,而这种结构与维度的差异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中山大学的徐红罡教授总结了造成西递宏村游线固化的影响机制,指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逆向选择、既得利益群体形成强大的政治及话语权力、旅游者的外部强化、导游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古民居保护投入的差异是导致西递宏村游线固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苗学玲博士分析了“非标准化团队旅游”的行为和动机,发现这种旅行方式的确有其独特的行为特征,有别于背包客和传统的团队旅游,如他们共同制定旅游计划,全程以小团队的方式旅行等,还讨论了其重要性以及网络论坛对于这种旅行体验形成的影响。1234

  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主题远远不止上述 4个,而是延伸到旅游研究各个角落,从市场细分、 战略研究、地理分布等多个角度切入,研究方法多样,也出现许多基于不同案例地的有益的比较研究。如中山大学林清清博士以中国西双版纳和加拿大尼亚加拉地区为例,比较研究特殊兴趣旅游(special interest tourism)的分支——茶旅游与葡萄酒旅游,她认为二者有许多相似处,如都与消费品即葡萄酒或茶相关、都涉及三大产业、产地往往都处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都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有关,但是,茶旅游与葡萄酒旅游在政府参与度、目的地促销 、社区参与程度、供给与需求、所处地域及学界研究等方面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的学者chin—cheng ni分别比较了台湾与美国两地原住民对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的认识,结果显示地理景观和传统文化是两地共同的旅游资源,两地居民都 试图最小限度的改变自然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5研究生专场

  为鼓励青年学者快速成长,本次会议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6场研究生报告专场。在保继刚教授、alan lew教授等国内外专家的主持与指导下,来自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们也就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做了多场精彩的汇报。许多演讲的内容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如南京大学研究生柯立所做的关于家庭旅游决策过程中青少年的参与程度研究;中山大学研究生魏雷所做的“旅游发展对摩梭家庭结构的影响探究 ——基于男性文化的视角”研究发现,在旅游参与程度较高的村庄,虽然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母系制大家庭所占比重依然较不开发旅游的村庄高,旅游业的发展在形式上使传统摩梭家庭结构得以巩固。他们的汇报都获得了在场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研究生专场报告的举行既给研究生们提供了一次学术交流和锻炼、提高的机会,也对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行了一次检阅,将促进旅游学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科研氛围,激励研究生的自主创新。

  4 阳朔宣言

  本次会议通过了《阳朔宣言》。宣言肯定了“阳朔以其绰约的自然丰姿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旅游胜地,更以其独特的方式和智慧成为可持续旅游的典范”,明确了“旅游的发展不是与自然的斗争,而是对于协调与统一的不断探索;旅游的发展不是与环境的截然对立,而是基于热爱并关注自然的态度;旅游的发展不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是以享受和保护自然为责任和乐趣的全

  人类的共同事业”,指出了“目光长远、积极引导、大力支持、不吝投入,这是政府的职责, 也是政府的义务;心怀责任、情系生态、普及知识、以德经商,这是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的荣耀;关注环境、热爱自然、呵护生态、不断学习,这是旅人的良心,也是社区的骄傲;胸怀天下、关爱地球、研究探讨、交流学习,这是学者的责任,也是学者的快乐”。

  本次会议是中山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自1999年珠海“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XX年桂林“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国际研讨会”、XX年宜昌“事件旅游及旅游目的地建设管理国际研讨会”、XX年西双版纳“边境旅游与社区旅游国际研讨会”、XX年广州“遗产与旅游国际研讨会”以来的第六次盛会。每两年一次的国际研讨会完全按照国际会议模式举办,增强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的广泛沟通,开阔了国内外学者的学术视野,加深了中西方的学术对话,推动了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下届会议将在张家界举行。让我们共同期待旅游前沿学术研究的又一次盛会.

1234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税收持续增长,国税收入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幅,更是高位运行,完成各税收入8689万元,同比增收2322万元,增幅高达36.5%,创下超历史、超同期、超计划的喜人业绩,并实现了税收总量三年翻一番的巨大突破。

  然而,从我县税源的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来看,我县国税收入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要实现持续增长,尚存在许多有待调整与改进的问题。

  一是缺少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纳税大户。市60强企业中,我县仅4家入围,所占企业份额在7县市(含市直)中位居末位,这与当年县市税收总量排名基本一致。缺少一批分量足、影响大的重点税源,是我县税收在全市排位中迟迟难有增进的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税收增长仍以粗放型为主导方式。我县冶金、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非金属矿采选三个行业合计纳税占生产、制造类行业税收总额92%,这意味着我县税收增长主要依靠能源高耗型和资源依赖型行业,耗能高,污染重,粗加工,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严重依赖自然资源,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粗放型增长方式与科学发展要求存在差距。

  三是特色产业尚未形成税收增长集聚效应。目前我县形成一定税收规模的产业群仅旅游与硅铁两大产业,而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生产加工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已形成规模,但由于产品多为浅加工,附加值低,且生产经营分散,因此税收规模与企业数量不相匹配,以石材行业为例,全县石材行业近150家企业共计实现国税收入332.55万元,尚不及硅铁产业三家企业纳税总额的十分之一,石灰石、石英石生产加工企业所纳税收则更少。

  四是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制约全县税收增长。从各乡镇税收完成比例情况来看,全县14个乡镇(含县直)中,县直、通羊两家单位完成税收占全县国税总额83.1%,其他12个乡镇税收所占比例均不到5%,其中有8个乡镇不到1%,慈口、杨芳两乡镇全年完成国税不足10万元,厦铺、燕厦出现较大幅度减收。乡镇经济发展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县税收快速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要实现我县国税收入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增长,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以下五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做足企业分量。我县税收总量要上级次,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份量,通过引进、培植、组建、整合等形式,力争培养出更多规模企业,树立起更多品牌,特别是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之后,有利于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入,购进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政府部门可以在征地扩产和资金周转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做优行业结构。“一核三高”建成后,我县我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将大大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将更加有利,但在引进客商和利用外资上,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低耗能、低污染、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风电、水电、食品加工等行业,从源头上对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借助增值税转型机会,政府部门应当鼓励、引导企业更新机器设备,改良生产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与科技含量。通过以上两条途径,标本兼治,努力实现我县行业税收增长由粗放型为主转为集约型为主,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大资源利用深度,有效优化行业结构。

  第三,做大产业规模。首先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其次要实现量与质的统一,既要企业规模,更要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改变过去泛滥开发,简单加工,自由销售的混乱局面,努力向规模化开发,板块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模式看齐;此外还要进一步巩固硅铁产业在我县国税收入中的支柱性地位,进一步拓展旅游产业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风电、水电、食品加工等绿色产业在国税税源中的补充力量。12

  第四,做齐乡镇经济。不求各乡镇税收收入平分秋色,力求各乡镇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一是要对经济发展缓慢乡镇进行重点扶持,加大人、财、物力倾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既要向上级争取相关扶持项目,又要引导投资向这些乡镇倾向。二是要鼓励各乡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做强做大特色经济,如洪港的楠竹,燕厦的石材,慈口的柑橘,大畈的水产等等,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五,做好税收征管。促进税收增长,投资是前提,消费是重点,征管是关键。税务部门要不断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依靠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稳抓基础税源,保证基础税源有所增长;狠抓重点税源,确保重点税源有所突破;紧抓潜力税源,实现潜力税源有所作为,实现学、管、征、查四位一体,共同促进全县税收快速发展。

12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20年高速增长后,已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税收增长速度也呈逐年递减的态势。西方经济学历来认为,税收是有极限的。如今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可避免地制约着税收的过快增长。那么我国税收的极限在哪里,如何才能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当前税收收入现状

  (一)税收计划分配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是“以支定收”、“基数递增”的分配方法不合理。每年国家下达的收入计划任务都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需支出为基础,以上年实际完成数为基数,然后确定一定的增长比例,以此作为当年的税收计划任务分配数。②是层层分配下达的方式不合理。目前,税收计划一般层层分配下达至省辖市局、县局,直至基层分局。为了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有的甚至落实到分局内的股室乃至个人。③是地方政府对税收任务层层加码的方式不合理。地府政府每年往往都要根据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在税务系统内部下达的年度收入计划基础上,再追加一块任务指标。

  (二)政府行政行为过重,税收执法秩序混乱。主要表现在:①地方政府对税收的干预。税务执法是依法治税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实践,它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公务。但在一些地区,地方越权干预税收的情况严重妨碍了税收执法。特别是当税务机关清理欠税和查处偷漏税案件时,有些政府领导便会出面干预,甚至施加压力。②税务干部业务素质不高。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大量企业转为私人所有,偷税与反偷税,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日益激烈,有些企业甚至不惜重金聘请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做假帐,进行所谓的“合理避税”。而如今税收干部从总体上看,业务能力、法治意识仍达不到现代经济的要求,加上有些企业对税收检查工作不予配合,给税收执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③税收执法随意性大。有些干部对税收政策、税收规定重视不够,加之工作责任心不强,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有些税务干部甚至滥用职权,越权执法,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打击了纳税人的积极性,影响了税收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公民纳税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①各地税法宣传流于形式。目前的税法宣传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仍停留于城市,停留在每年的税法宣传月,而且形式单一,内容单薄,很难与快速的经济发展相适应。②纳税人纳税行为不够积极。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税收意识的发育先天不足。一些企业负责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文化层次较低,对国家税法理解不够,对纳税存在抵触情绪,个体工商户不向消费者开具发票偷逃税款现象仍比较普遍。③利用管理漏洞进行犯罪的行为仍不容忽视。税务机关税源监控手段不多,极大地束缚了税源管理的手脚。今年我省发现的一系列大要案,就是不法分子利用管理漏洞进行犯罪的表现。

  二、制约税收收入可持续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税收工作考核不合理,“依法治税”难以实现。税收计划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具有指令性和相对固定性特征。不可否认,它作为一种行政责任制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确实有效的调动了各级税务机关依法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的收入计划管理已明显与依法治税产生了矛盾。如今,很多情况下各级税务机关为了完成计划任务疲于应付,常常根据收入计划完成情况决定多征或少征,于是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以均衡入库的方式组织收入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但这种税收收入不能真实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提供的税收情况,只会导致税收征管秩序发生混乱,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害,而且从长远来看只能使税收任务计划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123

  (二)盲目引进投资,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今各地投资环境不一,为了招商引资各地政府可谓用尽了心思。但各地在引进投资项目的同时,却忽略了地区经济结构的协调性,从而造成地方经济受外来因素波动影响很大。今年上半年我国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部分地区经济甚至已走入了经济发展“以量取胜”的误区,虽然国家进行了经济宏观调控,但局部范围内盲目投资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税源监控不力,不能体现“应收尽收”。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税源的流动性和可变性大大增强。而目前的税务登记、发票管理和税务稽查等措施,由于本身不够完善、严密,加上缺乏其他相关的配套设施,很难发挥其监控税源应有的效果,且有些地区过分强调税收稽查职能,忽视了管理职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税源失控,极大地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应收尽收”。

  三、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笔者认为税务部门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税,形成良好的税收征纳环境。①提高队伍素质,实行依法征税。培养税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体会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执法的危害性;同时针对目前税务干部业务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强化业务培训,使广大税务干部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增强执法的效率和质量。②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税收宣传是税收工作的民生基础,只有让纳税人了解了税收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税收的可持续发展。③加强部门合作,形成良好的协护税环境。建立与地方政府定期汇报的工作制度,取得地方党政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依法治税顺利实施。此外,加强与公、检、法、工商、银行等部门的联系,形成协调配合机制,实现税务机关专业管理与社会协税护~量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①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税收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收入增长将

  逐步趋向依靠经济因素。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调节一直是以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的,在利益的驱动下,经济往往会向极端发展,而破坏原有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必然会使经济受外来因素影响很大,从而导致经济的不协调发展。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经济过热,重复建厂、重复引进投资、设备和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的情况,造成资源紧张、产品滞销,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因此税收在为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增收和培植后续税源的目的。②用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路线只是经济发展初期的权宜之计,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低能源消耗的高新科技产业路线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的经验来看,企业所得税中对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实行减免的政策,造就了“中关村”等一批以科技创造财富的生力军,加速了我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对增强政府产业导向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从经济发展规律看,税务部门在国家出台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贯彻落实政策,按照产业发展方向进行鼓励引导,必将促进地方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实现潜在经济的增长,从而为税收开辟新的经济税源。③完善环境税收体系,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与环境是分不开的,发达国家发展的情况告诉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没有良好的环境谈经济发展也是行不通的。发达国家很早就已经利用税收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对符合国家环境的保护项目工程采用低税率,例如有利于保护环境、减轻或消除污染的水土保持工程,高效低残留农药,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投资项目。我国从1982年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这些措施对于遏制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建立环境税收体系,通过税收的手段从源头堵塞污染,将从根本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优化双赢的效果。123

  (三)加强税收预测分析,提升税源监控水平。①建立税收能力估算体系,增强收入计划制定的科学性。上级局在强调增加税收收入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地区经济的承受能力。从宏观来说,收入计划只有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状况相适应,才能与依法征收取得的收入在数量、结构、方向上保持一致性。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经济与税收的内在关系,把税收计划与实际征管紧密结合起来,将组织收入工作建立在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之上,才能使收入计划与实际税源相适应,才能促使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基层税务机关加强税源管理,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和异常变动因素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影响,从而在源头上保证收入的真实性。②加强税收预测分析,为税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税收管理中,对客观经济税收的科学预测是税收工作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科学的税源预测体现了税收经济规律、税收管理状况和税收发展趋势,是实现税收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税源分布及可能的税收成果进行预先推测,有利于确定正确的税收工作方针,及时安排措施,实现“应收尽收”。③建立社会化税收监控体系,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税源监控就其内涵而言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并减少税款流失,就其外延而言是税收工作各个环节和岗位的有机结合。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抓好税源监控,就等于牢牢抓住了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从目前的情况看,税务机关应加强重点行业税源监控,同时在对企业的生产、流通以及广泛的经济领域进行监控的基础上,夯实好纳税评估、纳税企业信誉等级评定及欠税公告等税收征管模式的新因素,有效监控税收的全过程,实现税源监控工作从源头抓起,确保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123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提出我国工业布局的思想,后来又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一系列新认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建设就缺乏物质条件。必须坚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2

  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要按照总体布局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要正确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也不可能实现。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持续提高,享有的**权利和法制保障更加充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更加丰富高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活力,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总体上资源紧缺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12

来源: https://www.512406.cn/articles/g56y.html

标签: 持续 稳定 何而来

专题:

推荐文章: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可持续与可替代性旅游”会议纪要 税务系统国税税收可持续增长调研报告 关于确保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几点思考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上一篇:    基层党组织调研报告4篇

下一篇:    关于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调研报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