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开设了必修1《经济生活》,本人担任高一6、7、8、9、10共五个班级的政治科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针对教学中我们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㈠问题
1. 课本理论内容
⑴教材具有滞后性。如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改变,讲课时应及时订正。⑵有些内容逻辑结构不太合理。⑶内容过多,课时较少。⑷课本理论应掌握到何种程度才能迎战高考?
2.关于探究活动
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生活情景),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
⑴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其没有感性认识。
⑵探究活动的量太大
⑶有些探究活动涉及到的已删除的知识不知如何处理,若讲的透彻须花很多时间,课堂不允许。
(4)学生活动太多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
3、市场上多版配套练习其材料和问题的参考答案都有些陈旧,沿袭旧教材的语言。
4、课标要求,如有关通货膨胀的论述,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很难处理。若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讲要求过高。
㈡解决措施
1.课前:进可能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统一进度。本备课组每周一周三是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主要做以下工作:
首先备教材,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决定每课时的重难点如何处理。理论内容和探究活动哪些由学生课前解决?哪些一般掌握?哪些该调整顺序?哪些该补充?该寻找哪些与学生生活体验接近的当地事例或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并以此为背景设置与教材理论相关的问题在课前和课堂上应用。确定好教学思路。
其次,分工协作,每单元设计一份导学提纲。是本框知识的梳理,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线索。导学提纲提前发给学生,能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书中部分探究活动,同时增添更具时效性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综合探究,得出知识。我们每个教室最近都安装了终端,用多媒体上课比较方便。最后一单元我们组几乎都是用课件上课,效果不错,学生也感兴趣。
另外,课堂中应点出本框重点和课标要求,及课本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否则课堂活动很容易冲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并注意做好随堂练习题及小结。
3.课后作业
作业非常重要,只有做作业才能验证和巩固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课后运用新教材新学案拓展练习,并针对习题中出现问题展开讨论,该增的增,该删的删。作业都尽可能全批全改,强调易错点,并让学生整理错题集,以防再犯类似错误。
4.利用好单元阶段性考试。我们精心出题,认真评讲,让学生巩固所学。
以上反思小结后我们也还面临着疑惑与无法解决的问题如:1.所学知识多与学期短的矛盾。2.仅靠课堂学生理论掌握不牢,但考试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当然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我们也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本人担任高一6、7、8、9、10共五个班级的政治科教学工作,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针对教学中我们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本学期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㈠问题
1. 课本理论内容
⑴教材具有滞后性。如有限责任公司的含义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改变,讲课时应及时订正。⑵有些内容逻辑结构不太合理。⑶内容过多,课时较少。⑷课本理论应掌握到何种程度才能迎战高考?
2.关于探究活动
课本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生活情景),意在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探求和发现知识,并运用发现的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
⑴有些探究活动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其没有感性认识。
⑵探究活动的量太大
⑶有些探究活动涉及到的已删除的知识不知如何处理,若讲的透彻须花很多时间,课堂不允许。
(4)学生活动太多容易冲淡对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
3、市场上多版配套练习其材料和问题的参考答案都有些陈旧,沿袭旧教材的语言。
4、课标要求,如有关通货膨胀的论述,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很难处理。若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讲要求过高。
㈡解决措施
1.课前:进可能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统一进度。本备课组每周一周三是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主要做以下工作:
首先备教材,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决定每课时的重难点如何处理。理论内容和探究活动哪些由学生课前解决?哪些一般掌握?哪些该调整顺序?哪些该补充?该寻找哪些与学生生活体验接近的当地事例或国际国内重大热点问题并以此为背景设置与教材理论相关的问题在课前和课堂上应用。确定好教学思路。
其次,分工协作,每单元设计一份导学提纲。是本框知识的梳理,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线索。导学提纲提前发给学生,能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书中部分探究活动,同时增添更具时效性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综合探究,得出知识。我们每个教室最近都安装了终端,用多媒体上课比较方便。最后一单元我们组几乎都是用课件上课,效果不错,学生也感兴趣。
另外,课堂中应点出本框重点和课标要求,及课本知识结构。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否则课堂活动很容易冲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并注意做好随堂练习题及小结。
3.课后作业
作业非常重要,只有做作业才能验证和巩固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课后运用新教材新学案拓展练习,并针对习题中出现问题展开讨论,该增的增,该删的删。作业都尽可能全批全改,强调易错点,并让学生整理错题集,以防再犯类似错误。
4.利用好单元阶段性考试。我们精心出题,认真评讲,让学生巩固所学。
以上反思小结后我们也还面临着疑惑与无法解决的问题如:1.所学知识多与学期短的矛盾。2.仅靠课堂学生理论掌握不牢,但考试依然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当然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我们也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高一政治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20xx高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20xx高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一)本学期我将以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观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法研究为主线,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和高一年级文科班、理科班和艺术班的现实情况,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高效务实地开展工作。
一.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工作
1.本学期认真学习《考试大纲》,有时间进一步学习领悟新课程的核心理论, 探讨新教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继续落实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加强学科建设,做学习型和创新型教师。
2.认真参加各级各种教研活动,如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和新教师汇报课,并认真做好笔录, 以便在校教研活动时间能相互交流,借鉴其他老师的宝贵经验。
二、加强常规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 坚持个人钻研,集体讨论,掌握驾驭教材。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从教材、教师、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有效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结构。特别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做到每节课能够互通课件,取长补短,大家共同进步。
2.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顾及可接受性。要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强化教学法中的目标、主体、情感意识,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3.上课:知识交代要准,能力训练要实,教学形式要活,教学方法要新,师生情感要真。
立足课堂教学,开展课改实验,确立准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突出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教学重心应放在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要优化教法、讲究教学策略、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拓展学习时空,提高教学效益。
4.练习:要切实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课堂教学,课业辅导、课程补习,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各个方面做到区别对待,有所侧重,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最大的发展。理科班:以练习册为主,尽量在课上完成;文科班:练习册为自主选择作业,小篇子为必备作业,《考试报》为配餐作业,同时加强文科班特别是实验班的主观题训练,要求文科班主观题每节课必留主观题,主观题必判;美术班:加强练习册的检查,小篇子为必备作业。
20xx高一政治教师工作计划(二)本人今学期继续担任高二级(1)、(2)、两个文科班和(16)、(17)、(18)三个理科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学生都有一定的学习习惯,但不能独立地的完成学习任务。针对此等形势,为尽快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乐趣,提高政治成绩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本人教学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力争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多方面搜集信息。主动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搜集有关教学信息。如教研组、学校资料室、图书室、互联网、市区教研活动等。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理解其精神实质;多查阅参考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多看有关教学艺术方面的资料,提高自己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治理能力;习题注重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结构性;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楚向学生表达教学内容。
3、充分做好课前预备,预备好每一堂课。
4、做好每一次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积极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的政治教学等等。
三、 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工作十多年了,我在中学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加上自己一定的专业知识,较硬的教学基本功,我相信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我的工作会出成绩的。
2、除了规定课堂教学时数外,课外我预备抓部分后进生的成绩,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本人目前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教学杂志、教辅资料、以及同事朋友间的信息,我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充实教学内容、加大自身知识容量,与教研组同事和尽量加强沟通。
4、平时的教辅资料主要有《教学参考书》、时事政治读本、网上资料、课件、报纸、杂志等。教学中使用的教辅材料有课本配套的同步练习。
5、平时的单元练习卷,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一部分筛选、改编自各类相关资料,一部分是自己命题。此类测验由学校或年级组统一安排时间进行。
四、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尽量每一节课都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加大课堂容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提高我自己的电脑使用水平、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简洁、明了、清楚,形成自己的风格。
总之,我要以二期课改为内容,新基础教育为理念,信息技术为平台,整合为统领,使自己有所提高。所以今学期的目标平均分76分,合格率为92%,优秀率为45%。
12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第一周(2.13---2.19)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2、教学难点
(1)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2)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周(2.20—2.26)
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增强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幻想脱离政治或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是错误的,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
(2)中学生应丰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树立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难 点: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目标:
(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三周(2.27—3.5)
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者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2)社会听证制度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
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识:
识记: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作用。
理解: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分析:联系具体事例,分析公民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中发挥的作用
2.能力:结合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基层民主的形式,分析其意义,提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共建祥和文明社区,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5.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四周(3.6—3.12)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知识目标:(1)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2)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2)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民监督权极其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5.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的政治参与。
2.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3.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确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
不断改善公共管理、
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
遭到损害
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
廉洁建设
活动:有益的尝试 真实的体验
制定、评估班长规则
第五周(3.13—3.19)
第三课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质。
二教学重点:
政府的职能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2.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我国政府的责任,感受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政府观、公民观。
教学重点 政府的责任包括的内容
教学难点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六周(3.20—3.26)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 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归纳民主决策的若干重要原则;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审慎用权 民主决策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3.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用辨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七周(3.27---4.2)
综合探究:政府权威从何而来
政府权威:
1. 含义: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权威和影响力。
2. 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3. 政府权威具体体现在:
(1) 依法行政的政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 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 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素养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 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p49讨论:事例一与事例二
事例一事例二
无权威有权威
与群众有隔阂得到人民的信任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得不到保障造福于民
5. 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无形的影响力)
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
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机关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全国人大的地位及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及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具体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以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能力:
(1)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3)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中或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八周(4.3---4.9)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㈡.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动及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识。
⑴.了解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类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职能)的方式。
⑵.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说明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一国两制” 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等。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
⑴.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与我国的国体相互关系等。
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如唯物辩证地分析解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国两制”的关系等。
⑶.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政治制度(即政体)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例如,如何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在港澳回归祖国的先例后,顺利完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
教学难点: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九周(4.10---4.16)
期中考试复习
第十周(4.17---4.23)
期中复习和考试
第十一周(4.24---4.30)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XX、4
知识目标:
识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觉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把握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③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西方宣传的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特别是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使学生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多党制。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执政方式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十三周(5.8---5.14)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要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和睦相处,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2.能力: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具有两重性。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教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设计出有思维含量、有探讨价值的场景和活动。鉴于此,本节课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谈话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搜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资料;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任务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上网查阅有关资
第十四周(5.15---5.21)
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
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并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情景导入用三个镜头,展现我国有五大宗教,让学生对宗教界状况有所了解,为分析我国宗教政策做铺垫。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介绍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本框的中心部分,其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重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难点。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本目是要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并阐明我国宗教政策的价值导向。首先,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其次,阐述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最后,阐明中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政策,咨询当地政府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了解本地的宗教状况。
学生准备:预习本框,调查个人家庭社区宗教信仰状况,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五周(5.22---5.28)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例如,当代发展的趋势、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培养自主学习,关注国际政治发展,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树立全球观念,尊重世界多样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作用
教学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六周(5.29---6.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
第十七周(6.5---6.11)
期末总复习
第十八周(6.12---6.18)
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6.19---6.25)
考前测试
第二十周(6.26---7.2)
期末考试
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15、16两个班的政治学科教学任务。一学期以来,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得;同时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也不断提高,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作为科任教师的我,不敢懈怠,一开始就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在实施教育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时间,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我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谆谆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创造力和潜能得以开发,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作学生的表率。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因为我相信: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师德品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时刻注意修养自己的人格-------师德。
作为教初一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任务重要性,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广泛搜集材料以多种多样形式授课,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经验和体会:
1、严格课堂纪律,培养良好的学科学习风气。
2、抓住重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教学媒体,分散教学重点、难点,多采用直观明了的教法,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对课后及练习册的练习作必要的讲解分析。
三、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2、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本学期,由于在实践中努力摸索领悟;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在学习中仔细研讨总结;在总结中成长、前进;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程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并在实践中臻于成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高,需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听取师傅的教诲,要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第一周(2.13---2.19)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2)正确掌握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3)理解我国民主职能和专政职能关系(即民主与专政的辨证统一关系)。
(4)识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中学生政治参与的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2、教学难点
(1) 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2)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把握政治自由和法律的关系,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把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4)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其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分析说明权利与义务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权利观、义务观,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特权”、“拖权”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处理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2)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做到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公民法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2)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周(2.20—2.26)
3.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理解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3)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能力目标:
(1)联合实际,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2)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增强自己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幻想脱离政治或认为政治与自己无关是错误的,树立民主政治的参与意识。
(2)中学生应丰富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了解身边的政治生活,树立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以积极的热情参与政治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重 点:
(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2)中学生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难 点: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方式及必要性;
(2)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
(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含义及优缺点
(3)民主选举方式的制约因素
2、理解目标:
(1)评价、权衡四种选举方式的利弊
(2)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
(3)学生通过讨论,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于民主和公民的意义。
3、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理解民主建设是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珍惜得来不易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认真投出自己得一票选出人民满意得当家人,努力提高自己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质之间的关系。
2、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之间的区别和利弊。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三周(2.27—3.5)
2.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的选者
[课标要求]
内容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列举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的途径和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2)社会听证制度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
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 知识:
识记: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作用。
理解: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分析:联系具体事例,分析公民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中发挥的作用
2.能力:结合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基层民主的形式,分析其意义,提倡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共建祥和文明社区,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5.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四周(3.6—3.12)
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知识目标:(1)知道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如何带领村民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
(2)了解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
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
(2)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关注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管理,培养公民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民监督权极其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5.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序的政治参与。
2.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3.
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
确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
不断改善公共管理、
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
遭到损害
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的
廉洁建设
活动:有益的尝试 真实的体验
制定、评估班长规则
第五周(3.13—3.19)
第三课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质。
二教学重点:
政府的职能
三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四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2.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我国政府的责任,感受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为人民服务,提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政府观、公民观。
教学重点 政府的责任包括的内容
教学难点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六周(3.20—3.26)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 政府的权利:依法行使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理解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归纳民主决策的若干重要原则;分析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权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表现,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法制观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
教学难点:审慎用权 民主决策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3. 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用辨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认识人民监督政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政治素养。
教学重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认识我国的监督体系
教学难点 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白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七周(3.27---4.2)
综合探究:政府权威从何而来
政府权威:
1. 含义: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权威和影响力。
2. 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3. 政府权威具体体现在:
(1) 依法行政的政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3) 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4) 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素养都会有积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 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行使权力的不同结果
P49讨论:事例一与事例二
事例一事例二
无权威有权威
与群众有隔阂得到人民的信任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得不到保障造福于民
5. 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无形的影响力)
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
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的
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利机关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全国人大的地位及职权,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理解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及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具体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以及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能力:
(1)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如分析说明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3)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中或网上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 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4、教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八周(4.3---4.9)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㈡.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动及国家管理形式的基本知识。
⑴.了解政体的含义、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及当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类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职能)的方式。
⑵.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说明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基本原则。“一国两制” 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等。
2.能力目标:
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逐步培养学生:
⑴.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知识和实际的相互转换的能力。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与我国的国体相互关系等。
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如唯物辩证地分析解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国两制”的关系等。
⑶.在探究现实社会国家政治制度(即政体)问题上的初步创新能力。例如,如何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在港澳回归祖国的先例后,顺利完成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
教学难点: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课件演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知识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第九周(4.10---4.16)
期中考试复习
第十周(4.17---4.23)
期中复习和考试
第十一周(4.24---4.30)
2.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2005、4
知识目标:
识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理解:(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觉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教学重点和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把握我国的政党关系和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 ③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
能力目标: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西方宣传的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一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特别是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比较鉴别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使学生自觉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多党制。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执政方式
教学难点:(1)为什么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既有执政资格又有执政能力?
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教法:复习导入法、情景设置、设问法、自主学习归纳法、课件演示法等
第十三周(5.8---5.14)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认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要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和睦相处,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
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拥护这一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与完善这项制度的历史责任。
2.能力: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合国情。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它既行使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又行使自治权,具有两重性。了解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的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国情的选择,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目的是要求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充分显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本节课的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教师备课的重点要放在:设计出有思维含量、有探讨价值的场景和活动。鉴于此,本节课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式、活动式、探究式、谈话式。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搜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庆祝活动资料;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料。
教师准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任务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上网查阅有关资
第十四周(5.15---5.21)
3. 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
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涉及一些学生已学过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并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分为三个目题,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情景导入用三个镜头,展现我国有五大宗教,让学生对宗教界状况有所了解,为分析我国宗教政策做铺垫。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介绍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本框的中心部分,其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重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难点。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本目是要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并阐明我国宗教政策的价值导向。首先,教材设置了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其次,阐述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最后,阐明中学生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我国有关宗教的法规政策,咨询当地政府对我国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了解本地的宗教状况。
学生准备:预习本框,调查个人家庭社区宗教信仰状况,并与同学交流讨论调查结果。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五周(5.22---5.28)
1.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知道当代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以及其权利和义务;懂得国际组织的内容和作用。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索有关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活动等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系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树立做负责任大国的心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2.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例如,当代发展的趋势、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培养自主学习,关注国际政治发展,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树立全球观念,尊重世界多样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观念。
教学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作用
教学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第十六周(5.29---6.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综合探究:中国的和平发展
第十七周(6.5---6.11)
期末总复习
第十八周(6.12---6.18)
期末总复习
第十九周(6.19---6.25)
考前测试
第二十周(6.26---7.2)
期末考试
上一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下一篇: 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1.高中教师工作总结4篇
- 1
- 高中教师工作总结4篇
- 2023-10-10
2.音乐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 2
- 音乐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 2023-10-10
3.小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 3
- 小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范文
- 2023-10-11
4.美术教师见习总结3篇
- 4
- 美术教师见习总结3篇
- 2023-08-19
5.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5
- 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2023-08-20
6.第二学期美术组工作总结
- 6
- 第二学期美术组工作总结
- 2023-08-20
7.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 7
- 幼儿园教师工作总结范文
- 2023-10-10
8.2017年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8
- 2017年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2023-10-10
9.教师暑假学习工作总结
- 9
- 教师暑假学习工作总结
- 2022-10-22
10.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 10
- 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 2023-08-19
一周热榜
高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2023-08-20
环保工作会议汇报讲话
2023-03-17
关于世界传统医药日演讲稿精选
2023-04-20
清明节的祭扫礼仪
2023-02-16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
2023-08-20
公司简单会议记录范文3篇
2024-01-11
最新文章
山村优秀教师从化中学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2023-10-11
2015-2016语文教师年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2023-10-11
初一语文教师年度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023-10-11
语文教师年终期末工作总结怎么写
2023-10-11
2015数学教师年终考核总结模板
2023-10-11
2015初一语文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202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