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李成智
在台湾考察期间,对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重点考察了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并与负责这方面教育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座谈。这两所大学在台湾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且排名在前10位。两所大学都属综合性大学,交通大学专业侧重于工程技术,中山大学专业侧重于文理。现将了解的情况与掌握的有关资料汇集如下。
一、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称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区别于(或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一个概念。它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由于产生了大学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并行发展。与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训练的宗旨不同,通识教育注重更广泛、更深入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其对学生人格的教化作用。通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从而有助于造就自由人。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应当指出的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二者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决不存在相互对立的状态。通识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美国近代以来就在大学阶实施通识教育。通常,美国大学一、二年级开展的是通识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公布的公共基础课方案,规定大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和哲学分析、外语和文化、数学和科学五个学术领域的课程;二年级用来学习其它领域的选修课。高等学校三、四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不过,美国大学研究生比例较大,专业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完成。战后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其通识教育也是在大学阶段实施。
随着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知识总量快速增加,大学趋向于实行文、理、工相互渗透及课程综合化。另外,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明显,加强人文道德教育的呼声日高。因此,西欧的英、法、德等国大学阶段也开始加强通识教育。例如,法国有人主张,将原来在大学第一阶段按专业分别开设专业基础课的作法,改变为第一阶段不分专业,每个学生统一学习四个方面的课程:态度、人格和方法论方面训练;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经济和人文科学;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外语能力。
台湾的大学大体延续了1949年以前在大陆时期各大学的办学传统。但由于当时的"大学重建"和"迁址"实际上是新建大学,学校规模不可能与大陆的大学同日而语,因此台湾的大学规模大都很小,系科也不齐全。甚至有的很著名的大学在"恢复"初期,只有一个学科。因此,大学的专业教育特色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台湾经济大发展时期,高科技、电子行业获得迅速发展。科技与经济的需要,使专科性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于台湾各地。这些学校大都以某一应用很强的学科为根本。台湾大学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专业、重应用的特点和办学思想。正如台湾教育专业所指出的:"台湾高等教育随着成长导向的发展轨迹,已产生了大学变小,学院变细,专校变窄的困境,这些困境包括:一、高教工具化:配合台湾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二、高教世俗化:被外界的不良社会风气所带领;三、高教职业化:视高校为职业训练所。也因此培养出一批批的单视野的受教者,包括考试人、生物人、有钱的穷人、文明的野蛮人、破碎的人、有IQ没有EQ人及识字的文盲等。"
由于台湾教育家意识到台湾大学教育的弊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倡导通识教育。1981年虞兆中博士就任台湾大学校长,开始推行通识教育。他指出:"尽管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但是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即使变,也变得较少,变得不快,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基本的东西,他就具有高度调整自己的能力,足以应付这个变迁日亟的社会。通才教育就是要教授学生这些基本的东西。"虞兆中认为,通才教育有"人格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其中"人格教育"部分,期望在比较广泛的知识基础上,了解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可能的文化,藉以在"承先启后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之下,建立其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倡导下,台湾大学于1982成立"通才教育工作小组";1983年开设"社会科学大意"与"自然科学大意"两门课程;1984年就"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比较文化"、"社会与哲学分析"、"数学与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等五类通识领域,增设13门通识选修课程。台湾大学率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法。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也分别在1983年、1984年开设通识课程。
在谈到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时,叶启政指出:当前台湾的大学教育,可用"科技专业化"和"功利实用化"两个概念来概括。这两个概念的结合,其本质意义即是教育的"工具化"。这种工具化的倾向不把人当人看,丧失了人的主体性。他进而指出,"任何的教育,包含专业教育,都是人文教育。因此专业教育是具有人文涵义的专业教育,而不是纯专业。今天的大学就必须要在专业与人文(应该讲通识)之间找一个妥协点及平衡点。"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协会理事长黄俊杰认为:近年来有关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的理由有三:一是促进人文学术与科学的交流;二是加速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三是促使教育从割裂走向整合。办大学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
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翁政义指出:"在讲究专业训练的今天,通才教育往往被忽略,甚至被排挤而沦为点缀。事实上,通才教育亦即博雅教育,我国古代的六艺及八大纲目,即含有通才教育。而西方大学教育传统上的精华就在博雅教育。"翁政义在担任九年的系主任期间,当时其所思所为全在如何增进学生的专业素养,直到借调台湾机械公司担任董事长用人的时候才理解到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人际关系、人文思维、法律知识、管理观念等,都是一个高级干部所应具备的素养。在返校担任教务长的工作后,他便努力去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内涵与思考方式,更坚定了他对"一个大学生应该同时拥有专精知识与处世智能"两个知识层面。他还指出:"大学之所以可贵,正在于广博的知识领域与开放的学习空间。在专业学习之外,提供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史哲艺术等多元的学习管道,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而引导学生融合知识产生智能,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人文思维、远大思想、能妥善运用知识并且有追求幸福人生能力的通才"。
正在是教育家的极力倡导和一些大学的率先尝试的情况下,台湾教育当局便于1984年4月5日发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指出:"当前大学教育由于分科过早,学生缺乏本门以外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所以大学毕业生不免目光局限一隅,无法全面观照现代知识的发展。"设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目的,"不在于灌输各学科庞杂、琐碎的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社会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等,相互之间的种种关联,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实施要点"要求各大学在"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七大领域内,开设各种选修科目。至此,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入了制度化阶段。
二、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通识教育并非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些专业外的知识。通识教育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它希望在专业与人文之间找寻平衡点之外,通识教育的目的或精神乃是让人用一个精神或主线去了解自己及时代,而不是让一个人懂得许多,如同百科全书般。更重要的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必然是一个战国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多元状态。"而"大学只顶多设计一套课程,包含在既有的知识传统或者整个世界的一种认知的分类体系底下只规划应该包含几个范围。……至于用什么立场来论述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法律现象及文化现象,应该要保持多元。否则的话,通识教育虽号称是人文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却必然会产生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暴虐,会变成宣扬某种意识形态的一种教化形式。"
台湾教育部部长杨朝祥在"迈向二十一世纪大学的通识教育"一文中指出:台湾教育的宗旨为"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各级教育中都应以此为基本目标。大学虽以研究高深专门学问为主,但其学术的发展却须以教育为内涵,如果大学的师生不具备或尚未发展完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及条件,即使能有高深学术研究的能力,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社会与个人的差距及遗憾。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研究高深学问为理由,就可以忽略基本教育的要求。他认为,通识教育的价值,不只是对学生而言,对于教授通识教育及专业科目的老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通而不是偏。任何学问发展到某一顶点时,都会遇到瓶颈,而解决此一瓶颈的关键科目,便须求助于其它的学问,这种本科与他科的相遇之理解及能力,常是帮助个人进步的动力。实验性学科的发展一日千里,昨日的专业是今日的通识;今日的专业又将是明日的通识,人类的文明也常由此而奠基、发展,因此所谓的专业及通识,都是互相循环及相互依赖的。他强调指出:"通识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过去人类学术发展的普遍基础上,它涵盖了整个人类奋斗的精神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通识教育对大学而言,并不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一群人的组合体,而是人类整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杨朝祥要求台湾各大学所有通识教育工作者务必:一、重视教育的精神;二、重视教育的对象;三、重视教育的过程及整体性。期望台湾的通识教育能够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承担拓深、拓宽同学们未来的人生领域,使其在健康、完整的人文主义精神下,发展出人类高尚品质的文明。
依据教育家的见解,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如下观点:
一、迈入现代社会之后,知识分工日趋细密,也就愈趋割裂而失去其整体观照,其中尤以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之间的距离日益扩大。因此,通识教育应重视各个知识领域的整合与会通。
二、知识间的整合会通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博杂,而是要能贯通。而贯通的原则,应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为核心。换言之,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会通,基本上是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制度结构上应赋予大学、学系更多的自主权,师资与课程应多元化;知识的传授尤应注意多元化思维环境的建立,以免教育成为教化的工具。
四、依据上面的观点,教育应以人为主体,而不应将人工具化,因此教育也不当是国家社会为达成其需求的工具。
五、通识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使学生能懂得生活、了解生活,并能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
按黄俊杰的话讲:通识教育是"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的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人本身是教育的主体,通识教育即是要唤醒受教者主体的教育。其次,要唤醒"受教育者之主体",此主体性的建立是在"互为主体"的脉络中完成的。
基于不同的认识与实践,台湾大学的通识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酝酿期(1950-1981)、发展期(1983-1991)、弘扬期(1994-1999。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对台湾教育的反思和个别学校的局部尝试;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教育家的倡导和台湾教育当局的推动。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指令性计划"特点。由于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同,加之有教育当局规定必修课的限制,通识教育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使通识教育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1987年台湾政治解严,1994年大学法的修正和1995年5月26日大法官380号解释(大学共同必修科逾越母法且与宪法的教育宗旨不符),台湾高等教育面临了"教育松绑"的契机。台湾大学开始了自主办学时代。教育家开始反思大学与大学理念。同时,对通识教育问题也进行了深研究。由于取消了共同必修课,大学自主通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台湾清华大学于1990年正式成立第一个"通识教育中心",1992年主办"通识教育论坛:共识与对策",并于当年决定成立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学会,同时"通识教育季刊"。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1995年,主办了第一届通识教师研讨班。台湾通识教育界一般承认,台湾通识教育协会于1993年正式成立后即宣告了台湾高教通识教育新时代的来临。1993年也被称为"通识元年"。
通识教育协会带动了台湾的通识教改运动,并在反思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思想:一、回归大学精神的"趋向整合为一",培养全人与公民:先成为人,再成为男人女人,后成为士农工商;二、专业教育为垂直教育,通识教育为平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的"菱形"就是高校应提供的"最大公约识";三、通识教育应以科际整合课程来扩大受教者的"人生宽度",主张"先博再精"与"先通再专",因此以通识教育来延长过早的"专业套牢";四、一技之长已经变短,通识教育应提供受教者"可转寰空间"与"可转移性技能";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图在短短数年内授尽天下一切知识注定要失败,钓鱼给受教者吃,不如教他们钓鱼,强调沟通与表达、批判性思考、理所不然等多元智能,而得以终生学习;六、"僵师"太多,无法成为受教育者的典范,未来老师的"自我博物馆化"或"通识化"成效将决定台湾高等教育的成败;七、技职高等教育体系应藉通识教育化技术为艺术,否则将产生了"匠人"大专院校;八、通识教育应转"学答"至"学问",因此以传授知识为辅,而改以智识、见识与洞识为主;九、由毕业生的期望人格特质(例如团队精神、创意、幽默等)出发来规划通识课程。
为落实通识教育的心动与行动,台湾通识教育协会除了举办各种研讨会与九届教师研讨班来宣传通识教育理念外,还于1998年负责执行首次一般高教体系(20公立大学、23私立大学、15公立单科学院与师范学院、9私立单科学院)的通识教育评鉴,针对八大项目共40个指针,展开资料与现场访查,最后结果以优、良、可、有待改善四个等级予以公布。
在这一阶段的几年实践中,评价结果显示了以下特点:一、私立大专院校有较强的进取心,公立大学仍有包袱,施展不开,师范学院的通识规模不够,推动有瓶颈;二、通识教育多元化的结果已呈现,例如组织由组、科、部、中心到院及委员会;通识学分由8至36 (按本科四年128学分制,最高者可达28%);通识课程分类由学术分类到校风分类(中原大学的天人物我类等);开课内容五花八门,由全校必修核心通识(主菜)到通识学程(套餐)、通识选修(自助餐);三、校园通识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台湾教育界已达到这样的共识:教育应当是全人教育,全人花朵=专业花蕊+通识花瓣。依据"最小法则",供应最少的元素,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成长,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稀有元素",可以作为一所大专院校"自创品牌"的机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下,高教系统更应坚守"象牙塔"的角色,与社会保持距离以便由塔的较高格局来"守望"社会,进而"吐出象牙"来带动社会进步。高等学校使受教育者成为全人化的人生资本才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应扮演的角色,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大大的学",另一方面也使大学本身符合"大学可以言大"的气魄与格局。
一、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沟通、思考、批判的能力,以及进一步研究学问所需的各种基本能力。
二、培养学生各种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与了解。
三、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启发人文素养,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并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整的概念。
四、 对社会的关怀,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
五、培养具有世界观的公民,不仅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包容和探索,并了解自身与他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六、让学生对人类过去历史、文明的了解,并进而鉴往知来,为未来21世纪预做准备,学习各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七、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之面临道德问题时,能作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三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
目前,台湾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有实体性的通识教育机构。一些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研讨通识教育的理念、审定通识教育规划。委员会主任往往是大学高层领导,委员则是各院系的院长主任。具体负责通识教育的部门有的是独立的院系级单位,有的是隶属于教务处下的单位。名称各不相同,大多称通识教育中心,也有称通识教育学院、共同科等。有的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只是一个管理部门,人数较少,只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通识教育环节,教师则全部来自其他院系。有的通识教育中心规模很大,有很多专任教师。例如,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心有44位专任教师。当然,这些大学的通识教育也需要聘请其他院系的教师授课。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专任教师26位,兼任教师达35位。通常,通识教育中心的主任都是资深教授或其他院系的主任院长兼任。
例如,台湾成功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其主任是校长聘任。委员会是研究与规划全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决策单位。教务长为召集人,各学院院长及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为当然委员。另由校长聘请教授若干人为委员,任期一年,可以连任。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宜包括:通识教育发展方向与政策研究;通识教育重大计划审议;通识教育中心组织及设置办法修订审查;通识教育课程规划复审。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大致以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参加通识教育讲座、参与通识教育讨论、参加通识教育活动为主。由于选课人数通常较多,给举办活动和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于是,通识课程教师往往根据课程的特点,限定选课人数,以便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所以,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听课和讲座。
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之际,台湾教育当局为推进通识教育,使学生有机会聆听名家的思想和心声,特别通过网络举办"国家通识教育讲座"。2000年,"国家通识教育讲座"共计有15次。举办该讲座的目的是:"为使同学有更大格局、更高眼光、更宽胸怀之认识,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及生活品质,因应社会多元化之发展趋势,经教育部补助由成功大学主办,邀集国内外杰出人士畅谈身为现代人所应关心的问题,并透过国内远距教学系统供全国校院收播、开课。"
"国家通识教育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权威人,以专题讲座方式配合远距教学,采取延时收播或联机收播方式上课。每一场次有一位主持人、二位与谈人及一位讲座。各校以主播一场为原则,其余场次可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收播。在讲座现场,安排上课学生参加,由主持人、讲座、与谈人主导授课,学生可以现场参与提问和讨论、发言彼此互动,学校可指派相关教师、助教或助理协助,每场次三小时的讲座视同正常上课,各校均需依上课规定及注意事项聆听,规划为授予学分的学校要求学生撰写心得报告或作业,评定成绩。
收播学校可采取同步或异步收播方式。各校依各场次主播时间安排学生于指定远距教学收播教室,透过数字通信网路与讲座现场同步上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讲座现场联机互动。收播学校也安排教师或助教在上课时间内掌握教室内学生听课状况及维持教室秩序。异步方式为收播学校不同时联机讲座现场同步上课,而采用录音录像或从网上下载讲座资料,安排学生于适当时间到视听教室上课。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协助学生听讲。台湾所有大专院校、在学学生或社区大学、地方有线电视台之全民终身学习意愿者都可参加这类讲座。
2000年度15场讲座报告人为:
王永庆 台塑企业董事长; 李远哲 中央研究院院长
田长霖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何大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 京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 琪 大陆工程总经理
许倬云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允梵 天下杂志发行人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定信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忠谋 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 杨国枢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圣严大师 法鼓山开创法师;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总裁
约翰·钱伯斯 CISCO总裁。
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讲座开设方法不尽可同。有的每学期开出15次左右涉及领域非常宽泛的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6次,然后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讲座心得。经教师评定合格即可获得学分。有的就某一领域开出若干次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讲座,同样以写学习报告的形式取得成绩。另有的大学设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了不同领域的10次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全部各次讲座。本报告附录一、二分别附上台湾中山大学的两个系列讲座和台湾大学的通识讲座的有关内容。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是通识教育课程计划。通常,通识教育课程都分成几大类,要求每个学生从每个类中选修规定的学分。台湾大学的专业课程之外,分成共同必须课和通识教育课。共同必修科十八学分,包括国文六学分﹑外文六学分﹑历史四学分﹑本国宪法与公民教育二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共计选修12学分。如果某一领域属于本人的专业,则须在其余三个领域内选够12学分,每个领域必须选够4学分。中山大学将通识课程也分成四大类,分别是人文类、社会科学类、数理科学类、应用科学类。台湾清华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三大类,分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人文学领域,每一领域包括若干子领域:自然科学类包括基础科学类、应用科学类;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法政类、社会、心理、人类、教育、性别研究类和管理、信息、经济类;人文学领域包括艺术类、哲学宗教类、人文、语言、历史类。
东海大学的通识课程除通识讲座外,课程分成三个领域:人文与艺术领域、社会与历史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要求每个领域至少选修四个学分。阳明大学通识课程分成国文通识课程、外文通识课程、哲学通识破课程、艺术通识课程、其他通识课程五类。要求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哲学和艺术分别必须选够2学分。东吴大学按培养要求分成四个领域,分别是人文素养、社会关怀、自然与人、生活知能。交通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静宜大学则根据大学的特点,将通识课程分成宗教与价值哲学、文学与精致文化、史学与社会科学、生态与文明四个部分。有的大学则按照原来台湾教育部规定的共同科划分成七大领域: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
台湾各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十分庞大,课程开设得很细。尽管各大学的专长与特点不同,但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大都有很大的覆盖面,基本可以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附录所示几所较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
通识课程开设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范畴是人文素养。经由人文学科之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以提供整合的判断力、文学与艺术修养、宗教心灵的陶冶、理想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等等各方面的反省与陶成。
第二大类是社会关怀。经由社会科学的认知,而成为有能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及批判社会的社会人。不但有能力从各种制度环境的局限中获得自由,愿致力改造人类共同生活的品质,也因学会自尊互尊而与他人成为社群生活的共同体。
第三类是自然与人。由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深深影响人文世界之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改变。因此自然科学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导学生明了自然科学与人之各面向的关系,例如对科学与文化创造、科学与整体人生的关系、科学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省与思考, 甚至面对科学研究对传统价值的挑战。
第四类是生活知能。在美国1980~2000高等教育报告中的"通才教育的新向度"一文,把生活知能(例如:说写、阅读、批判思考力等等)的培养亦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范围之内,为的是让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拥有外,亦具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能力。
第五类是科学素养。本类课程目的希望带给学生基本的科学常识,激发其对于自然生态及科学发展的兴趣及认知。所开课程包括数学、信息、健康保健、天文、生物、 医学、农学、地球科学、生态、化学、物理等有关课程。
下面是台湾一些大学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
人文类:
史记选读、网络文学、摄影概论、唐宋词选、唐代小说选、台湾开发史、新闻学概论、音乐的经验、中国传统政治、台湾文学赏析、红楼梦欣赏、老庄荀韩选读、现代戏剧入门、多元艺文赏析、科幻作品选读、认识舞蹈艺术、中国美术赏析、西洋美术赏析、图书馆艺文赏析、英语语言发展史、二十世纪思想史、书法欣赏与习作、两岸关系变迁史、文化与历史思维、日治时期台湾小说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电影赏析、现代电影赏析、小说选:爱情、人性与文化、东西方美学比较、表演艺术赏析、陶艺制作、道家哲学、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西洋哲学名著选读、中国水墨画、音乐与生活、西洋歌剧入门、网页风格赏析、艺术与人生、文艺复兴艺术史等。
社会科学类:
政治学、法学概论、国际关系、工商情报、犯罪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全球化解析、两性关系与沟通、国际贸易实务、人际关系与沟通、图书馆学概论、智慧财产权、民法通则、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两岸关系研究、全球化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经济社会学、经济发展与环境正义、社会理论、教育心理学、生与死、认识发展、人类行为分析、历史经济学、世界宗教及其对话、自由与责任、正义与慈爱、社会学概论、个人理财、决策艺术、教育思想、批判思考、社会科学之哲学问题。
自然科学类:
信息行为、品质管理、地球奥秘、宇宙的起源、心理学概论、环境地质学、能源与社会、科学思想史、人体生化营养学、自然资源保育、近代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概论、交通安全概论、地球科学概论、爱因斯坦的宇宙、网络讯息与界面设计、宇宙、生命与生活、慢性疾病成因预防及医学网络、科学史、化学与生活、物理概论、普通天文学、达尔文革命、西洋近代科学史、时间的探索、科学的本质、数学欣赏、物理与生活。
应用科学类:
半导体与生活、科学的原理、仿生学与近代科技、工程伦理、电脑尖端科技入门、网路传媒导论、工程概论、宝石特性、认识药物、建筑之体验、信息科技与经济、从太空观地球、科技与人类之价值观、科技与管理、宇宙、学术与人生、航空科学、太空科技、芯片与你、神经网络与类神经网络、材料特性、声光电、海洋工程。
通识教育在台湾的大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台湾大学四年的教育大致可分成共同必修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有的大学将共同必修课与通识课程放在一起。大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比重为:本科总学分为128学分,其中通识学分为48,专业学分为80。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比重已占到大学教育的近一半。当然,大学不同,学科特点不同,通识教育所占比重会有一些差异。但大多数大学通识课程学分都能达到大学四年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也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探索。包括社团活动、公益性活动等对实际实际能力锻炼较大的活动。当然,这类活动的难度较大。
四、台湾大学通识教育效果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推动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到现在,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开始时,在通识教育的观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大致存在通识教育无用论和通识教育万能论两种极端的观点。许多从事专业研究与教学的教师认为通识教育无用,特别是接收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有很多人把解决学生专业以外问题的希望统统寄托于通识教育。似乎认为通识教育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口才不好、文笔不通、语文能力不强、没有现代公民意识、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责任感等等,都被要求到通识教育当中来解决。实际上,本来希望淡化通识教育功利性的思想,到头来又演变成新的工具论。
通识教育的师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台湾大学教师晋升职称比较看重学术论文和专著,而开设通识课程的教师在课程上很难写出论文和专著出来,对于职称评审不利,因此许多教师不安于通识教育事业。另外,学生希望能够听到大师或大学名流讲授的通识课程,而有的大师级人物又不屑于讲授这类普及性课程,校方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强迫他们讲授某某课程,令学生感到失望。
学生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对通识教育的不理解。人们普遍把通识学分比喻成"营养学分",意思是这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真才实学并无多大帮助。有不少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纯粹是挣学分。上课只是混混而已。
现代教育和科技领域,各学科间的分化确实越见严重。大家只做自己的学问,对外间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则对别科学问抱持轻视的态度。各专家以自己所懂的,去排斥自己不懂的其他学科,自以为一己之所长为天下至尊。香港中文大学陈永明教授曾描述过这种情况:"科学家藐视宗教,只斥之为迷信;宗教人士鄙视商科,认为他们满身铜臭;商人又看不起文学,说他们不切实际;文学界则轻视科学,视科学为工具,且祸害世界。"大家都自闭于本科中,无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不单文科与理科师生常对对方的知识一无所知,就算在一门学科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都导致了学科的分崩离析,专家被迫缩窄研究范围。以物理学为例,20世纪初只有10多个分科,到世纪末,已增为300多个专科;同样例子亦可在科学期刊的数目上见到:自1665年直至1900年,学术期刊总共只有一万种,但到现在,每年出版的科学期刊已超过一百万种了。在这种情况下,专长一个很窄的学科将得不到很大的发展。
不过,上述现象近年来正发生一些变化。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识教育中心曾对毕业生进行过一些调查。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在大学期间是否接收较多的通识教育对毕业生自的发展是不同的。可能在刚刚毕业就业时,通识教育并不起很大作用。但到了工作单位以后,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潜力、职位提升等都起很大作用。一些毕业生感觉到,专业教育对于从事独立性很强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但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或者由专业工作转到管理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作用越来越低;通识教育所培养的眼界、胸怀、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在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毕业生的亲身感受和经验之谈,也使在校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和大学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一些看不起通识课程的教授也热衷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给通识教育的经费支持也逐渐增多起来。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通识教育专业和教师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通识教育各个环节当中。
五、 几点感想
台湾的通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8年大发展时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台湾的通识教育与内地的素质教育有类似之处,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由于在理解上存在不少误区,致使素质教育的许多作法和"经验"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技能的培养,这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尤其明显。大学素质教育的探索相对较晚,且有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原因一方面是观念上的误区,专业致上论仍然十分盛行;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具有相当权力的职能部门推进这项事业。结果是,几年下来素质教育演变成了人人都在喊,但没有什么行动,更没有实际效果的口号。在知识经验时代,在科技、经济、产业一体化,学科交叉与渗透日益明显,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的今天,在理工科大学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可为。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在全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通识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素养。
2、 规范和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类社团。
3、 有学校出面,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建立若干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四年时间里能够得到较充分的社会实践的锻炼。
4、 鼓励和支持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包括演讲赛、辩论赛、创业大赛以及各类文化、科技活动。校方只是引导和支持,不直接组织。
5、 在教务部门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立素质教育小组,认真研究素质教育(包括通识教育)的理念、规划和方案。将素质教育逐步推向深入。
本文目录- 台湾考察报告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台湾热带农业科技考察报告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XX年4月17日至XX年4月27日,应台湾中华发展商会邀请,在县政府杨玉平县长的率领下,我县召集部分乡镇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共计6人赴台湾台北、花莲、台中、高雄、嘉义等地,重点针对有机农业加工企业及有机基地、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禅宗文化、旅游开发等进行考察和交流。我们到达台湾后,受到当地企业、农会、社团人士的热烈欢迎,互相进行了广泛的经贸交流,拜访了许多老朋友,结识了一批新朋友。考察人员在考察期间,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了各项考察交流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感受和主要体会
1、台湾企业间沟通联络、相互交流的氛围令人羡慕。刚到台湾,我们就应杜董事长邀请共进晚宴,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并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情况概要,包括企业的文化经营理念,当地的风俗民情,着重介绍了台湾的中华正大企经管理协会。台湾的各类协会很多,每个协会在每季都要安排一次类似的聚会,它不仅可以让企业家放松心情,增进了解,交流信息,更重要的是深化企业家之间的感情,创造了团结和谐,创新学习的机会,非常的有意义。
2、台湾精致农业,“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农业发展成果令人羡慕。在台湾考察期间,我们深深感到台湾的农业非常发达,尤其是精致农业和“三生”农业,实现了由重视“量”向“质”的提升转变,将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发展以“经营方式的细腻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以及产品质量的高级化”为特征的农业生产。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肇基者,目前台湾植茶面积230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即达10000公顷,乌龙茶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顷。乌龙茶是台湾的主要茶类。茶叶一直是台湾重要经济作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所到之处,看到的耕地整理精细,整齐划一,生机盎然,自动化、机械化设施设备齐全。我们参观的观自在有机农场,农作物四周都布有防虫害网,栽种了隔离作物带。台湾农业不仅有优良的品种,很高的农业技术,还有健全的农业推广机制,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近20年来,台湾的“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也做得非常成功,其基本形态有:一是观光农园;二是市民体验农园;三是农业公园;四是教育公园;五是休闲农场;六是有机农庄。这些农庄(园)集休闲、旅游、生态保护于一体,既增加了旅游景点,又丰富了市民生活,也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3、农产品商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无论是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或直接运销制度,都需要引导农户进行整合。这是建设农产品运销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台湾农民产销经营整合的组织方式大体有这样几种:
(1)组织农业产销班。我们来到高雄参观了屏东莲雾产销班,组织农业产销班既是制度化的农业推广教育组织,又是现代农业产销铺导和实施体系。台湾于1992年11月制订了“农业产销经营整合实施要点”,成立了蔬菜、水果、花卉、毛猪、肉鸡、鸡蛋和水产养殖七个专业的产销经营班,至1994年11月,已组成了3619个班,有班员72359人。平均每个产销班约20个农户。对参加产销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工作内容除提供技术培训外,还有组织蔬菜的销售、办理小包装的产销一元化直销,辅导产品展示促销、开拓市场。对产销班的辅导内容及优惠政策主要是:一是提供最新市场动向及市场机会等资讯;二是辅导改善生产环境及公共设施;三是协调农产品市场,透过其所属农民团体,优先协助办理共同运销;四是协调农业发展基金,提供优惠贷款。
(2)通过农会组织农产品运销。我们先后参观了台北的大园乡农会和日月潭的草屯镇农会。台湾的农会是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农民团体,组织体系最为完整和普通。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农业推广农用物资供应,农产品运销、农业信贷和保险等事业。自1953年开始建立以来目前已有乡镇市(地区)农会268个,县市农会21个,省农会1个,共290个。农会在农产品运销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它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经营主体,近几年又组织农产品直销运销。68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中有近一半是农会经营的,批发市场的资源农会也是主要供应者。
(3)农业合作社是重要的共同运销组织。台湾目前共有各种农业合作社(场)410个,是专业的农民团体,在组织农产品进行共同运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台湾农业合作社在组织名称上,都表明其业务种类产品,名称及区域范围。我们来到台中云林西螺镇参观了汉光蔬菜水果合作社,学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知识,汉光果蔬生产合作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办理共同运销的农民专业合作团体。该社拥有社员211户,耕地面积15907公顷。合作社为社员主要提供五项服务:一是市场价格和产销信息;二是农药、肥料和纸箱供应;三是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四生产技术改良的指导;五产品销售及建立产品的品牌。合作社内,也将社员组成6个产销班,每班15—25人,面积约60公顷。另设有育苗中心1公顷,为社员提供优质菜苗,并开发了容器栽培的新技术,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
4、台湾旅游业发展形象和吸引力令人羡慕。据导游介绍,台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自然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景点、景区星罗棋布,全岛观光游栖区共计270多处,较有代表性的有100来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去参观的阿里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日月潭等处景区的开发已具有世界级水准,禅宗文化深度开发、主题突出,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如佛光山台中禅寺等硬件建设,气势恢宏,而佛学文化的传承更是臻善臻美,令人为之震憾。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拓,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全在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容。
二、主要收获
1、加深了台湾企业界对宜春和铜鼓的印象,招商活动取得初步成果。在台期间,我们通过杜氏亚太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可陵先生的帮助,带着一颗诚心、以拜会、实地考察、工作餐会等形式,会见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进行了友好交流。共与100多位台商建立了初步的联系,这些台商朋友涉及面广,涵盖了电子、食品、旅游、教育等各个产业或行业,层次高,影响力大,号召力强,将会给我们的招商投资带来积极的影响。杨玉平县长向各位台湾朋友介绍了铜鼓的综合概况,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优势及本次赴台湾考察目的和活动内容,开展了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和优势产业推介,加深了台湾企业界、佛学界和有机农业生产者对铜鼓县的认知。有部分台商有意向性的表示要来铜鼓实地考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和绿色能源,包括红色旅游、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温泉地热水的深度开发、有机农业开发及有机食品加工。
2、加强了两地禅宗文化的交流,为加强我县与台湾禅宗文化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台湾、禅宗文化非常盛行,岛内大小寺庙1.3万多个。我们重点参观了佛光寺和台中禅寺,两处庙宇不仅外体建设筑肃穆高耸,设施齐全,而且经藏丰富,传承创新,自成体系。寺庙积极行善布施,济贫救困,造福民众,比较实际地弘扬了佛法的真谛。
3、加深了对台湾的体验和认识。10天时间,跑遍台湾,不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便由于是有目的的意识的亲身接触,我们对台湾的体验和认识颇丰。首先我们感到:台湾毕竟是经过比较好的几十年发展的赫赫有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它的产业发展有一定的规模和深厚基础,比较突出的是电子产品和家庭五金业发展,据说全世界40%的纽扣和50%的拉链出自台湾。台湾的秩序相当好,在街上交通警察很少,在路上车辆鸣喇叭次数很少,车辆摆放相当整齐。台湾服务业发展不错,不论商店,宾馆或是导游,都很敬业,讲信用、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比较好。但市容市貌和城市品位特色等方面,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以前台湾人到大陆,大陆人把他们当阔佬,台湾人老觉得我们大陆穷。现在我们到了台湾,完全可以用平视的目光看台湾人。过去,在台湾人民币是不能用的,现如今人民币非常通行,备受关注,总体而言,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方面都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台湾考察报告(2) | 返回目录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报告
彭晓
11月22日至12月1日,来自中国14个省市的由中国科协工作人员、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共21人组成的海峡两岸考察团赴台湾进行了10天的科学教育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中国科协和高雄师范大学科教中心负责安排的。
11月21日下午,中国科协青少部的蒙星部长给我们全体团员召开了行前的预备会议,介绍了该项目的由来:该项目始于1996年,主要是以学科竞赛为纽带的两岸民间学术交流活动,每2年互访一次,单数年台湾学者到大陆,双数年大陆学者到台湾。在台湾方面,最初是由台湾师大牵头的,现在由高雄师大牵头。大陆方面共去过5次,约100人左右。
为了方便管理和在台湾的学科交流,代表团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学科,每个学科有一个召集人。数学学科的负责人是海南师范大学的蔡亲鹏副教授。
旅游公司的汤立民先生全程陪伴着我们,高雄师大方面,除了接风宴和告别宴全体科教所教师参加外,其他时间均由其中2~3位教师陪同。
此次活动的基本安排是环台一周,一边参观一边到一些中学访问、交流,其基本路线是高雄(小港高中、科学工艺博物馆、高雄师大燕巢校区资优教育研讨会)→台南肯丁国家森林公园→台东高中→花莲(太鲁阁国家公园中的天祥和九曲洞、光隆大理石馆) →香格里拉休闲农庄→台北(故宫博物院、建国中学) →途经三义木雕街、日月潭到台南一中→高雄(高雄师大附中)。从表面来看,此行的安排很紧凑,内容丰富多彩,似乎玩了很多地方。但是,因为我们是乘坐旅游巴士游览,每天要急于赶赴下一个目的地,加上中饭和晚饭因饮酒将时间拉长,所以基本上没能好好游览任何一个风景区。常常是披星戴月,每天在车上好几个小时,累得腰酸背疼、睡眠不足,还常常过而不入,留下了很多遗憾。有人说,我们是到处都去了,但又似乎哪儿都没去。
本次访台收获最大的是参加两岸科学教育研讨会。会上,台湾高师大科教中心的教授和副教授们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做了相关的发言。他们都利用了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效果较好。籍此,我们也了解了台湾的科技教育和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情况。从总体来看,他们的发言内容并不限于资优学生。黄台珠教授就提出了在关注资优学生的同时,别忘了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大陆的部分教师(事先指定的)也就大陆的课程改革情况、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的辅导等进行了发言。从总体来看,大陆方面的发言人几乎都没有用幻灯,又由于讲稿内容被提前印发给了大家,所以他们都讲得比较随意,除了少数发言不错外,多数有准备不足之嫌。此外,由于事先大陆方面的发言者没有勾通,所以准备的内容还有雷同之嫌。这是今后要注意的。事实上,关于学科竞赛辅导的报告由一个人做就好,可事前由不同学科指定一个人提供本学科的情况,最后由一个主报告人统稿,署上大家的名即可。另外,个别人发言时不注意内外有别,说了一些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一些真实事实但却有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规则的话,这或许是会造成国际影响的。在后来一些场合,个别人的发言分寸也不太好。个人觉得,在国际交往(包括与港澳台的交往)中一定要不卑不亢,特别注意个人的言行,记住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台湾期间,除了睡觉和乘车以外,时间支出最多的就算访问中学了。我们先后访问了高雄小港高中、台东高中、台北建国中学、台南一中和高雄师大附中。其中,师资、生源和知名度最高的是建国中学。
建国中学是一所男校,招收的都是资优学生,录取率是考生人数的4.6%。建国中学每年都有多名学生在国际学科奥林匹克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获奖,是全世界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所中学。参观后,我们发现建国中学的硬件并不好,不但无法与大陆名校相比,而且不如台南一中。建国中学的成就主要缘于优秀的生源(绝不招收分数不够的学生,哪怕是"总统"的孩子,本校教师子弟亦无丝毫照顾),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除了发奋学习外,根本不可能有市场!建国中学拥有一流的师资,拥有一支学科竞赛和科技比赛的优秀辅导员队伍。经过多年积累,已拥有规模陪养顶尖选手的机制和经验。此外,占台湾面积1%的台湾大学以及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台湾最好的三所大学)和大量的科技场馆,如对面的南海学园等也为建国中学提供了一流的科技教育师资和实验设施。
台南一中是台湾南部最好的中学,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校园文化搞得很有特色,例如很多教学用楼的大厅里都有校友赠送的浮雕等,还保留了光复台湾时满是弹痕的一面墙,以呈现历史原貌。学校的设备是全台湾最好的。我们了解到,台湾民众崇尚平均主义,结果政府给所有中小学拨款的基本额度标准都是一样的,但是,如果学校提出了合理的立项申请,也有可能获得相关的项目支助。台南一中的校长不象台北建国中学的校长一样,任期最多只有2届,该校长已在台南一中20多年了,其教育理念得以落在实处。他又是一个懂教学、会经营的校长,所以一方面争取到了比其他学校多得多的经费,另一方面又争取到了很多社会支持,例如,游泳馆就是公司出资盖的。上课时间,游泳馆归学校用,其余时间公司对外经营。公司承担所有的建设费用、维护经营费用,每年还要给学校20万左右的台币。此外,校友会与家长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台南一中在奥赛和科展中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艺术等方面也很出色。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大附中比较接近。这所学校的科技教育主要依赖成功大学。
高雄师大附中硬件也很好,实验室条件首屈一指。单是各种光学显微镜就有100多台,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就能做部分尖端科学研究,为科展取得佳绩创造了条件。该校的另一特色是有小学(每个年级一个班)、初中(每个年级4个班)和高中(每个年级10个班)。从小学起该校就在高雄名列第一。这支子弟兵起到了冲锋陷阵和传承校园文化的作用。
小港高中和台东高中对我们都异常热情,但这两所学校在台湾都比较一般,更没法与大陆名校相比。所以不再累述。
十天的台湾科学教育考察活动匆匆结束了。其间有遗憾,也有收获。东道主的热情令我们感动,同胞深情更是难能可贵。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台湾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远不如中国大陆,据称有钱有势的人很多选择了移民海外或香港。只有23O0万人口的孤岛,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都无法与大陆抗衡。所以,明智的台湾人都应该不会选择台独。
宝岛的美丽已然留在了身后,而宝岛的未来却令人挂怀。衷心希望台湾早日回归大陆。一个中国,是几代人的夙愿,更是力量的象征,强大的象征。
.12.3
台湾热带农业科技考察报告台湾考察报告(3) | 返回目录台湾热带农业科技考察报告
应台湾屏东农会的邀请,我们于10月12日至21日,先后对台湾恒春生态农场、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屏东九如果蔬批发市场、财团法人台湾香蕉研究所、台南麻豆镇农会果蔬产销班、台南文旦优质柚种植园、蝴蝶兰苗莆公司、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雾峰农会菇类博物馆、桐林观光农园、台北果蔬拍卖批发市场、假日花卉市场等进行了考察,并拜会了屏东农会、台北农会和台湾财团法人农业发展基金会,考察的主要形式是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现将有关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与推广
(一)有分工比较明确的科研与技术推广体系
台湾农业科研与推广机构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农业试验所、试验场和改良场,其人员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科研经费全部由"政府"负担,主要从事无性繁殖的品种研究和种资源保护,不负责品种推广;其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完全由"政府"资助并纳入公务人员管理的试验场和改良场,经过新品种试种和栽培技术的配套完善,再经各级农会配合向农民推广。
第二类是财团法人专业化研究所,如台湾香蕉研究所,属民营性质,不以营利为目标,科研经费的来源是自筹或向"政务"部门申请科研补助;此类研究机构在从事优质品种研究的同时,通过种植示范,直接将其研究成果以"政府"补贴价格向农民推广。
第三类,为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如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为民营企业,下设研究部(包括若干个研究农场)、技术部、业务部、国外部和财务部等,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杂交作物、果蔬等优质品种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销售,完全是市场行为运作。
(二)注重科研投入
台湾农业试验所嘉义农业试验分所,30多位科研人员,每年由"政务"部门拨款7000多万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1750多万元,一半直接用于科研,一半用于人员工资。台湾香蕉研究所,虽为民营科研单位,但其每年的科研经费,90%以上来自"政务"部门的资助。作为企业的农友种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申请每年可获得科研技术推广专项补助,同时企业自身每年要将其利润的10%用于新品种的研究开发。
(三)注重品种改良和产期调节栽培技术研究
台湾有关农业部门非常重视品种改良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作物品种和种质资源,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其分所,均有相当规模的种质库,为良种选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台湾地区品种更新很快,新品种层出不穷,大大提高了台湾农业的竞争力。最近推出的优良品种有:菠萝台农13号、16号、17号、18号、19号,荔枝71-3-15和75-5-1-4,香蕉台蕉2号、台蕉3号、新北蕉、宝岛蕉,芒果台农1号,油梨84O24G和87-5-14,另外还有释迦(番荔枝)、黑珍珠(莲雾)、番木瓜、水晶番石榴以及花卉、甘薯、水稻等一些新的品种。为延长水果供应期,提高销售价格,台湾在水果产期调节和保鲜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较为成功的有:套袋保鲜技术和莲雾、番石榴、番荔枝、葡萄、龙眼均衡上市栽培技术,如莲雾在10-3月份均有上市,番石榴、葡萄、杨桃全年均有上市,10月份仍有新鲜的龙眼上市。
(四)台湾的作物品种登记与保护
台湾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不论是常规作物还是杂交作物,只要是新品种,均要进行品种登记,但台湾不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只要完成品种登记,就可进行品种推广。同时,台湾对于新品种实行品种保护制度,但由于大多数品种是在政务部门拨款或资助下培育出来的,要无偿地向农户进行推广,所以申请品种保护的多数是从事品种开发经营的私营企业。
二、台湾最大的农民组织--农会
台湾农会是台湾职能最健全、组织最完善、经济实力最强、上下自成系统的农民组织,其宗旨为: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农会为法人,属于独立自主经营的民间组织,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依照《农会法》对农会进行管理。
(一)农会的主要任务
1、传播农业法规,调解农事纠纷。
2、推广优质品种、肥料,组织农民培训,向农民传授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实行专业区经营,引导农民进行有组织的农业生产经营,包括农畜产品的运销、储存、加工及市场经营等。
3、从事会员金融业务,在吸收会员存款的同时,使会员在不用抵押的情况下获取贷款。
4、接受会员的委托,办理农业保险业务。
5、促进农村文化、医疗卫生以及福利救济事业。
6、从事一些经商办企业等生产经营活动。
《农会法》规定,农会从事上述经营活动,在规定的利润范围内享有免税政策,具体由"行政院"决定。但同时规定,农会利润的62%要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
(二)农会的设立
目前台湾农会分省(市)、县(市)、乡(镇、区)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级别的"农政"部门的指导。乡(镇、区)农会,根据实际需要,可下设农事小组,为农会基层直属单位,必要时再分班工作。各级农会人财物独立,依法自主经营。
(三)会员
农会会员分为"会员"和"赞助会员"。
年满二十岁,居住在农会组织区域内,实际从事农业,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审查合格后,可成为农会会员,每户以一人为限。
1、自耕农。
2、佃农。
3、农业学校毕业或有农业专著或发明,并现在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者。
4、服务于依法登记的农林牧场的员工,并实际从事农业工作者。
年满二十岁,居住在农会组织区域内,不具备以上条件者,可以申请加入个人赞助会员。凡依法登记的农业合作组织、公司、行号、工厂,也可申请加入农会为团体赞助会员。个人赞助会员和团体赞助会员,除可以被选举为监事外,没有其他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其他和会员享有同样的权利。
下级农会为上级农会的会员。下级农会参加上级农会的代表,由该农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其名额由主管"农政"部门决定。下级农会的理事长为上级农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当然代表。《农会法》规定,各级农会代表中,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为自耕农、佃农及雇农。会员代表任期为四年,连选可以连任。
(四)农会职员
农会的三位主要职员为理事长、常务监事和总干事。
理事长和常务监事分别由理事会和监事会选举产生,理事和监事由会员代表选任。各级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应有三分之二以上为自耕农、佃农和雇农。上级农会理事和监事不能兼任下级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农会的理事和监事,应于选举前办理候选人登记,非经登记,不得参加竞选。农会的理事和监事不能在与农会有竞争性的团体或企业内任职,不能从事与农会有竞争性的营利事务。
农会总干事,由理事会聘任,但候选人必须经上级政务部门批准。
总干事以外的聘任人员,由总干事就农会统一考试合格人员中聘任,并接受总干事的统一领导。
农会总干事及聘任人员均为专职人员,不能兼营工商业或兼任公私团体任何有薪酬的职务或各级民意代表。否则视同辞职。
(五)农会的职权划分
农会以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理事会依照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进行工作,监事会监察业务及财务。农会会员(代表)、理事和监事所能行使的职权,仅限于会议期间。农会总干事按照大会决议执行任务,并向理事会负责;如有违反法令、章程,使农会受损时,应负赔偿责任。农会财产非因不可抗力致使损害时,总干事及有关职员负连带赔偿责任。
三、台湾农业的发展方向及其政策取向
台湾农业在台湾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为台湾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加入WTO之后开放的国际市场,台湾农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台湾就其农业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以对农业结构做进一步的调整,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台湾农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针对新的市场变化和21世纪高科技产业新时代,目前,台湾着重支持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生产、支持不易进口的一些新鲜农产品的生产、支持适宜地方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并提出农业发展的三个方向。
一是,科技农业。建立高科技、高效率的产销体系;发展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知识经济农业。借助知识的创新、交流与应用,创造更高的农业产值,推动农工合作,使农业生产企业化,提高竞争优势。
三是,休闲农业。整合休闲农场、娱乐渔业、森林育乐、农渔会资源,构建休闲农园;规划休闲旅游,促进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二)建立二级产业和三级产业的农业发展策略
这一策略实质上和大陆所提的"农业产业化"是一致的。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利润,台湾对其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思路:打破农业经营仅为一级产业的观念,以食品加工带动农业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商业化等,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同时建立二级产业、三级产业的农业发展策略,使产、制、销一元化。
在农产品收获后,要求依据形状、大小、色泽、成熟度、机械伤害、病虫害、裂果、日晒、畸形等特征进行分级包装。包装则依不同资材、不同容器、不同包装方式等包装同一等级的产品,以迎合市场需求,便利运销、便利议价,减少交易纠纷,提高商品信誉。对于不合格品,则予以加工利用,以增加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加工不仅可以缓解产销失衡的压力,且可增加附加价值,利用发展食品加工来带动农业工业化与企业化经营,以维持农业的持续经营。
(三)策略联盟,提高农业竞争能力
台湾平均农场规模为1公顷,欧盟为18公顷,美国为207公顷,台湾认为,台湾农业为小农经营,必须将众多的小农组合成大农,组织力量实施大农经营,通过不同产业间实行策略联盟的方式,整合现有的农业组织、工商业组织,分别成立产销联盟、加工联盟、物流联盟及休闲联盟,形成新的团队,以资源互补、利润分享,使台湾走出小农经营的困境,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他们认为,农业策略联盟是未来振兴台湾农村经济的最重要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未来加入WTO的挑战。
(四)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主体和导向作用
台湾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通过产销班直接流通、农会自办超市、产销班和合作社集中到批发市场拍卖等三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批发市场拍卖量约占总销售量的80%。
产销班是台湾农民按所从事的行业,在农会的指导下自愿联合的基层产销组织。主要是推动农户共同经营解决个体农户生产、运输销售的困难,通过销售及时反馈信息,指导生产。通过对农产品的集中检验、精选、分级、包装、统一拍卖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如我们所考察的台南麻豆镇果蔬产销班,把农户生产的番石榴集中后,在农会产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保鲜、包装,销售价比分散经营的提高30%。据了解目前台湾拥有1万多个产销班组织,参加人数达20万。
台湾各级农会,按照《农会法》赋于的可以从事"农畜产品之运销、仓储、加工、制造及市场经营"的职能,在"政府"的资助下,兴办超级市场,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农会所办超市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了经营成本,颇受农民和消费者的欢迎。
台湾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以"行政"管理部门资助为主的公益事业,"政府"投资一般占50%左右,这也是台湾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政策之一。批发市场建设由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并规定批发市场的经营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且无偿提供交易信息服务。凡经批准进入批发市场的承销者或供货人,不付摊位费,货物成交后,买卖双方只向批发市场交纳1.5-2.5%的管理费。如我们所参观的台北市果蔬批发市场,"行政"部门所持的投资公有股占50%,该批发市场,管理规范,交易快捷,每天交易数量达上千吨,据了解台湾全省的各种农产品大多数都是通过该批发市场交易的,为指导台湾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为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竞争,台湾对其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逐个分析,对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的农产品,由价格保护转为就地补贴,鼓励农民逐渐退出。如水稻生产,台湾以平均每公顷5100新台币补贴,鼓励农民休耕。在农业生产方面,免收农业税;所有农用地,一律免收土地占用税。
四、建议
(一)加强与台湾热作产业的交流合作。台湾热带果蔬、花卉品种选育成果显著,有比较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其栽培技术也比较先进,但台湾地区劳动成本高,农业发展的空间较小。目前,应当发挥我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农业部南亚热作开发办和中国热作学会等组织的纽带和行业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两岸热作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既可提高大陆地区农业科研生产水平,引进更多的优良品种和技术,加速大陆热带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增强热带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又可为台湾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热带果蔬和花卉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南亚热作地区从台湾和其他地区相继引进了一些热作良种,大部分都试种成功。建议农业部增加对热作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发挥我部热作事业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地区农垦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对一些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尽快形成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热作产业。
(三)推进大陆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多年来,台湾农业一直被视为小农经营实现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的典型,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尤其是加入WTO后市场的变化,既使是台湾自身也越来越认识到扩大规模经营、走出小农经营的紧迫性。大陆农业家庭经营的平均规模还不到0.5公顷,比台湾农场平均规模1公顷还相差很远。因此,大陆农业的发展,可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领域,在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条件下,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尽快实现大陆农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四)切实提高大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实行小农经营的台湾农业,之所以能在几十年内就实现了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与其采取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方式密不可分。台湾农业从选种、生产技术到产品销售,每一生产经营的环节,都有一些以农会为主的民间组织,为其服务,每一区域都使其小农经营的每一环节做到组织化,统一面向市场。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台湾农业正准备在更大的范围内,通过实施联盟策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大陆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水利站和经管站等农业服务组织,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进行制度创新,理顺职能,使其成为政府指导下的市场经济主体,独立经营,自我发展;同时引导并鼓励农民组成多种多样的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强服务体系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将政府财政支持集中到通过市场调节无法做到的服务内容上来,进一步发挥好政府作用。通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组织化程度,把生产者组织起来有序地进入市场,以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进一步提高市场能力,促进大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考察团成员:魏克佳 李伟方 郑文荣 赖诗仁 曾 庆
苑体强 张国良 周健华 樊秀琴 吴晓玲
赵秋菊 孙光明 王宏彦 刘平东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台湾考察报告(4) | 返回目录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李成智
在台湾考察期间,对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重点考察了中山大学、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并与负责这方面教育的专家和领导进行了座谈。这两所大学在台湾都有相当的知名度,且排名在前10位。两所大学都属综合性大学,交通大学专业侧重于工程技术,中山大学专业侧重于文理。现将了解的情况与掌握的有关资料汇集如下。
一、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缘起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亦称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之上区别于(或相对于)"专业教育"的一个概念。它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1945年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提出的。它是传统的"自由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由于产生了大学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并行发展。与专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某种专业知识的传授及其职业能力的训练的宗旨不同,通识教育注重更广泛、更深入的有关人文、社会和自然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其对学生人格的教化作用。通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发展,从而有助于造就自由人。通识教育对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加强他们的创造性和适应性、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应当指出的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服务的,二者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决不存在相互对立的状态。通识教育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美国近代以来就在大学阶实施通识教育。通常,美国大学一、二年级开展的是通识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公布的公共基础课方案,规定大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文学和艺术、历史、社会和哲学分析、外语和文化、数学和科学五个学术领域的课程;二年级用来学习其它领域的选修课。高等学校三、四年级才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不过,美国大学研究生比例较大,专业教育在研究生阶段完成。战后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其通识教育也是在大学阶段实施。
随着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知识总量快速增加,大学趋向于实行文、理、工相互渗透及课程综合化。另外,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明显,加强人文道德教育的呼声日高。因此,西欧的英、法、德等国大学阶段也开始加强通识教育。例如,法国有人主张,将原来在大学第一阶段按专业分别开设专业基础课的作法,改变为第一阶段不分专业,每个学生统一学习四个方面的课程:态度、人格和方法论方面训练;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经济和人文科学;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外语能力。
台湾的大学大体延续了1949年以前在大陆时期各大学的办学传统。但由于当时的"大学重建"和"迁址"实际上是新建大学,学校规模不可能与大陆的大学同日而语,因此台湾的大学规模大都很小,系科也不齐全。甚至有的很著名的大学在"恢复"初期,只有一个学科。因此,大学的专业教育特色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台湾经济大发展时期,高科技、电子行业获得迅速发展。科技与经济的需要,使专科性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生长于台湾各地。这些学校大都以某一应用很强的学科为根本。台湾大学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重专业、重应用的特点和办学思想。正如台湾教育专业所指出的:"台湾高等教育随着成长导向的发展轨迹,已产生了大学变小,学院变细,专校变窄的困境,这些困境包括:一、高教工具化:配合台湾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二、高教世俗化:被外界的不良社会风气所带领;三、高教职业化:视高校为职业训练所。也因此培养出一批批的单视野的受教者,包括考试人、生物人、有钱的穷人、文明的野蛮人、破碎的人、有IQ没有EQ人及识的文盲等。"
由于台湾教育家意识到台湾大学教育的弊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倡导通识教育。1981年虞兆中博士就任台湾大学校长,开始推行通识教育。他指出:"尽管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但是我相信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即使变,也变得较少,变得不快,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基本的东西,他就具有高度调整自己的能力,足以应付这个变迁日亟的社会。通才教育就是要教授学生这些基本的东西。"虞兆中认为,通才教育有"人格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部分。其中"人格教育"部分,期望在比较广泛的知识基础上,了解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可能的文化,藉以在"承先启后的使命感"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之下,建立其奉献的精神。在他的倡导下,台湾大学于1982成立"通才教育工作小组";1983年开设"社会科学大意"与"自然科学大意"两门课程;1984年就"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比较文化"、"社会与哲学分析"、"数学与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等五类通识领域,增设13门通识选修课程。台湾大学率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法。台湾师范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也分别在1983年、1984年开设通识课程。
在谈到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时,叶启政指出:当前台湾的大学教育,可用"科技专业化"和"功利实用化"两个概念来概括。这两个概念的结合,其本质意义即是教育的"工具化"。这种工具化的倾向不把人当人看,丧失了人的主体性。他进而指出,"任何的教育,包含专业教育,都是人文教育。因此专业教育是具有人文涵义的专业教育,而不是纯专业。今天的大学就必须要在专业与人文(应该讲通识)之间找一个妥协点及平衡点。"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协会理事长黄俊杰认为:近年来有关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的理由有三:一是促进人文学术与科学的交流;二是加速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三是促使教育从割裂走向整合。办大学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
台湾成功大学校长翁政义指出:"在讲究专业训练的今天,通才教育往往被忽略,甚至被排挤而沦为点缀。事实上,通才教育亦即博雅教育,我国古代的六艺及八大纲目,即含有通才教育。而西方大学教育传统上的精华就在博雅教育。"翁政义在担任九年的系主任期间,当时其所思所为全在如何增进学生的专业素养,直到借调台湾机械公司担任董事长用人的时候才理解到光有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人际关系、人文思维、法律知识、管理观念等,都是一个高级干部所应具备的素养。在返校担任教务长的工作后,他便努力去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内涵与思考方式,更坚定了他对"一个大学生应该同时拥有专精知识与处世智能"两个知识层面。他还指出:"大学之所以可贵,正在于广博的知识领域与开放的学习空间。在专业学习之外,提供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史哲艺术等多元的学习管道,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而引导学生融合知识产生智能,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人文思维、远大思想、能妥善运用知识并且有追求幸福人生能力的通才"。
正在是教育家的极力倡导和一些大学的率先尝试的情况下,台湾教育当局便于1984年4月5日发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科目实施要点",指出:"当前大学教育由于分科过早,学生缺乏本门以外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所以大学毕业生不免目光局限一隅,无法全面观照现代知识的发展。"设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目的,"不在于灌输各学科庞杂、琐碎的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社会环境、自身与自然世界等,相互之间的种种关联,使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实施要点"要求各大学在"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七大领域内,开设各种选修科目。至此,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进入了制度化阶段。
二、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通识教育并非只是为了给学生传授一些专业外的知识。通识教育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它希望在专业与人文之间找寻平衡点之外,通识教育的目的或精神乃是让人用一个精神或主线去了解自己及时代,而不是让一个人懂得许多,如同百科全书般。更重要的是"一个理想的大学必然是一个战国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多元状态。"而"大学只顶多设计一套课程,包含在既有的知识传统或者整个世界的一种认知的分类体系底下只规划应该包含几个范围。……至于用什么立场来论述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法律现象及文化现象,应该要保持多元。否则的话,通识教育虽号称是人文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却必然会产生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暴虐,会变成宣扬某种意识形态的一种教化形式。"
台湾教育部部长杨朝祥在"迈向二十一世纪大学的通识教育"一文中指出:台湾教育的宗旨为"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各级教育中都应以此为基本目标。大学虽以研究高深专门学问为主,但其学术的发展却须以教育为内涵,如果大学的师生不具备或尚未发展完成教育的基本目标及条件,即使能有高深学术研究的能力,其结果必然会造成社会与个人的差距及遗憾。因此,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研究高深学问为理由,就可以忽略基本教育的要求。他认为,通识教育的价值,不只是对学生而言,对于教授通识教育及专业科目的老师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通而不是偏。任何学问发展到某一顶点时,都会遇到瓶颈,而解决此一瓶颈的关键科目,便须求助于其它的学问,这种本科与他科的相遇之理解及能力,常是帮助个人进步的动力。实验性学科的发展一日千里,昨日的专业是今日的通识;今日的专业又将是明日的通识,人类的文明也常由此而奠基、发展,因此所谓的专业及通识,都是互相循环及相互依赖的。他强调指出:"通识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过去人类学术发展的普遍基础上,它涵盖了整个人类奋斗的精神及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通识教育对大学而言,并不是一个不受重视的一群人的组合体,而是人类整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杨朝祥要求台湾各大学所有通识教育工作者务必:一、重视教育的精神;二、重视教育的对象;三、重视教育的过程及整体性。期望台湾的通识教育能够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承担拓深、拓宽同学们未来的人生领域,使其在健康、完整的人文主义精神下,发展出人类高尚品质的文明。
依据教育家的见解,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思想可归纳为如下观点:
一、迈入现代社会之后,知识分工日趋细密,也就愈趋割裂而失去其整体观照,其中尤以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领域之间的距离日益扩大。因此,通识教育应重视各个知识领域的整合与会通。
二、知识间的整合会通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博杂,而是要能贯通。而贯通的原则,应以人文主义的精神为核心。换言之,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会通,基本上是站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制度结构上应赋予大学、学系更多的自主权,师资与课程应多元化;知识的传授尤应注意多元化思维环境的建立,以免教育成为教化的工具。
四、依据上面的观点,教育应以人为主体,而不应将人工具化,因此教育也不当是国家社会为达成其需求的工具。
五、通识教育的目的还在于使学生能懂得生活、了解生活,并能生活于现代社会而善知何以自处。
按黄俊杰的话讲:通识教育是"建立人的主体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的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人本身是教育的主体,通识教育即是要唤醒受教者主体的教育。其次,要唤醒"受教育者之主体",此主体性的建立是在"互为主体"的脉络中完成的。
基于不同的认识与实践,台湾大学的通识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酝酿期(1950-1981)、发展期(1983-1991)、弘扬期(1994-1999。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对台湾教育的反思和个别学校的局部尝试;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教育家的倡导和台湾教育当局的推动。从表面上看,这一时期带有明显的"指令性计划"特点。由于对通识教育的理解不同,加之有教育当局规定必修课的限制,通识教育所能发挥的空间并不大,使通识教育的推行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1987年台湾政治解严,1994年大学法的修正和1995年5月26日大法官380号解释(大学共同必修科逾越母法且与宪法的教育宗旨不符),台湾高等教育面临了"教育松绑"的契机。台湾大学开始了自主办学时代。教育家开始反思大学与大学理念。同时,对通识教育问题也进行了深研究。由于取消了共同必修课,大学自主通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台湾清华大学于1990年正式成立第一个"通识教育中心",1992年主办"通识教育论坛:共识与对策",并于当年决定成立台湾中华通识教育学会,同时"通识教育季刊"。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1995年,主办了第一届通识教师研讨班。台湾通识教育界一般承认,台湾通识教育协会于1993年正式成立后即宣告了台湾高教通识教育新时代的来临。1993年也被称为"通识元年"。
通识教育协会带动了台湾的通识教改运动,并在反思中逐步形成了以下思想:一、回归大学精神的"趋向整合为一",培养全人与公民:先成为人,再成为男人女人,后成为士农工商;二、专业教育为垂直教育,通识教育为平行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的"菱形"就是高校应提供的"最大公约识";三、通识教育应以科际整合课程来扩大受教者的"人生宽度",主张"先博再精"与"先通再专",因此以通识教育来延长过早的"专业套牢";四、一技之长已经变短,通识教育应提供受教者"可转寰空间"与"可转移性技能";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企图在短短数年内授尽天下一切知识注定要失败,钓鱼给受教者吃,不如教他们钓鱼,强调沟通与表达、批判性思考、理所不然等多元智能,而得以终生学习;六、"僵师"太多,无法成为受教育者的典范,未来老师的"自我博物馆化"或"通识化"成效将决定台湾高等教育的成败;七、技职高等教育体系应藉通识教育化技术为艺术,否则将产生了"匠人"大专院校;八、通识教育应转"学答"至"学问",因此以传授知识为辅,而改以智识、见识与洞识为主;九、由毕业生的期望人格特质(例如团队精神、创意、幽默等)出发来规划通识课程。
为落实通识教育的心动与行动,台湾通识教育协会除了举办各种研讨会与九届教师研讨班来宣传通识教育理念外,还于1998年负责执行首次一般高教体系(20公立大学、23私立大学、15公立单科学院与师范学院、9私立单科学院)的通识教育评鉴,针对八大项目共40个指针,展开资料与现场访查,最后结果以优、良、可、有待改善四个等级予以公布。
在这一阶段的几年实践中,评价结果显示了以下特点:一、私立大专院校有较强的进取心,公立大学仍有包袱,施展不开,师范学院的通识规模不够,推动有瓶颈;二、通识教育多元化的结果已呈现,例如组织由组、科、部、中心到院及委员会;通识学分由8至36 (按本科四年128学分制,最高者可达28%);通识课程分类由学术分类到校风分类(中原大学的天人物我类等);开课内容五花八门,由全校必修核心通识(主菜)到通识学程(套餐)、通识选修(自助餐);三、校园通识教育氛围的营造开始受到重视。
目前,台湾教育界已达到这样的共识:教育应当是全人教育,全人花朵=专业花蕊+通识花瓣。依据"最小法则",供应最少的元素,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成长,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稀有元素",可以作为一所大专院校"自创品牌"的机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下,高教系统更应坚守"象牙塔"的角色,与社会保持距离以便由塔的较高格局来"守望"社会,进而"吐出象牙"来带动社会进步。高等学校使受教育者成为全人化的人生资本才是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应扮演的角色,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大大的学",另一方面也使大学本身符合"大学可以言大"的气魄与格局。
一、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基本沟通、思考、批判的能力,以及进一步研究学问所需的各种基本能力。
二、培养学生各种主要知识领域的认识与了解。
三、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启发人文素养,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并对人生意义及价值有完整的概念。
四、 对社会的关怀,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并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公民。
五、培养具有世界观的公民,不仅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社会,更要对其他文化包容和探索,并了解自身与他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
六、让学生对人类过去历史、文明的了解,并进而鉴往知来,为未来21世纪预做准备,学习各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七、强调对伦理与道德的思考,使之面临道德问题时,能作敏锐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
三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模式
目前,台湾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有实体性的通识教育机构。一些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研讨通识教育的理念、审定通识教育规划。委员会主任往往是大学高层领导,委员则是各院系的院长主任。具体负责通识教育的部门有的是独立的院系级单位,有的是隶属于教务处下的单位。名称各不相同,大多称通识教育中心,也有称通识教育学院、共同科等。有的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只是一个管理部门,人数较少,只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管理通识教育环节,教师则全部来自其他院系。有的通识教育中心规模很大,有很多专任教师。例如,交通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心有44位专任教师。当然,这些大学的通识教育也需要聘请其他院系的教师授课。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的专任教师26位,兼任教师达35位。通常,通识教育中心的主任都是资深教授或其他院系的主任院长兼任。
例如,台湾成功大学设有通识教育委员会,其主任是校长聘任。委员会是研究与规划全校通识教育发展的决策单位。教务长为召集人,各学院院长及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为当然委员。另由校长聘请教授若干人为委员,任期一年,可以连任。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宜包括:通识教育发展方向与政策研究;通识教育重大计划审议;通识教育中心组织及设置办法修订审查;通识教育课程规划复审。
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大致以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参加通识教育讲座、参与通识教育讨论、参加通识教育活动为主。由于选课人数通常较多,给举办活动和讨论带来很大困难。于是,通识课程教师往往根据课程的特点,限定选课人数,以便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所以,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听课和讲座。
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之际,台湾教育当局为推进通识教育,使学生有机会聆听名家的思想和心声,特别通过网络举办"国家通识教育讲座"。,"国家通识教育讲座"共计有15次。举办该讲座的目的是:"为使同学有更大格局、更高眼光、更宽胸怀之认识,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及生活品质,因应社会多元化之发展趋势,经教育部补助由成功大学主办,邀集国内外杰出人士畅谈身为现代人所应关心的问题,并透过国内远距教学系统供全国校院收播、开课。"
"国家通识教育讲座"聘请国内外知名权威人,以专题讲座方式配合远距教学,采取延时收播或联机收播方式上课。每一场次有一位主持人、二位与谈人及一位讲座。各校以主播一场为原则,其余场次可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收播。在讲座现场,安排上课学生参加,由主持人、讲座、与谈人主导授课,学生可以现场参与提问和讨论、发言彼此互动,学校可指派相关教师、助教或助理协助,每场次三小时的讲座视同正常上课,各校均需依上课规定及注意事项聆听,规划为授予学分的学校要求学生撰写心得报告或作业,评定成绩。
收播学校可采取同步或异步收播方式。各校依各场次主播时间安排学生于指定远距教学收播教室,透过数通信网路与讲座现场同步上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讲座现场联机互动。收播学校也安排教师或助教在上课时间内掌握教室内学生听课状况及维持教室秩序。异步方式为收播学校不同时联机讲座现场同步上课,而采用录音录像或从网上下载讲座资料,安排学生于适当时间到视听教室上课。学校安排相关教师协助学生听讲。台湾所有大专院校、在学学生或社区大学、地方有线电视台之全民终身学习意愿者都可参加这类讲座。
度15场讲座报告人为:
王永庆 台塑企业董事长; 李远哲 中央研究院院长
田长霖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何大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吴 京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 琪 大陆工程总经理
许倬云 中央研究院院士; 殷允梵 天下杂志发行人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陈定信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张忠谋 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董事长; 杨国枢 中央研究院院士
圣严大师 法鼓山开创法师;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总裁
约翰·钱伯斯 CISCO总裁。
各大学的通识教育讲座开设方法不尽可同。有的每学期开出15次左右涉及领域非常宽泛的讲座,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6次,然后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讲座心得。经教师评定合格即可获得学分。有的就某一领域开出若干次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其中的部分或全部讲座,同样以写学习报告的形式取得成绩。另有的大学设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包括了不同领域的10次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参加全部各次讲座。本报告附录一、二分别附上台湾中山大学的两个系列讲座和台湾大学的通识讲座的有关内容。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是通识教育课程计划。通常,通识教育课程都分成几大类,要求每个学生从每个类中选修规定的学分。台湾大学的专业课程之外,分成共同必须课和通识教育课。共同必修科十八学分,包括国文六学分﹑外文六学分﹑历史四学分﹑本国宪法与公民教育二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分为人文学﹑社会科学﹑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四大领域,共计选修12学分。如果某一领域属于本人的专业,则须在其余三个领域内选够12学分,每个领域必须选够4学分。中山大学将通识课程也分成四大类,分别是人文类、社会科学类、数理科学类、应用科学类。台湾清华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三大类,分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人文学领域,每一领域包括若干子领域:自然科学类包括基础科学类、应用科学类;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法政类、社会、心理、人类、教育、性别研究类和管理、信息、经济类;人文学领域包括艺术类、哲学宗教类、人文、语言、历史类。
东海大学的通识课程除通识讲座外,课程分成三个领域:人文与艺术领域、社会与历史领域、自然科学领域,要求每个领域至少选修四个学分。阳明大学通识课程分成国文通识课程、外文通识课程、哲学通识破课程、艺术通识课程、其他通识课程五类。要求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哲学和艺术分别必须选够2学分。东吴大学按培养要求分成四个领域,分别是人文素养、社会关怀、自然与人、生活知能。交通大学将通识课程分成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类。静宜大学则根据大学的特点,将通识课程分成宗教与价值哲学、文学与精致文化、史学与社会科学、生态与文明四个部分。有的大学则按照原来台湾教育部规定的共同科划分成七大领域: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
台湾各大学开设的通识课程数量十分庞大,课程开设得很细。尽管各大学的专长与特点不同,但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大都有很大的覆盖面,基本可以满足通识教育的要求。附录所示几所较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大学通识课程的设置情况。
通识课程开设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范畴是人文素养。经由人文学科之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以提供整合的判断力、文学与艺术修养、宗教心灵的陶冶、理想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等等各方面的反省与陶成。
第二大类是社会关怀。经由社会科学的认知,而成为有能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及批判社会的社会人。不但有能力从各种制度环境的局限中获得自由,愿致力改造人类共同生活的品质,也因学会自尊互尊而与他人成为社群生活的共同体。
第三类是自然与人。由于科学研究的成果,深深影响人文世界之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改变。因此自然科学作为通识教育的重点,在于教导学生明了自然科学与人之各面向的关系,例如对科学与文化创造、科学与整体人生的关系、科学与伦理价值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反省与思考, 甚至面对科学研究对传统价值的挑战。
第四类是生活知能。在美国1980~高等教育报告中的"通才教育的新向度"一文,把生活知能(例如:说写、阅读、批判思考力等等)的培养亦纳入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范围之内,为的是让学生除了专业知识的拥有外,亦具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能力。
第五类是科学素养。本类课程目的希望带给学生基本的科学常识,激发其对于自然生态及科学发展的兴趣及认知。所开课程包括数学、信息、健康保健、天文、生物、 医学、农学、地球科学、生态、化学、物理等有关课程。
下面是台湾一些大学通识教育的典型课程:
人文类:
史记选读、网络文学、摄影概论、唐宋词选、唐代小说选、台湾开发史、新闻学概论、音乐的经验、中国传统政治、台湾文学赏析、红楼梦欣赏、老庄荀韩选读、现代戏剧入门、多元艺文赏析、科幻作品选读、认识舞蹈艺术、中国美术赏析、西洋美术赏析、图书馆艺文赏析、英语语言发展史、二十世纪思想史、书法欣赏与习作、两岸关系变迁史、文化与历史思维、日治时期台湾小说选读、中国现代文学电影赏析、现代电影赏析、小说选:爱情、人性与文化、东西方美学比较、表演艺术赏析、陶艺制作、道家哲学、儒家思想与现代生活、西洋哲学名著选读、中国水墨画、音乐与生活、西洋歌剧入门、网页风格赏析、艺术与人生、文艺复兴艺术史等。
社会科学类:
政治学、法学概论、国际关系、工商情报、犯罪心理学、两性心理学、全球化解析、两性关系与沟通、国际贸易实务、人际关系与沟通、图书馆学概论、智慧财产权、民法通则、国际组织与国际政治、两岸关系研究、全球化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经济社会学、经济发展与环境正义、社会理论、教育心理学、生与死、认识发展、人类行为分析、历史经济学、世界宗教及其对话、自由与责任、正义与慈爱、社会学概论、个人理财、决策艺术、教育思想、批判思考、社会科学之哲学问题。
自然科学类:
信息行为、品质管理、地球奥秘、宇宙的起源、心理学概论、环境地质学、能源与社会、科学思想史、人体生化营养学、自然资源保育、近代生物科技、生命科学概论、交通安全概论、地球科学概论、爱因斯坦的宇宙、网络讯息与界面设计、宇宙、生命与生活、慢性疾病成因预防及医学网络、科学史、化学与生活、物理概论、普通天文学、达尔文革命、西洋近代科学史、时间的探索、科学的本质、数学欣赏、物理与生活。
应用科学类:
半导体与生活、科学的原理、仿生学与近代科技、工程伦理、电脑尖端科技入门、网路传媒导论、工程概论、宝石特性、认识药物、建筑之体验、信息科技与经济、从太空观地球、科技与人类之价值观、科技与管理、宇宙、学术与人生、航空科学、太空科技、芯片与你、神经网络与类神经网络、材料特性、声光电、海洋工程。
通识教育在台湾的大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台湾大学四年的教育大致可分成共同必修课、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也有的大学将共同必修课与通识课程放在一起。大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比重为:本科总学分为128学分,其中通识学分为48,专业学分为80。也就是说,通识教育的比重已占到大学教育的近一半。当然,大学不同,学科特点不同,通识教育所占比重会有一些差异。但大多数大学通识课程学分都能达到大学四年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来,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也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探索。包括社团活动、公益性活动等对实际实际能力锻炼较大的活动。当然,这类活动的难度较大。
四、台湾大学通识教育效果
台湾大学通识教育的推动并非一帆风顺。即使到现在,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开始时,在通识教育的观念上存在一些偏差,大致存在通识教育无用论和通识教育万能论两种极端的观点。许多从事专业研究与教学的教师认为通识教育无用,特别是接收通识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有很多人把解决学生专业以外问题的希望统统寄托于通识教育。似乎认为通识教育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口才不好、文笔不通、语文能力不强、没有现代公民意识、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责任感等等,都被要求到通识教育当中来解决。实际上,本来希望淡化通识教育功利性的思想,到头来又演变成新的工具论。
通识教育的师资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台湾大学教师晋升职称比较看重学术论文和专著,而开设通识课程的教师在课程上很难写出论文和专著出来,对于职称评审不利,因此许多教师不安于通识教育事业。另外,学生希望能够听到大师或大学名流讲授的通识课程,而有的大师级人物又不屑于讲授这类普及性课程,校方也不可能用行政命令强迫他们讲授某某课程,令学生感到失望。
学生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对通识教育的不理解。人们普遍把通识学分比喻成"营养学分",意思是这类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真才实学并无多大帮助。有不少学生选修通识课程纯粹是挣学分。上课只是混混而已。
现代教育和科技领域,各学科间的分化确实越见严重。大家只做自己的学问,对外间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则对别科学问抱持轻视的态度。各专家以自己所懂的,去排斥自己不懂的其他学科,自以为一己之所长为天下至尊。香港中文大学陈永明教授曾描述过这种情况:"科学家藐视宗教,只斥之为迷信;宗教人士鄙视商科,认为他们满身铜臭;商人又看不起文学,说他们不切实际;文学界则轻视科学,视科学为工具,且祸害世界。"大家都自闭于本科中,无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不单文科与理科师生常对对方的知识一无所知,就算在一门学科里,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都导致了学科的分崩离析,专家被迫缩窄研究范围。以物理学为例,20世纪初只有10多个分科,到世纪末,已增为300多个专科;同样例子亦可在科学期刊的数目上见到:自1665年直至1900年,学术期刊总共只有一万种,但到现在,每年出版的科学期刊已超过一百万种了。在这种情况下,专长一个很窄的学科将得不到很大的发展。
不过,上述现象近年来正发生一些变化。交通大学等高校通识教育中心曾对毕业生进行过一些调查。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表明,在大学期间是否接收较多的通识教育对毕业生自的发展是不同的。可能在刚刚毕业就业时,通识教育并不起很大作用。但到了工作单位以后,通识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潜力、职位提升等都起很大作用。一些毕业生感觉到,专业教育对于从事独立性很强的本职工作有很大帮助。但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或者由专业工作转到管理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作用越来越低;通识教育所培养的眼界、胸怀、责任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在其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毕业生的亲身感受和经验之谈,也使在校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
与此同时,大学和大学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一些看不起通识课程的教授也热衷于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给通识教育的经费支持也逐渐增多起来。在这些变化过程中,通识教育专业和教师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希望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通识教育各个环节当中。
五、 几点感想
台湾的通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特别是1994年以来的8年大发展时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台湾的通识教育与内地的素质教育有类似之处,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由于在理解上存在不少误区,致使素质教育的许多作法和"经验"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技能的培养,这在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中尤其明显。大学素质教育的探索相对较晚,且有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原因一方面是观念上的误区,专业致上论仍然十分盛行;另一方面,没有一个具有相当权力的职能部门推进这项事业。结果是,几年下来素质教育演变成了人人都在喊,但没有什么行动,更没有实际效果的口号。在知识经验时代,在科技、经济、产业一体化,学科交叉与渗透日益明显,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的今天,在理工科大学推进素质教育大有可为。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在全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通识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素养。
2、 规范和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类社团。
3、 有学校出面,在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建立若干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四年时间里能够得到较充分的社会实践的锻炼。
4、 鼓励和支持由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包括演讲赛、辩论赛、创业大赛以及各类文化、科技活动。校方只是引导和支持,不直接组织。
5、 在教务部门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设立素质教育小组,认真研究素质教育(包括通识教育)的理念、规划和方案。将素质教育逐步推向深入。
根据哈尔滨市教育局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规划,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长期坚持以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时间上和经费上予以保障和支持,在市、区教育局的支持指导下,我校区教师的远程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丰富,学习卓有成效
本学期,我们组织师范附小松北校区全体一线教师参加培训,以学科论坛、交流研讨、岗位实践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学习、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主题活与岗位实践三个维度的同时培训,强化了教师师德的修炼,丰富了理论知识、开阔了教育视野,掌握了新的教学技能,从整体上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学习意识,提升教师思考能力
在远程通识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新理念的培训,积极创造机会让老师出去学习参观,校区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3人,参加区里培训30余人次,根据学期初指定的规划,开展新课程、新技术的全员培训,切实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
三、施行分科培训,指导更具针对性
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工作,我们结合教师的不同岗位,分学科进行了培训活动。如:针对班主任教师的培训——“良好的教学秩序与良好学风的培养;针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故事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针对音体美教师的培训——“艺体2+1的展现”等等,使教师学有专长,使培训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四、召开培训例会,培训学习常规化
学校开展每周一次的培训例会。例会内容丰富多彩,如:总结完成培训任务情况;布置下一阶段培训重点;优秀教师介绍经验;电教老师做网络应用技术指导;培训教师交流会,等等,不断地引导、督促教师参加远程通识培训,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五、建立有效机制,确保培训实效
在培训活动中,为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学校商议建立了有效的研培机制。如:评选网上学习优秀教师、优秀作业展、培训成绩记入学期末教师考核、教师作业校领导初审方案、建立“校园网”、“qq群”、“微信群”等网络培训专用平台,及时发布、反馈信息。
可以说,一个学期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们认识到:远程培训为我们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在培训期间,教师们积极学习,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老师们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研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培训与教研、培训与教改相结合,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
月日,我随“**农业考察团”赴台湾考察了台湾现代农业。此次考察有三个特点:一是身份转换。考察团是以**蔬菜协会身份,应台湾苗栗县农会邀请赴台考察的。全团12个人,分别担任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纯粹一个民间学术对接团体。二是热情接待。台湾苗栗县农会对我们这次考察认真对待,专门约请了苗栗县一名议员负责陪同。所到之处有专人接洽、专人讲解、专人服务。三是考察深入。台湾苗栗县农会为我们设计了完美的考察路线,避开了旅游热线,而选择了台湾优质农区。既有宏观的面上农业,又有微观的点上农业。既考察了农产品精深加工,又考察了农产品专业市场。
这次考察总的说来收获很大,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台湾农业、农村和农民。联想到我县农业现状,觉得台湾发展“精致农业”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台湾农业概况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幅员面积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00余万。现有耕地面积1290万亩,农户78万户,农业人口400多万。岛内 2/3 以上是高山和丘陵, 耕地主要集中于平原,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低于20%,农业生产总值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3%。
台湾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与林业四大部门,种植业以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油作物以稻米的生产和加工为主,水稻一年两到三熟。经济作物主要以水果、蔬菜为主,。岛内特产槟榔和莲雾。
台湾农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特点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发展现代农业。90年代初又提出发展“精致农业”,突出地区特色,形成区域品牌。近年来又提出发展“休闲农业”,引导农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台湾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即由原来的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阶段,再到产业经营和效益农业阶段,目前已进入现代农业发展的中期阶段。
二、台湾农业的特点
通过对苗栗县农会、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台一生态教育农场、大湖草莓乐园、汉光果菜产销班、农友种苗公司的实地考察,我觉得台湾现代农业大致可以勾画出五个特点:
1、区域品牌、特色明显的“精致农业”
台湾农业区域特色明显,各个农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南部的屏东县以热带水果为主,盛产木瓜、莲雾;中部云林、彰化等县市发展现代蔬菜种植园,形成全台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交易集散地;阿里山地区以茶叶生产为主,还有峨嵋乡的东方美人茶,集集镇的香蕉集中种植区,信义乡的青梅生产基地等等,每个县、乡都有具有独特优势、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由于台湾土地是私有的,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小,他们就把发展“精致农业”作为重点。各个农产品园区建设都很规范,农业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位,农产品全部按标准化进行生产、加工、销售,既保证了农产品的优质,又保证了农业的生产效益。我们到了苗栗县的农村和私人农场,但见农房依山势走向按规划而建,房屋的设计突出了现代特色。农村和城市达到了一体化,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农民和市民没有区别。农场面积不大,但场内设施完善,生产各具特色,农场主素质都很高,参观者可到生产区域任意摘食品尝水果类农产品。
2、功能强大、运行规范的农会组织
考察台湾农业,最引人兴趣的是农会。这个在大陆似曾相识的组织,在引领台湾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实地考察,农会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组织。台湾专门设立了农会法,按农会法规定,农会分为镇(市)农会、县(市)农会、省农会三级,分别接受同级相应农政部门的指导。各级农会既是独立的法人,可以独立地开展各项工作业务,又与上级及其他农会之间相互配合,下级农会接受上级农会的指导,各级农会共同组成一个系统的组织网络。台湾农会担负三个主要功能:一是组织农技推广。这是农会具有的行政功能,具体包括协助政府执行农业政策,推广优质品种、生产资料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等。农会有专门的技术团队,服务于农会的技术人员基本上有农业方面硕士以上学位,科研能力和推广能力都很强。二是组织供销经营。这是农会很强的经济功能,也是农会得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农会组织办理本服务区农产品运销及批发市场业务,办理农业生产资料及生活用品经营,政府委托的业务经营,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利用农会的功能优势,投资兴办会员和农民个人力所不及的设施设备和生产项目,包括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仓储设施、包装物流、实用农机具等。三是组织金融服务。这是农会的融资功能。各个农会都通过会员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兴办农业金融业务。农会会员可以办理农业存贷款业务,农业发展的资金很有保障。同时,还提供农业和农民保险业务等。
3、大力建设推广队伍。台湾农会都有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部门,负责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科研部门专门研究本地特色品种资源的收集、品种改良和更新。对已建农场种植的作物,进行技术跟踪,并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同时,承担培训农民的任务。
台湾农会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担当的功能,与我们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所从事的业务工作有相似的地方。只是我们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行政功能要强一些,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弱化。有的乡镇人员配置不足,工作任务不专一。县和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没有科研职能,就更谈不上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借鉴台湾的做法,我们要大力加强乡镇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配齐人员,其次是完善服务功能,最后是将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收归县上直管,以此强化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业推广网络,全方位地服务“三农”。
要大力学习引进台湾农业的高科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科技含量。一要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力度。要安排专门资金,专项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农技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模式,加强适用技术和技术模式研发攻关,力求种子种苗、质量安全、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建立农业技术创新团队。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以产业为主线,以农产品为单位,以高层次的领军人物为核心,组建农业技术创新团队,着力破解防灾减灾、社会化服务、农作制度创新等领域关键性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培育新型农民。针对专业农民组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针对核心农民组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针对一般农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大力构建营销体系。台湾重视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不断完善集产地、批发、零售为一条龙的农产品三级运销系统,实现产、加、销一元化。同时,加强农产品营销。综合运用多种营销策略,加强农产品市场宏观指导,努力实现农产品产需基本平衡。尤其是加强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大力建设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保证农产品能顺利销售。借鉴台湾的做法,我们要大力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县城和中心集镇,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台湾的营销方式,进行农产品批发,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并与全国的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联通,确保货畅其流,物值其价,应有尽有,应销尽销。
5、大力扩大招商引资。台湾民间资金活跃,每个农会都有较强的融资功能,这种民间聚合资金的形式,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同时,台湾的众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急需要寻求合作,他们在岛外逐渐在建立基地,拓展市场。比如农友种苗公司,就在新加坡、泰国、印度、大陆厦门等地设立了分公司。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标志台湾农业将走出岛外。
我们**农业条件优越,农业资源比较丰富,具备了发展“精致农业”的内在条件。同时,我们在台湾的**籍知名人士较多,有一部分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又具备了对台引资引技的外部条件。我们要抓住机会,通过**籍台湾人搭桥,主动出击,积极招商。同时制定对台招商的优惠条件,用环境、资源、政策优势,吸引台商到我县考察和投资。还要分析县内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情况,组织他们到台湾去考察学习,争取先期通过合伙、转让、入股等方式创办台资企业,力争把台湾的管理、技术、资金引到**来,促进我县“精致农业”的发展。
应台湾医事协会联盟邀请,中国医院协会交流考察团一行18人于20xx年1月7日至13日赴台进行医院管理交流与考察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参访医院概况
本次交流考察共参观访问了四所医院,每到一所医院均有重点地参观医院若干科室,同时与医院管理人员进行双向交流。
1.1财团法人振兴复健医学中心
振兴复健医学中心位于台北市北投区振兴街45号,创办于1967年,当时是为了拯救因小儿麻痹而成为残障的儿童的医疗救援与康复机构。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医疗科技快速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质量改善,小儿麻痹疾病的传染逐渐被有效控制,因小儿麻痹致残的人数日渐减少,振兴复健医学中心开始在院区筹建一所14层楼的综合医院,并于1990年正式启用。至此,振兴复健医学中心由单纯的康复医疗机构向综合性医院转型。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已成功地从过去以复健为主的慈善医学中心,转型为各科齐备、经济效益良好的综合医院。
该院现任院长为台湾著名的眼科专家刘荣宏医师。十几年以来,该院不断添购先进医疗设备,聘任优秀的专业医护人员和管理人才,以病人为本,最大程度的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加强医院制度管理,建立卓越的内部管理流程;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增加市场份额。
1.2台北荣民总医院
台北荣民总医院成立于1958年,建筑面积511364平方米。目前日均门诊约1万人次,拥有病床2901张。该院现有员工5364名,其中医师961、护理人员2238名,技术人员1126名、行政人员407名、技工工友632名。
该院于1971年筹建阳明医学院,现已改制为大学,在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同时,接受各公、私立医学医事院校学生来院实习、见习及进修,举办各类讲习班。1997年1月建置台湾最早的荣阳数字化医学图书馆。近年来该院致力于神经复及再生、人脑科学及认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脑神经造影、脑神经信息、干细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脐带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电生理、电子病历等先端医疗科技研发,均有重大的成果。
荣总各科均订有临床处置作业规范、标准作业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种品管会,以确保医疗质量。为了提升服务效能,该院开发自动语音辨识预约挂号系统、全省药品数据查询辨识系统、双语药袋、病患医疗信息系统、更新手术同意书;开办夜间门诊、启用开放式单一窗口多功能柜台、设立安宁病房、定期举办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成立各种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医疗质量;推动建立临床路径,保障医疗质量及患者权益;举办策略发展共识研究会、医疗质量及医院管理训练课程、成立质量改善行动小组,定期举办患者问卷调查等措施;设立财团法人惠众医疗基金会帮助贫困患者,组织庞大志工团队在全院各区为患者服务。40多年来,荣总秉持“视病犹亲、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医疗技术创新、服务品质提升,提供患者身、心、灵全方位的医疗照护、便利的就医环境及人性化的服务,遂行医疗服务、教学训练、医学研究三大任务的发展与成长,提升以品质、效能为主的核心竞争力。
1.3长庚纪念医院
长庚纪念医院创建于1976年,现有员工约8600名,其中各级医师约1800名(其中主治医师820名)。总床位数近3900张,全年度门诊患者约320万人次、急诊患者约24万人次、住院患者约126万人次。长庚医院27年来快速成长,制度化、合理化、有效率的医疗管理,使该院在台湾医疗界异军突起。
长庚纪念医院的经营上一直本着以人为本,以病患为优先的原则服务,凡事讲求如何而能收费更低,服务更好,以此获得患者的信赖,成为患者乐于就医的医院。长庚医院是台湾效益最好的医院之一。
1.4彰滨秀传健康园区
彰滨秀传健康园区是秀传医疗体系的组成部分。作为全台最大私人医疗体系之一的秀传,近年来已在彰滨、竹工、台北等地兴建秀传分院,同时经营台南市立医院和高雄县立冈工医院,并和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医院缔结姊妹医院,不断提升医药品质。秀传医疗体系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从黄明和外科医院至目前具相当规模的秀传医疗体系,黄明和院长始终坚持永续经营,照拂医疗贫瘠地区人民,积极网罗人才,提升服务品质及在软硬件设备上努力,以做台湾的MayoClinic为最高理想。秀传医疗体系经营最大期望是将医院建设成健康园区。除了急性病治疗外,更加强于疾病预防与健康的维护,另又结合慢性病、重症医疗、居家护理、老人安养、资材供应及医护学院等医疗服务体系。
于20xx年9月开幕的彰滨秀传健康园区,位于有名的彰化县鹿港小镇。鹿港镇文风斐粹、民俗、古迹丰盛,但医疗资源却非常贫瘠,在彰滨秀传医院申请建院时,每万人口平均病床数仅0.93床,远远落后于区域医疗规划的每万人口40张病床水准。选择在鹿港设立秀传分院的原因是黄明和医生先慈为鹿港人,因此对鹿港有一份特殊情感,所以乃毅然选择在鹿港筹设医院。
彰滨秀传纪念医院基地面积8.5公顷,分三期筹建,经卫生当局核准总病床数960张,规划上以“健康园区”为目标,以智能型大楼为功能标竿,设计理念是以现代为主,传统为辅,以西方科技融入传统特色,构建21世纪台湾高品质医疗水准的健康园区,为民众提供医、食、衣、住、行、育、乐等全然不同感受且宾馆化的健康服务。
彰滨秀传健康园区医疗服务没有传统排排坐的候诊椅,只有咖啡座与展览空间,让每位民众享受贵宾般的尊荣待遇;咖啡座让人身心放轻松,名家书画作陪,等待看诊的心情不再焦虑,也可以逛美食街、商店街,医院拥有现代化的电影院,商业空间都有大型的电视屏幕显示各诊间看诊顺序,患者根据自己的就诊序号掌握进入诊室的时间。秀传健康园区令人感受到五星级的设施及服务。
2收获与启示
2.1财团法人制度形成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并且保证其社会公益性的机制
本次考察交流参观的四所医院中,有三所属于财团法人医疗机构。根据台湾“医疗法”,医疗机构根据其设立者不同,可分为公立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和财团法人医疗机构三类,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系指由“政府机关”、公营事业机构或公立学校所设立的医疗机构。私立医疗机构系指由医师或依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医疗业务的公益法人及事业单位所设立的医疗机构。财团法人医疗机构系指以从事医疗业务为目的,由捐助人捐助一定财产,经许可设立为财团法人的医疗机构。财团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设立基于捐助行为或者遗赠行为,捐助人或者遗赠人须在捐助章程或者遗嘱中确定财团法人的目的、财产、组织和管理方法等。财团法人依法设立后,捐助人或者遗嘱执行人须将捐助或者遗赠财产转移给财团法人,然后财团法人即依照章程而独立运作,不受捐助人或者遗嘱执行人的干涉。财团法人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得民众可以超越个人的生存界限,以组织体的形式来完成一些长期或者永续存在、有意义的社会目的,促进公益事业,带动社会发展。由于财团法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所以在才法律上保证通过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来特别加以鼓励。财团法人制度的建立,使捐助者既因为对社会事业的贡献有了成就感,又因为税收的优惠得到了经济上的鼓励,这种机制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并且保证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开辟了良性的渠道,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当然,财团法人医院尽管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注重经营,努力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手段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我们在与参观考察的三所财团法人医院的管理人员交流过程中,强烈感受到他们在经营上的压力。三所医院都在发展全民健保不予给付的自费服务项目,比如开展美容服务,通过开设条件优越的单人、双人VIP病房赚取房费差额等以获得更多的收入。我们在与长庚纪念医院的管理人员座谈时,他们就反复强调虽然我们是非营利的医疗机构,但是在经营上必须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取得盈利来保证事业的发展。
2.2全民健康保险的总额预算制度形成了医疗机构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机制
台湾的医疗制度一直受日本影响,自1995年3月1日实施“全民健保”制度以来,大多效法日本的“国民皆保险”制度,后期虽多参考美国、加拿大的经验,但在本质上仍有许多日本模式的痕迹。台湾在医疗健康保险的医疗给付上,也实行“按量计酬”的方式,导致医生诱导和过度服务,健保支出逐年增加,加上台湾经济的下滑,健保财源吃紧,“健保局”几度面临破产的财务困境。面对医疗费用上涨的压力,健保当局开始进行一系列支付制度改革,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全面实施总额预算制度。
总额预算支付制度(globalbudgetsorexpenditurelimits)是指对部分医疗服务的费用实施上限控制,医疗保险机构(付费者)与医疗提供者,就特定范围的医疗服务、牙医门诊、中医门诊或住院服务等,预先以协商方式,确定未来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内健康保险医疗服务总支出(预算总额),以酬付该服务部门在该期间内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费用,以确保健康保险维持财务收支平衡。我们在与台湾同行交流发现,虽然医院对总额预算制度的实施有诸多不满,但是其促使医院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机制应该是可取的。由于总额预算,自主管理机制的作用,医院面临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巨大压力,医院只有不断提升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人性化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只有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数,严格管控医院感染,才能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只有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长庚纪念医院为了尽可能地提升经营绩效,70%的科室独立经营,科主任对本科室的经营盈亏负责,科室绩效与其酬劳挂钩。为了避免由于科室特点导致人为的分配不公,该院规定,对于本身效益不可能高的科室(如精神科)和收益较高的科室(如检验科)则实行医院根据总体经营效益确定薪酬的做法。
2.3台湾医疗机构普遍重视患者安全
本次考察交流中,每到一所医院,在与对方交流时,都涉及到患者安全管理问题。台湾医疗机构普遍重视患者安全,是本次考察交流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台湾自20xx年起推动患者安全工作,20xx年开始依据对医疗人员问卷调查结果制定患者安全年度目标加以推展。20xx年台湾的医院评鉴制度将以结构质量为导向改为以经营策略为导向,修订形成了重视伦理、患者权利和患者安全等质量监测为主的新评鉴标准,大大促进了患者安全管理。据台湾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会对20xx年医院患者安全执行现况调查的结果,96%的医疗机构成立了患者安全相关委员会。31%的医院至少有1人负责患者安全工作的推展。66%的医院患者安全相关委员会主席多为院长担任主要召集人,其委员会主要职责包含患者安全操作规范制订、异常事件检视、院内患者安全通报系统运作、相关教育训练安排、患者安全目标年度重点拟定、患者安全改善专案推行。多数医疗机构已制订患者安全年度计划并对执行成果进行检讨,并在院内开展患者安全教育训练活动。
20xx年度台湾患者安全目标共有八项:
(1)提升用药安全;
(2)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
(3)提升手术正确性;
(4)提升病人辨识的正确性;
(5)预防病人跌倒;
(6)鼓励异常事件通报;
(7)改善交接病人沟通与安全;
(8)提升民众参与病人安全。
大多数医院均根据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采取诸多措施对患者安全八项目标加以落实:在用药安全方面,62%的医疗机构已针对全院通用的缩写和统一单位剂量定期进行评核,79%的被调查医院已在门诊药袋标示患者姓名、性别、药品商品名、药品单位含量与数量、用法与用量、调剂地点名称、地址、电话号码、调剂日期、警语等信息。而大多数医院使用“公布栏公告”将高警讯药物或外型及名称类似的药物告知临床人员。86%的医院以张贴海报的方式主动向民众宣传用药记录的重要性。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绝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教育训练,强调了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制定了正确洗手的操作流程并定期核查,制定感染控制手册,八成以上医院有监测呼吸道相关的感染、泌尿道相关的感染、以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计划。在保证手术正确性方面,95%的医院已执行手术部位的标记。在确保患者辨识正确性方面,九成以上医院已经通过患者手圈、健保卡及口头询问患者全名来辨识住院患者和到门诊作检查、处置或打疫苗的民众。对于新移民或外籍护理工作人员则以翻译人员和使用外文与中文对照手册的方式进行沟通。在预防患者跌倒方面,受访医院大多已进行跌倒高危人群的评估,避免跌倒情况发生的防范措施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宣教、对易跌倒高危患者挂警示标志、对于无家属陪伴的跌倒高危患者在其伸手可及之处设置呼叫铃、评估高危险性直到患者出院为止等四项居多。在鼓励异常事件通报方面,96%的医疗机构已设置异常事件通报途径,通报方式以书面通报为主,多数医疗机构已针对跌倒事件、药物事件及医疗照护事件建立通报监测系统;异常事件对策则以“拟定对策并提出相关改善计划“及“加强相关教育训练”较为普遍。在改善交接患者的沟通与安全方面,医疗机构普遍以“护理单元内定期教育训练”、“主管会议贯彻”居多,半数以上的医院表示已制定“单元内交班标准作业程序”且定期查核实际执行状况;47%的医院已制定“单元间交接患者标准作业程序”且定期查核员工实际执行状况。在提升民众参与患者安全方面,94%机构有设置意见箱供民众申诉或建议,69%机构有制订回应民众申诉或建议的机制与标准流程。
3结语
本次交流考察时间虽然不长,参观医院也因为时间的关系无法深入,但是由于海峡两岸同文同宗,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医疗形态大致相近,交流互动便利,所以,收获还是很大的。台湾医院管理方面有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汲取,他们在“全民健保”制度的完善和新的医疗制度转型期间医院经营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加以借鉴。另外,台湾同行周到的安排和热情的接待,他们对祖国大陆医疗体系建设的关注和医院经营状况的了解也使我们感触颇深。
看着中国的地图,我想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与大陆,我想到了骨肉相连的炎黄子孙,我想到了归心似箭的游子,我也想到了望穿秋水的母亲,还有那3.6万平方公里未回归的土地,还有那2100百万个盼归的心灵,还有那一颗颗随祖国命运一起跳动的爱国之心。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日月潭边的凉亭,想起了鹅銮鼻上的灯塔,想起了赤嵌楼上的鲜血,还有那“走在乡间的小路”,“冬季台北的雨”……多少次梦里神游,然而醒来后,一湾海峡仍然无情的横在我们的面前。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宝岛沧桑的岁月,想起了台湾的往事,想起了它那多灾多难、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历史不能忘,1624年荷兰殖民者肮脏的脚印;屈辱不能忘,1895年后日本强盗的血腥入侵;往事不能忘,1949年以来跳梁小丑荒唐的闹剧……昨日不堪回首,一道无形的鸿沟挡住了两岸往来的脚步。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升起的紫荆花区旗,我想起了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升起的莲花区旗,我也想起了一九九七年春节联欢晚会那难忘的一瞬——取自长江、香江、日月潭的水合而为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两岸统一,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台湾本是中国的领土,在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就曾在这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明朝末年的郑成功也曾在这里洒下了英勇的鲜血,还有汪辜会谈在这里留下了佳话美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台湾问题白皮书的发表可以说明,全世界正义的人们的良心可以证明。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看到了祖国在前进,民魂在壮大,中华在崛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何等的英明!******提出的“八条主张”是何等的英明!请听听领导的心声,请听听人民的呼声吧!台湾诗人李一羽说得好:“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都是中国人,谁无思乡情,归去来兮!”自欺欺人的****分子们,你们能体味出其中的韵味吗?你们又能感受到思家的辛酸吗?
看着台湾的地图,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我也敢大胆地预言:“那浅浅的海峡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海相望的同胞定能骨肉团聚。”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台湾的演讲稿:看着台湾的地图》
上一篇: 北京之行之教育考察报告
下一篇: 常德市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更多排行榜
热门文章
1.赴豫皖苏浙等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 1
- 赴豫皖苏浙等地区学习考察报告
- 2023-05-22
2.赴韩国考察学习报告
- 2
- 赴韩国考察学习报告
- 2023-05-22
3.俄罗斯、捷克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 3
- 俄罗斯、捷克医疗保险考察报告
- 2023-05-21
4.考察报告大全
- 4
- 考察报告大全
- 2023-05-22
5.关于加拿大墨西哥医疗保险制度的考察报告
- 5
- 关于加拿大墨西哥医疗保险制度的考察报告
- 2023-05-21
6.波兰、瑞典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 6
- 波兰、瑞典医疗保险制度考察报告
- 2023-05-21
7.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7
-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2023-05-22
8.赴湖北火电厂参观考察报告范文
- 8
- 赴湖北火电厂参观考察报告范文
- 2023-05-22
9.市人防赴江苏人防考察报告范文
- 9
- 市人防赴江苏人防考察报告范文
- 2023-05-22
10.市中心医院CRM系统考察报告范文
- 10
- 市中心医院CRM系统考察报告范文
- 2023-05-22
一周热榜
台湾大学通识课|台湾大学的通识教育考察报告
2023-05-2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2023-08-08
一年级级长(年级组长)工作总结
2023-09-25
2017年2月护理工作计划
2023-06-21
优秀学风宿舍申请书
2023-12-07
服务员年度总结2020
2023-09-06
最新文章
城区来料加工业发展现状的考察报告
2023-05-22
学习农村清洁工程考察报告范文
2023-05-22
市中心医院CRM系统考察报告范文
2023-05-22
人民调解工作的考察报告范文
2023-05-22
市人防赴江苏人防考察报告范文
2023-05-22
怎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环保考察报告
2023-05-22